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和”文化:和谐、和睦、和善、和解、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平发展。“和”的产生是因为有“不同”。不同的人群,彼此该怎样相处,是竞争、斗争、你死我活,还是和平共处、和衷共济?中国传统选择了和:“君子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龚敏 《求索》2006,(11)
本文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思考国际旅游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和平是国际旅游的前提条件,国际旅游促进了和平的发展。同时,国际旅游也带来了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如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文化的冲突和传统文化的商业化等伦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肖军 《台声》2009,(12):27-2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中华文化在两岸交流中核心与纽带作用的重要性早已众所周知。在10月28日、29日,台盟北京市委、台盟天津市委共同举办的“交流与共享——京津台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上,记者更是时时被这样的感觉包围着。来自两岸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传承中华文明、共享文化成果”、“密切两岸政党交流,共创两岸和平发展”和“推动经济交流,携手应对挑战”等议题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4.
“和平”问题,作为世纪之交的世界性主题之一,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但是,在对这一问题的所有回应中,理论的回应却犹显平乏。这一情形与当代和平理论的构建不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不无关系。笔者认为,“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方彦寿 《政协天地》2012,(12):23-25
朱熹是我国古代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也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理论来源之一。所以探讨朱熹理学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民为本、社会和谐、和平发展三个方面,对朱子理学的当今价值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是中国发展道路和国际战略思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7.
刘红 《台声》2009,(2):16-17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六点意见”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谈判六个方面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架构的同时,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根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了对台工作相关的政治、理论和政策等方面的突破,丰富了党的和平统一理论,是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陈筠 《两岸关系》2008,(11):F0004-F0004
11月13日至15日,由国合办《两岸关系》杂志社、福建省合办、龙岩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在福建龙岩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200名客属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就客家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价值,客家文化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闽合客家文化渊源、传承与发展,客家文化与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等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明古国,常提到的有中国、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这些古国都是人类文明的先进。但是,现在除了中国外,其它多数名存实亡,有的已完全消失了。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所以能继续存在与发展,极有赖于它和平博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时代,百家争鸣,几经揉合,言其要有儒道佛三家,凸显出宽容并蓄、和衷共济的王道精神,所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代表,孔孟之道以仁义为中心。孔子倡行仁义,嘉言传遍天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  相似文献   

10.
论"和"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和”文化规定着中国外交始终把“和平”作为基本国策,它不仅铸造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东方和平主义,其精神的发扬光大和现代运用也为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论指导。“和”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传播,彰显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规范和国际行为的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1.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服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化石”资料与“文字史书”。本文从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侗族服饰文化,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是由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所决定的。“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 ,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3.
孙勇才 《求索》2008,(12):120-122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余英时在海外所做的工作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精神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余英时的文化情怀正是他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李立 《台声》2008,(2):36-38
儒学是两岸共同历史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文化的根基之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与祖国大陆的文化发展。而且与台湾文化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儒学在台湾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一宣示以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利益以及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为根据。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武装力量的运用以对内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主要任务,决定了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相似文献   

16.
张洁 《时事报告》2004,(3):45-48
今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一些地区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时有发生,跨国犯罪日趋突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切实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殊价值和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和合文化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思维渊源,和平发展战略是传统和合文化的当代选择.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终极意义,这也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瑞砚 《统一论坛》2012,(1):70-71
一、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九二共识”无疑是此次台湾大选的最热门议题。大选前国民党不断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绩,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基础,是为台湾带来“和平红利”的基本保障:民进党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通过“十年政纲”和“台湾共识”的“空心”论述,淡化、回避两岸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红 《统一论坛》2009,(1):16-18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六点意见”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前景、架构、途径、动力、条件和内在联系,对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对和平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战术要求,进行集中、系统、完整的论述,指导着进入轨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20.
<正>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回忆之路、发现之路、未来之路,也是历史上延续至今的和平对话之路。我们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不平凡历程中,看到了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看到了东西方的文化多样性和各国辉煌的艺术成就。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合作举办纪念丝绸之路计划35周年大会和系列活动。中亚五国部长、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团和各界代表上千人云集巴黎。大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院墙前,参观我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全球青少年摄影比赛优秀作品时驻足赞叹;观赏中国画展、聆听法国华裔艺术家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与少年汉服礼仪表演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些无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