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香港繁荣稳定立法———访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本刊记者张国良端木来娣朱冬菊范徐丽泰今年1月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是一位公众瞩目的人物,连她那一头朴素的短发和坚毅的神情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半年多来,她与临时立法会的全...  相似文献   

2.
在世人瞩目的香港回归之前,上海和香港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要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积极开辟两地合作的新思路,探索合作的新形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携手展开合作。在过去的日子里,沪港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去年两地的贸易总额超过35亿美元。在上海吸收的境外投资中,来自香港的投资占第一位。到去年年底协议投资金额达169亿美元,约占上海历年引进外资的一半。自开发浦东以来,香港亦是浦东新区的最大投资者。上海经贸委的负责人说,在沪港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的今天,上海已明确了与香港合作的新思路。首先,上海将积极争取香港的帮助和支持;其次,从双方的需求出发,共同开辟合作的新领域;第三,香港回归后,双方可在内地第三地开展合作。这位负责人分析说,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上海方面已就金融、外贸、外经、工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向香港工商界提出了扩大港方投资与合作领域,加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战略构想王大顺一、关于香港回归的时机。邓小平晚年设计香港回归可以追溯到1978年下半年,当时引起邓小平思想兴奋的焦点主要是:一、究竟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尽可能地实现平稳过渡;二、如何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以后...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7,(26)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谈携手共谱香港新篇1997年7月1日。随着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完成,香港回归祖国终于变成了现实。香港从此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新时期。此刻,举世的目光都在注视着香港。也有人在心里发问:香港回归中国后能否继...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7,(6)
正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邀请,本刊记者随内地媒体访港团一行,到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立法、金融、基建、文化、科创、服务等机构,了解和感受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在香港的全面贯彻落实,并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府邸专访了即将卸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梁振英表示,回顾过去五年工作,他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6.
1995年4月13日,由上海港澳台经济研究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经济研究培训中心、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和深圳市港澳经济研究会共同发起的“港澳经济研究信息交流暨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座谈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海南、厦门、汕头、深圳以及香港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为迎接九七、稳定繁荣香港及搞好深港衔接献计献策。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一、九七以后,香港的定位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要保持经济的繁荣与政治的稳定,如何定位是关键问题c给香港定位,实际上也是为了最大限…  相似文献   

7.
罗政 《瞭望》2002,(27)
香港在今年7月1日迎来回归祖国五周年纪念日。香港回归祖国这5年,是“一国两制”从构想成为现实并在香港社会逐步扎根的5年,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新经验的5年,是为长期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打基础的具有开创性的5年。香港回归5年来的实践表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已经取得了公认的成功,香港特区政府施政也取得了卓然成就。  相似文献   

8.
袁元 《瞭望》2007,(26)
香港回归十年经济发展势头不减、特色不减体制机制的优势不减,与回归做出的加法密不可分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整整10年。香港回归的前夜,美国《财富》周刊曾做出“香港将死”的预言,一些人士中  相似文献   

9.
香港情思     
每翻过一页台历,我就想到离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又近了一天。报纸、广播、电视的“倒计时”使我常常回忆起1991年5月在香港生活的24个日日夜夜,其时情景历历如在眼前,盼望回归的情思与日俱增。1997年7月1日这个具有时代历史意义的闪光日子在向我们走来了,我们应该怎样迎接呢?我有幸参力吐了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办的第26期香港工商业研讨班的学习。当我们上海的几名学员由广州乘火车抵达九龙车站时,就受到香港女企业家张永珍女士的热情欢迎,原来她是上海人,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早就在上海投资办企业了。这使我顿感亲切,于是就随意地…  相似文献   

10.
思斯 《瞭望》1996,(26)
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离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只有一年的时候,本刊编发这组“话香港回归”的专题,表示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庆贺。这组专题,披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内幕和中方“面向港人,依靠港人”为平稳过渡积极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介绍了香港同胞一百多年来割不断的爱国情怀,以及他们满怀喜悦迎接香港回归的情况;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香港美好的前景,希望能为关心香港问题的读者,提供一份翔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1月,我被诊断患有乳腺癌,躺在北京肿瘤医院的病床上等待手术。我对大夫说:“我请求你让我活到九七年,我好去香港,亲眼看到香港回归。”我多么渴望能活到1997年7月1日。我终于活过来了,已听到香港回归的脚步声了。我1922年出生在香港,  相似文献   

12.
科教发展的一个新契机北京香港部分科学家谈香港回归本刊记者顾卫临香港回归,圆百年梦想,在科学家中引起巨大的感情波澜。不论在内地,还是在香港,他们纷纷以报告会、座谈会以及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迎接1997年7月1日———这个属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光荣时刻。...  相似文献   

13.
想了又想     
在欢呼香港回归的日子里,我想起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马叙伦、许广平、王绍鏊等1948年从香港安全转移到东北解放区的动人故事。香港是民主人士的蓄水池。香港是民主党派走向新政协的桥梁。与马叙伦等先后离港的民主人士大多是各党派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国际传播媒体对香港回归后的前景描绘得十分悲观,各种议论沸沸扬扬,集中到一点,无非是认为回归后的香港政治上没有民主自由,经济上前景暗淡。如今香港回归已满周年,这一年,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暴的袭击,香港经济正经历了10多年来没有过的严重困难,至目前,失业率达到52%,为15年来最高峰;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下跌50%,楼价下跌40%;国民生产总值门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几百万港人能面对现实,理性思考,结论是明确的,回归后的香港仍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社会,香港仍是世界上最具竞争活力的大都市,香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世人瞩目。回首香港回归的历程,令人感慨万千,倍感来之不易。特撰《香港回归祖国历程大事记》以飨读者。 1842年,英殖民者依仗坚船洋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中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8,(3)
香港回归半年风采依然面貌日新编者按:到1998年元旦,香港回归祖国恰好半年。本刊特约记者发回的报道表明,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以来,一切运作正常,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成熟、自信、有力、公正的形象。在特区政府的领导下,香港经受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考验,社...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与邓小平的爱国情怀曹永海周建功在香港回归之时,重读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以及由此而作出的历史性抉择,反映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宽阔胸襟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代表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愿望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十几年来,伴随着香港回归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主席出席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庆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6月30日乘专机抵达香港,7月1日出席了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庆祝活动。一年前,江泽民主席在这里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  相似文献   

19.
从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以后,香港回归这个因素就逐渐演变成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契机。其表现如下:一、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出现新特点1.经济合作日益扩大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有着多种因素促成。一是改革开放,二是经济落差,三是九七香港回归。首先是改革开放促进了  相似文献   

20.
香港将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与香港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涉及两地的各种犯罪活动也相应增加,香港回归后,原有社会、经济、法律制度基本不变,这就使在惩治犯罪等司法活动中必然产生内地与香港的法律冲突和司法协作问题。现在距离香港回归只有不到400天时间,研究’97后内地与香港如何开展刑事司法协作方面的问题已十分迫切。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一、’97后内地与香港建立刑事司法协作关系的必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