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根山 《党史博采》2005,8(11):14-15
毛泽东是一个曾经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人物,对于毛泽东的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界一直是一个历久弥重的话题,世界各地对毛泽东尤其是对晚年时期的毛泽东的认识各有千秋.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评价者本身要么与历史人物有或多或少的瓜葛,要么容易以现在的立场和尺度去评判、度量历史人物.为了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方法论的问题至关重要.评价晚年毛泽东应同时具备三种尺度:严谨,宽容和达观.  相似文献   

2.
晓鸣 《世纪风采》2007,(7):39-40
在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一区一幢装修朴实无华的房间里,一张书桌的玻璃板底下,嵌着一张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合影照片。在毛主席身边站着一位风华正茂的中年人,他叫庞恩元,是当年毛主席的厨师。  相似文献   

3.
<正>晚年的毛泽东体弱多病,身体状况时好时坏,因而他会见外宾的时间往往是根据身体情况临时决定的。在中南海警卫队长陈长江眼里,毛泽东一向不服输,就算受到严重的病痛折磨,他也很少在脸上流露出来,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接到上帝请柬"之后的接见1975年7月下旬,毛泽东在北京做过白内障手术后,虽然一只眼睛又可以看东西了,但为了保护视力,除重要文件外,平时要看的大量文件、书籍和报刊还是由身边工作人员读给他听。按毛泽东平时的习惯,除了开会和找人谈话外,他总是整天看文件、看书。看文件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给周恩来送沙发毛主席住处的沙发样式,多采用俄式的。比较高、大,坐垫比较硬。这种沙发对于长时间坐着不动的老年病人来说。是很不合适的,主席在这种沙发上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几天,皮肤上长起了褥疮。我同吴旭君同志商量,能否给主席做一个软  相似文献   

5.
《红岩春秋》2016,(4):59
正1974年,毛泽东得了白内障,医生和秘书都希望他减少看书、看报、看文件。但是毛泽东非常喜欢阅读,医生让他少看文件都可以接受,让他不看报纸不看书,他就不同意。为了转移毛泽东的注意力,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喜欢看电影,于是就建议他多看一些电影,少看书报。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有几类:一是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二是传记类影片,《林肯传》《拿破仑传》他就特别喜  相似文献   

6.
为近年来国内报刊发表的关于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论文的一个选集。长期以来,对毛泽东晚年的活动和思想(主要是晚期错误思想)的研究,是在毛泽东研究中,起步最晚、研究最少、最复杂和最困难的一个方面。这本集子里的二十几篇论文,却能把毛泽东晚期思想放  相似文献   

7.
对于伟人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同时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在一生的后期,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是犯了错误的,而且错误不小,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带来许多不幸”(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页)毛泽东的晚年多被诟病,除过1957年搞反右运动、1958年搞大跃进外,批评者主要指责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极“左”思潮的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曾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据此有些人便不负责任地指责毛泽东就会抓阶级斗争,搞政治排除异己,搞建设不懂经济,等等,个别人甚至著文对毛泽东进行无耻诽谤和人身攻击我刊组约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先生的这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梳理了晚年毛泽东深邃的战略思想,发掘了毛泽东对党、国家、民族“忧患如山”的伟人情怀。这篇文章本身及其研究视角,对我们正确地学习思考历史、科学地进行中国现代史研究,都是有所启发有所裨矗的  相似文献   

8.
王殊 《湘潮》2008,(3):36-38
我有幸两次见到晚年毛泽东:一次是1972年7月24日,一次是1975年10月30日。两次见晚年毛泽东,都与中国和西德的外交事务有关,都听到了他对国内外局势的看法。毛泽东那闪烁着伟人光辉的真知灼见,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毛泽东开始染患一些老年性痼疾,包括肺心病、冠心病、哮喘、老年性白内障,而且在1974年查体时被发现患有一种世界尚属罕见的可怕疾病——运动神经元萎缩症。如何治疗,当时国际上尚无有效疗法及特效药物。对于毛泽东的病情,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十分关注,积极组织有关医学专家研究治疗方案。晚年毛泽东虽然患有多种痼疾,但他以顽强毅力处理许多国家大事,包括出席十大开幕式,重新启用下放江西的邓小平,处理江青等策划的“长沙告状”事件等等,许多重大决策充满了智慧,表明他的思维清晰如常。1976年始,毛泽东出现三次心机梗塞,9月9日,他在第三次心梗中与世长辞。本文系作家窦应泰在采访有关当事人的基础上撰写,许多内容鲜为人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89,(2)
1976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两颗巨星陨落。这两位几十年患难与共的同志、朋友的深厚感情,在晚年更加感人至深。1971年以后,毛主席明显苍老,每年开春和入冬总要生病。1972年1月,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晚年很希望听到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他要求身边的警卫人员多下去搞调查研究,把真实的情况反映上来。他说:“我不放心啊。他们许多事瞒着我。我出去到哪里,他们都能有准备,尽让我看好看的。”因此,他很珍惜倾听来自基层群众反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晚年无疑是这个伟人一生中最为复杂和矛盾的时期。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政治观点,不管正确或错误,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从1971年下半年起,也就是林彪事件之后,到1975年10月毛泽东病危期间,他通过姚文元要我们(上海市委写作组)陆续标点和注释了一批大字本(毛泽东到了晚年患有白内障、视力退化)古文送给他阅读,或者建议中央政治局委员读。毛泽东选择哪一篇古文来重读,从未事先透露他的用意。我只能根据他选择古文的时间,并结合当时国内外的  相似文献   

14.
正1974年7月17日,一辆深蓝色列车载着外出休养的毛泽东离开北京,沿京广线向南急速驶去。因为健康状况欠佳,毛泽东没有像以往那样沿途找各地党政军领导人开会或者谈话,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机车除了添煤、加水、检修之外,几乎未做多少停顿。第二天,专列抵达毛泽东此次南下的第一  相似文献   

15.
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原因置于中国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再检视,主要是着眼于中国这个东方小农大国的经济基础,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演进,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中国革命以农民武装斗争为形式的阶级斗争实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反对内在的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来的殖民侵略斗争过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使中国社会内部造成一种态势,在主观的、客观的、历史的、现实的各种条件相互交错的情况下,最终导致毛泽东步人错误境地。本文从新的视角具体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毛泽东晚年失误的社会成因,向社会主义“穷过渡”之五大要素的综合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时期何以成“纲”,毛泽东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乌托邦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晚年曾多次对拿破仑的失败原因进行解读.这可能与他当时对国际局势及中国处境的判断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个人崇拜问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史料: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书房会见老朋友埃德加·斯诺时,针对斯诺所提出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现在不同了,崇拜得过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四个伟大’……过去这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必要,要降温。"还有一个史料可以印证毛泽东的说法:1971  相似文献   

18.
刘志青 《党史纵横》2004,(10):14-17
毛泽东和蒋介石, 这对势同水火的政治对手,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争斗形成台湾海峡两岸对峙局面. 晚年, 他们虽仍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 尤其是蒋介石仍沉醉于反攻复国的梦想 但在维护国家主权 坚持" 一个中国"方面 却达到空前的一致 并努力做了很多工作 祖国统一 成为他们二人挥之不去的生命情结 这与当今 台独 分子企图分裂中国的丑恶嘴脸是极为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在《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一节中指出:在毛泽东制定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得到恢复。毛泽东还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 13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的局面开始被突破。这些都为后来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了20余年来关于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模式研究的主要特点,历史回顾和系统梳理了学界对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模式的性质定位、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具体形式、形成原因、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以及历史启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