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的法治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转型是一个价值更替、秩序重构和文明再生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承继以往优秀传统、解决当前现实问题、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西方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法治的发展既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包含着基本的共性特征;既植根于各国的传统和国情,又遵循了基本的法治规律。我国当前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西方国家社会转型时期法治建设的共性特征、基本经验和一般规律给我们以诸多启迪与借鉴,也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把握我国法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社会转型正在加速。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以及维护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的遮径。  相似文献   

3.
李翠竹 《法制与社会》2012,(26):219-2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使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现状,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探求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换。社会转型对刑事政策的影响在于犯罪状况的变化所引起的刑事政策的调整;对于刑事政策模式的影响在于任何刑事政策,无论其形式多么协调和谐,也无论在什么时刻什么地方,都不能用一个单一的刑事政策模式去看;社会转型对刑事政策的价值的影响在于自由和效率的提升;刑事政策的功能体可以从多方面去考察,但最终归为两大功能:导向功能与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5.
孙冕 《行政与法》2010,(2):62-65
法律意识是法治模式构建、运行与变迁的先导和基础,直接决定和反映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法治状态和法治水平。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农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始终伴随和影响着农村法治化建设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因此,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法治化进程问题,必然要将农民的法律意识置于其中,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法律意识的变化及其特点.将法治建设与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陈萍  张卫青 《法制与社会》2011,(34):7+37-7,37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项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在这其中法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着中国正处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着法律全球化与法律移植问题,中国法治的道路上正确处理法律全球化、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问题,应当把握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使之与法治相互协调,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时期,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群体性事件在数量和规模较以往都有不断上扬之势,已成为党政机关的棘手之事,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难题。本文以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社会转型且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一阶段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防控进行阐释,并提出了适当防控理论。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行政与法》2009,(12):16-19
当前,我国社会流动、社会分化、社会矛盾复杂、利益格局重构、权利意识增强等社会转型特点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方面既面临着困境,也蕴含着契机。因此,我们要从法律、政府、社会三个基本维度出发来寻找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突破口,使之在现实中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正在从一个封闭的、传统的、静态的社会向一个开放的、现代的和动态的社会转变。本文分析认为,由于贫富差距扩大、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控制力弱化,导致社会转型期犯罪多发。  相似文献   

10.
徐璐 《政法论丛》2003,(5):26-28
本文试图以社会转型为背景来探讨执法者心态所产生的变化及对其执法活动的影响 ,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考察了其心态的具体变化 ,并从正反两面讨论了对其执法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1,(12):186-186,188
随着经济发展、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闲散青少年已经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帮助和教育,将他们引至正常的生活轨迹,减轻其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是社会工作者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迫切问题。检察机关也应积极参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帮助闲散青少年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2.
这30年的法制改革,走的是一条从人治到法制,到政策之治,到法治之治的转型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际上是三方面的社会转型,构成一个大的社会转型的过程。第一个转型是经济转型,指从原来计划的、管制的、统一僵化的体制转向一个宽松的、有弹性的、相对自由的体制。  相似文献   

13.
郝明金 《法学论坛》2007,22(1):105-112
我国社会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此引发法院制度的转型.在社会转型时期,人民法院不应恪遵司法权被动性原则,而应实行"介入性"司法,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进程,承担起司法的社会责任,影响和推动社会转型和法治建设的进程,在完成社会转型的同时,完成法院自身从传统法院向现代法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试论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的实质就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与解构。正确认识当前价值观冲突的基本态势,探究形成冲突的因由, 寻求调适多元价值观冲突的路径,对实现我国社会转型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新旧体制的交锋和摩擦中,利益分化和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产生弱势群体。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等各个时期的关键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寓于社会转型之中并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近现代共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三次社会转型的主题不同,产生的动因不同,对我国统一战线产生的阶段性影响也有所差异。我国现处于第三次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在价值体系、经济环境、组织基础、利益格局等方面的转型造成了我国统战阶层的多元化、统战结构的复杂化、统战地位的强势化及统战力量的分散化,也使得我国统战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对此,我国各级统战部门在开展统战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创新统战工作理论、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搭建互动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7.
腐败,自古有之.在不同时期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表现形式亦有差异.在当今国际社会,发展中国家和社会转型的国家腐败相对较为严重.近几年,随着我国打击腐败力度增强,腐败分子在国内生存的空间已大大压缩,但腐败现象仍然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禾刀 《江淮法治》2013,(16):57-57
近代中华,命运几番沉浮。《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一书由资深媒体人马国川对吴敬琏、厉以宁、江平、茅于轼、资中筠、高尚全、余英时、李泽厚、许倬云、袁伟时等当代10位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学者的采访对谈整理而成;围绕中国改革的主题,涉及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社会转型、经济变革、司法改革、民生保障、文化重建、道德塑造等关系每一个中国人命运的重大命题,深入剖析一百年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转型的真实内在逻辑,为站在十字路口的今日中国寻求历史方向性的道路。该书撷取的访谈虽各有侧重;但最终均归结聚集于两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既催生了一系列不可多获的历史机遇,也产生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就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而言,在改革开放政策所开启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转型带来了相应的风险问题。其内在逻辑是社会秩序的革命性变迁提出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性创新要求;其关键在于实现有效的治理需要建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而正确认识和剖析社会转型风险中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的认知逻辑和行动逻辑,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也具有实践层面上的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肖婕  王艳玲 《法制与社会》2012,(24):285-286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未成年人再犯罪的特征也基于社会转型期表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通过一些数据在简要叙述未成年人再犯罪在社会转型时期发展的总趋势后,分析了未成年人再犯罪的类型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未成年人再犯罪的内外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