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窗外骄阳似火,室内热情如火。国际司法桥梁与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律援助与公益论坛”将在这里开讲,北大学子与青年律师正翘首等待着一位贵宾的到来。这位贵宾就是来自美国的露丝·拜德·金斯伯格大法官,她将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与国际司法桥梁总裁谢凯伦女士分别致辞。金斯伯格演讲之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围绕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演讲并结合本次论坛主题“中国未来的公益性法律事业”分别作了点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由克林顿总统在1993年任命的。她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法官,并且因其学术功力和敏锐的思想而著名。作为世界范围法律趋势研究学者和敏锐的历史分析家,金斯伯格大法官清楚地意识到司法独立和准确解释法律的必要性。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金斯伯格大法官非常慷慨地为此次活动提供她的建议、智慧以及声望,帮助国际司法桥梁成功地实现其目的:为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发展培养国际支持,鼓励对司法平等的尊重。———编者  相似文献   

2.
只有专业的律师,没有专业的法官——美国律师制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窗外骄阳似火,室内热情如火。国际司法桥梁与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律援助与公益论坛”将在这里开讲,北大学子与青年律师正翘首等待着一位贵宾的到来。这位贵宾就是来自美国的露丝·拜德·金斯伯格大法官,她将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与国际司法桥梁总裁谢凯伦女士分别致辞。金斯伯格演讲之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围绕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演讲并结合本次论坛主题“中国未来的公益性法律事业”分别作了点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由克林顿总统在1993年任命的。她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法官,并且因其学术功力和敏锐的思想而著名。作为世界范围法律趋势研究学者和敏锐的历史分析家,金斯伯格大法官清楚地意识到司法独立和准确解释法律的必要性。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金斯伯格大法官非常慷慨地为此次活动提供她的建议、智慧以及声望,帮助国际司法桥梁成功地实现其目的:为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发展培养国际支持,鼓励对司法平等的尊重。———编者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窗外骄阳似火,室内热情如火。国际司法桥梁与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律援助与公益论坛”将在这里开讲,北大学子与青年律师正翘首等待着一位贵宾的到来。这位贵宾就是来自美国的露丝·拜德·金斯伯格大法官,她将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与国际司法桥梁总裁谢凯伦女士分别致辞。金斯伯格演讲之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围绕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演讲并结合本次论坛主题“中国未来的公益性法律事业”分别作了点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由克林顿总统在1993年任命的。她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法官,并且因其学术功力和敏锐的思想而著名。作为世界范围法律趋势研究学者和敏锐的历史分析家,金斯伯格大法官清楚地意识到司法独立和准确解释法律的必要性。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金斯伯格大法官非常慷慨地为此次活动提供她的建议、智慧以及声望,帮助国际司法桥梁成功地实现其目的:为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发展培养国际支持,鼓励对司法平等的尊重。———编者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窗外骄阳似火,室内热情如火。国际司法桥梁与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律援助与公益论坛”将在这里开讲,北大学子与青年律师正翘首等待着一位贵宾的到来。这位贵宾就是来自美国的露丝·拜德·金斯伯格大法官,她将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与国际司法桥梁总裁谢凯伦女士分别致辞。金斯伯格演讲之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围绕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演讲并结合本次论坛主题“中国未来的公益性法律事业”分别作了点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由克林顿总统在1993年任命的。她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法官,并且因其学术功力和敏锐的思想而著名。作为世界范围法律趋势研究学者和敏锐的历史分析家,金斯伯格大法官清楚地意识到司法独立和准确解释法律的必要性。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金斯伯格大法官非常慷慨地为此次活动提供她的建议、智慧以及声望,帮助国际司法桥梁成功地实现其目的:为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发展培养国际支持,鼓励对司法平等的尊重。———编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5,(9):12-13
200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窗外骄阳似火,室内热情如火。国际司法桥梁与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律援助与公益论坛”将在这里开讲,北大学子与青年律师正翘首等待着一位贵宾的到来。这位贵宾就是来自美国的露丝·拜德·金斯伯格大法官,她将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与国际司法桥梁总裁谢凯伦女士分别致辞。金斯伯格演讲之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围绕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演讲并结合本次论坛主题“中国未来的公益性法律事业”分别作了点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由克林顿总统在1993年任命的。她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法官,并且因其学术功力和敏锐的思想而著名。作为世界范围法律趋势研究学者和敏锐的历史分析家,金斯伯格大法官清楚地意识到司法独立和准确解释法律的必要性。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金斯伯格大法官非常慷慨地为此次活动提供她的建议、智慧以及声望,帮助国际司法桥梁成功地实现其目的:为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发展培养国际支持,鼓励对司法平等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窗外骄阳似火,室内热情如火。国际司法桥梁与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律援助与公益论坛”将在这里开讲,北大学子与青年律师正翘首等待着一位贵宾的到来。这位贵宾就是来自美国的露丝·拜德·金斯伯格大法官,她将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与国际司法桥梁总裁谢凯伦女士分别致辞。金斯伯格演讲之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围绕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演讲并结合本次论坛主题“中国未来的公益性法律事业”分别作了点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由克林顿总统在1993年任命的。她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法官,并且因其学术功力和敏锐的思想而著名。作为世界范围法律趋势研究学者和敏锐的历史分析家,金斯伯格大法官清楚地意识到司法独立和准确解释法律的必要性。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金斯伯格大法官非常慷慨地为此次活动提供她的建议、智慧以及声望,帮助国际司法桥梁成功地实现其目的:为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发展培养国际支持,鼓励对司法平等的尊重。———编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中国律师论坛”旗下诞生的平台,“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从今年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各大著名法学院。2005年5月14日—15日,第二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时任全国律协副会长于宁(现为全国律协会长)和彭雪峰分别出席了开幕式与闭幕式并致辞祝贺,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副院长陈兴良教授及有关专家、学者与律师都给予热切的关注。本次论坛联办单位北京易和律师事务所以一场被誉为“德比大战”的“易和之夜”将本次论坛推向了高潮,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一致呼吁青年律师要转变思维,提升执业能力。庞中华、潘石屹等名人的到会使本次论坛增添了巨大的明星效应。我们曾经刊发了江平教授的精彩演讲,本期将有关青年律师与潘石屹和庞中华先生的对话、国际司法桥梁的律师和部分青年律师的演讲选登如下,以飨未能与会的各位读者。同时,还需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第三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将于明年春暖花开时节走进山城重庆,与西南政法大学结缘。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2005,(9):5-6
“全国律协民事业务委员会2005年年会暨第七届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于宁会长会见南典男先生为团长的日本律师代表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一行三人来访;国际司法桥梁(International Bridges to Justice)来访;大型文献片《中国律师》审稿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9.
张文静 《中国司法》2006,(12):59-61
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于9月2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这次论坛以“‘十一五’法治建设与法律服务业:规划·规范·规则”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亚太法律协会、国际司法桥梁、香港律政司、香港律师会、澳门法务局、两岸商务法学会及全国律师界、英国、台湾等律师事务所的近一千两百名代表。在本次论坛上律师代表们畅所欲言,围绕主题从律师管理、律师实务、发展战略、律师文化和律师宣传等五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将论坛上的精彩观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德恒律师事务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德恒论坛”于2005年1月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贤进楼举行了隆重的开坛仪式并进行了第一次讲座。该论坛将每月举办一次,邀请中外知名法官、律师、学者,就当前诉讼制度和司法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看法。未来三年内,三大诉讼法与《律师法》将会有新一轮修改,在此背景下,本论坛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为法律的修改提供一个非官方的相互交流、推动立法完善的平台,创造一个中外专家学者交流的桥梁,提供一个展示律师界理论水平和参与立法的渠道。·论坛第一讲的题目是“中国律师的走向——《律师法》修改前瞻”。主讲人为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主持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卫东教授;评论人为司法部律师工作司李仁真副司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兴良教授和德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全球合伙人李贵方博士。主讲人王丽女士在演讲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律师的六大走向,尤其是她提出的“建设中国律师文化”的观点,得到了全体在场专家的高度认同。陈兴良教授关于中国律师业目前存在的七个不平衡现象的阐述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出当前中国律师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李仁真女士以一个教授专家的身份,结合司法行政管理工作,介绍了中国律师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律师法》修改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使听众更加全面、宏观地了解中国的律师制度改革状况。李贵方律师结合其丰富的实际办案经验对于“律师法》修改中的律师定位、权利,《律师法》与《刑诉法》的关系和律师文化等重大问题发表的体会和看法,则使与会听众对“律师法》的修改和中国律师尤其是刑事辩护律师的处境有了更为直观和感兴的认识。主持人陈卫东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认为,从历史来看,中国律师制度的最早出现是清末外国列强在中国治外法权的产物针对陈兴良教授的七个不平衡补充提出了第八个不平衡一律师职业身份与当下中国律师的职业道德的不平衡。在三个小时的演讲和讨论中,与会专家从各自的研究和工作领域出发,针对现行《律师法》中存在的问题,发言互动热烈,并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共同为《律师法》的修改问诊把脉。与会专家不同专业和工作背景使此次讨论非常富有建设性和实际指导价值。我们节选了王丽博士和陈兴良教授的发言录音,整理刊发以飨读者。希望这样的讨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对正在进行的《律师法》修改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克林顿总统提名的美国最高法院女大法官鲁丝·巴德·金斯伯格,是当今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国著名女权运动律师。鲁丝从小生长在布鲁克林,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她17岁时,母亲去世。在一家小布店当老板的父亲曾试图阻止她在大学毕业后去法学院深造,他认为教书才是女...  相似文献   

12.
骆轩 《中国律师》2004,(10):15-18
2004年5月,正是北京律师恢复重建25年的日子,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10周年会庆的日子。作为会庆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板块,这些致力于发展法大学生与司法系统之间联系、培养自身法律综合素质的年轻人,在本校范围内举行了一场由各法学主干学科知名教授命题并点评的“李文杯准律师大赛”,几轮考核之后,该校法学专业学生李楠、腾学洲、刘岭分别晋身前三甲。5月26日,应该协会相邀,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特意延请了3位在“公检法”这三大典型司法行业内都曾有过“转行”或者说“角色选择”经历的知名律师,同时又邀请了一位法大校友和一位刚…  相似文献   

13.
在这温暖的季节,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以及外国律师事务所的朋友们欢聚于美丽的羊城,齐聚在“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的旗帜下,就“我国法律服务的拓展与规范”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并通过了《广州宣言》。 我们来到羊城,共商发展大计;我们来到论坛,共议律师伟业;这是中国律师的盛会,这是法律精英的聚会;将“中国律师论坛”与专业委员会年会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因而被认为是继“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后的又一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规模空前的律师峰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于2003年2月28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中欧法律工作者世贸组织研讨会,研讨会以反倾销和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为主题。法国艾克塞—马塞第三大学欧洲法主席、伦敦经济学院“世纪客座教授”弗朗西斯·施耐德(FrancisSnyder)和北京大学世贸组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邵景春在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与会者与两位教授进行了互动式讨论。当晚,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在凯宾斯基饭店举行招待会,为第三批赴欧培训的律师颁发证书、并为《群星照耀欧洲》一书举行首发式。中国—欧…  相似文献   

15.
七个不平衡:中国律师业的现状与困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恒律师事务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德恒论坛”于2005年1月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贤进楼举行了隆重的开坛仪式并进行了第一次讲座。该论坛将每月举办一次,邀请中外知名法官、律师、学者,就当前诉讼制度和司法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看法。未来三年内,三大诉讼法与《律师法》将会有新一轮修改,在此背景下,本论坛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为法律的修改提供一个非官方的相互交流、推动立法完善的平台,创造一个中外专家学者交流的桥梁,提供一个展示律师界理论水平和参与立法的渠道。论坛第一讲的题目是“中国律师的走向——《律师法修改前瞻”。主讲人为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主持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卫东教授;评论人为司法部律师工作司李仁真副司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兴良教授和德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全球合伙人李贵方博士。主讲人王丽女士在演讲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律师的六大走向,尤其是她提出的“建设中国律师文化”的观点,得到了全体在场专家的高度认同。陈兴良教授关于中国律师业目前存在的七个不平衡现象的阐述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出当前中国律师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李仁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6日至7日,第四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珠海分校举行。全国律协会长于宁,副会长吕红兵、蒋敏,广东律协会长薛云华及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北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副部长刘岩、律师界老前辈张斌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林维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余名律师参加论坛。在开幕式上,《中国律师》杂志社向遭受特大地震的四川石泉律师事务所捐款5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律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工作者,接受党和国家的领导,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提供法律服务。因此,我们称中国的执业律师为“人民律师”。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队伍和律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律师队伍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国际通行的做法,更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为此,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和律师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听取人民代表的意见,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建立一支“人民律师为人民”的合格法律服务队伍,来促进律师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积极办理…  相似文献   

18.
吴意 《中国律师》2004,(11):40-40
“在这个时间举办这样的论坛,太适时了。东北的老工业基地迫切要求制度上的改造,急需律师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而律师面临许多法律和经济上的新问题,也需要学习、探讨。论坛是个好形式。”8月30日、31日参加东北三省论坛的律师直到论坛结束,还感到言犹未尽。据论坛的主办方———吉林省律师协会赵守华会长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生久介绍,论坛的题目之所以受到律师的认可,是因为论坛主题贴近律师的需要,以解决律师面临的困惑为目的,因而受到欢迎。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和东北律师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的需要,吉林省律师协会在与…  相似文献   

19.
华鹏 《中国律师》2003,(12):19-22
9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携手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主办、《中国律师》杂志社协办的中英“辩护律师权利保障与证据开示”案例研讨会在京召开。英方参会的法律专家罗伯特·西布鲁克先生(RobertSeabrook王室法律顾问)、布鲁斯·豪尔德先生(BruceHoulder王室法律顾问)和罗伯特·布朗先生(RobertBrown律师),通过对具体个案诉讼过程的演示,展示了犯罪嫌疑人和辩护律师在刑事案件审前的权益。中方来自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全国律协、法院和检察系统、律师及刑法学研究领域的近70名知名专家和教授,在两…  相似文献   

20.
吴意 《中国律师》2015,(3):60-63
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北京律协的推动下,首都律师中涌现出一批长期致力于公益法律服务的先进典型。2015年初,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共同召开了北京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表彰了100名优秀公益法律服务律师,他们中的6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