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由于权力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 ,导致权力滥用、权钱交易、腐败滋生。从权力与法的关系以及法的至高性角度 ,来阐述法对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以及权力的法律制约机制的构成  相似文献   

2.
何裕 《河北法学》2001,19(3):93-96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权力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导致权力滥用、权钱交易、腐败滋生.从权力与法的关系以及法的至高性角度,来阐述法对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及权力的法律制约机制的构成.  相似文献   

3.
尹华容 《河北法学》2007,25(8):51-55
中国传统的权力制约机制因其不具有一种常规性的政治纠错功能而存在天然缺陷,宪法诉讼从表面上看虽然身处"反民主之困境",但基于二元民主理论、基本人权的价值取向及其所具有的权力动态平衡功能,是一条具有政治正当性的权力制约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权力制约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权力制约与权力制衡的区分就教于理论界同仁。一、在我国研究权力制约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权力的要素及其制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权力制约问题国内外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和丰富的成果 ,创立了许多诸如权力分立与制衡等著名理论。但现有研究仍存在着偏重于在权力外部以及从宏观、抽象的角度讨论制约的问题。从克服上述不足出发 ,笔者提出从权力的内部结构来考察对权力自身各构成要素的具体制约 ,并以此作为权力制约的一种思路。权力及其有效地运行是各相关要素共同合力作用所形成的综合状态 ,它们可以分解为权源、主体、对象、运行及保障等诸要素 ,各要素均对权力的形成、运用起着牵制作用。因此 ,在其中一个要素上构成约束就能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同时 ,各个不同要素均有其特点 ,这就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不同具体制约方式。如果在权力各个要素上都构成制约 ,就建构出了能作用于权力内部的完整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制约权力--权力制约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进元  张艳 《法商研究》2004,21(4):84-90
传统的权力制约模式主要表现为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尽管这一模式为西方国家广泛采用 ,但是随着行政权力的扩大和行政集权化的趋势 ,这一模式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革命。托克维尔等人敏锐地观察到传统权力制约模式的这一变化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构想并在西方社会被赋予广泛的宪政实践。但社会制约权力理论在我国还属于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就我国现行宪政体制而言 ,可以从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听证制度、陪审制度、新闻监督制度等方面建构和完善我国社会制约权力制度。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权力的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本身具有被腐败的可能性 ,加上权力主体的私欲 ,就构成权力异化并且形成腐败的主要因素。权力被腐败的可能性并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促使这种转化实现的因素不是别的 ,正是权力主体的私欲。权力腐败实际上是权力的失衡 ,从法律角度上审视 ,任何公共权力都有一个法律上的界限 ,超出这个界限就是权力的滥用。遏止腐败的途径不外乎道德途径和法律的途径。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 ,寻求权力制约的法治途径是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权力制约是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的重要论题。该论题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成熟、完善于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多学者围绕它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辩论。本文以西方权力制约理论历史发展为切入点,从权力的本质和特征入手,围绕西方权力制约思想的萌芽、成熟和实践,对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构建和完善我国权力制约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权力制约机理与我国检察监督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检察监督在内生型权力制约机制中的重要性,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检察监督在中国公共权力体系中的独立性,总结中国检察监督的优越性,由此得出它在我们国家的监督机制中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权力制约是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的重要论题.该论题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成熟、完善于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多学者围绕它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辩论.本文以西方权力制约理论历史发展为切入点,从权力的本质和特征入手,围绕西方权力制约思想的萌芽、成熟和实践,对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构建和完善我国权力制约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当性问题具有普遍性,行政权的正当性命题是行政法的根本命题。行政权需要为自身的正当性辩护,从目的和发生的进路证成自身存在和运行的合目的性及合规律性。控权-服务论认为,行政法兼具控权功能与服务导向,为行政权的正当性确立了政府有界、服务为魂、政府有责、过程可控四大正当性标准,从而推进行政权从强制到权威的转变,证成行政权的正当性,同时,也证明了控权-服务论的理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侵权法发展需要的角度,提出了运用经济分析对侵权法进行解释的必要性。与传统的道德论证对侵权法的解释不同,经济分析是一种建设性、前瞻性的解释。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有经济分析中的外在机能主义、单一的价值目标、理论的解释的缺陷,提出要内在的、多元化的、实践的对侵权法进行解释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家人权保护义务的法律和政治道德义务为基础,分析了国家人权机构的性质与功能问题,在论证国家人权机构正当性的基础上,对世界各国的人权机构类型和功能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中国建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刑法》第22条赋予预备行为以刑事可罚性,并规定了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这一规定存在正当性、必要性、操作性与实效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我国司法通过刑事政策、但书规定、目的论限缩解释以及刑事证明、罪疑从无等路径,对普遍处罚原则予以救济和限缩,基本实现了预备犯例外处罚的实践理性。但是,突破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困境的根本之道仍在立法重构,即预备犯的刑法规制应实现从普遍处罚到例外处罚、从总则规范到分则规范、从形式预备犯到实质预备犯的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5.
亲子关系诉讼中的血缘鉴定之强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亲子关系纷争中,以血缘亲子关系是否真实存在为其主要争点,而这种真实性的确认通常需借助于血型或DNA等血缘鉴定等科学方式。然而,血缘鉴定需要相关当事人配合以提供血液或毛发等为科学鉴定之样本,如此就牵涉到当事人的人格权保护、血统真实主义、裁判公正需要等价值权衡下的选择、取舍。参仿国外并立足国情,以子女最佳利益保护为根本,适应诉讼上的真实发现与裁判公正之需要,对血缘鉴定于具体个案实践中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两方面结合为考量,可以采用强度程度不一、具体方式多样对血缘鉴定对执行以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6.
刘宪权  周舟 《现代法学》2011,(6):99-106
《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在司法中的适用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宗旨,也能够保证罪与非罪判断的准确性,体现了司法者对立法者的尊重。我们不能因为"但书"条款在司法中有可能被随意适用而否定"但书"条款司法适用本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为《刑法》总则第13条有机组成部分的"但书"条款,理应适用于包括危险驾驶罪在内的《刑法》分则规定的每个具体犯罪。应正视醉驾各种情形的差异性,在综合考察案件所有情节的基础上,对一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适用"但书"条款,不认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7.
Discourse about the use of animal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usually focuses on two issues: its empirical and moral use. The empirical issue asks whether the use of nonhumans in experiments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get data. The moral issue asks whether the use of nonhumans can be defended as matter of ethical theory. Although the us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may involve a plausible necessity claim, no moral justification exists for using nonhumans in situations in which we would not use humans.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a legal system restricts an individual’s rights. It can either grant a power that revoke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or it can acknowledge the infringement of a legal right and yet justify such an infringement by means of a criminal law justification. The distinction proposed by the paper has both expressive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is useful in solving dilemmas arising in emergencies when co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make it impossible to grant the power to revoke legal protection of a basic right. In some of these situations a criminal law justification might support infringement of such a right. This claim is demonstrated by analyzing the ruling of the German Constitutional Court concerning the shooting down of a hijacked airplane in circumstances similar to those of September 11.  相似文献   

19.
王志强 《法学研究》2003,(3):146-160
以《刑案汇览》中运用成案裁决案例的基本史料为基础 ,并借鉴现代判例制度的理论 ,从法律推理的角度探讨成案的具体论证方式及其中所体现的法律思维过程 ,可以较为清楚的认识清代成案制度的性质、特色以及当时法律结构的模式。清代成案具有较明显的司法效力 ,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 ;清代对成案的运用已形成一套富有特色、较为复杂的论证方式 ,但与现代判例制度相比 ,在区别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这是当时的权力分配体制和法律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Proportionality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justified self-defense. What gives rise to this particular condition and what role it plays in the justification of self-defense seldom receive focused critical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I address the standard of proportionality applicable to personal self-defense and the role that proportionality plays in justifying the use of harmful force in self-defense. I argue against an equivalent harm view of proportionality in self-defense, and in favor of a standard of proportionality in self-defense that requires comparable seriousness 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wrong, as opposed simply to the harm that the victim is fending off. I distinguish the standard of proportionality in self-defense from proportionality in circumstances of necessity, and I discuss whether proportionality is an internal or an external constraint on the right of self-def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