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国良 《工会论坛》2007,13(2):66-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照辩证法的要求,讲问题的两个方面,既要追求社会和谐也要正视社会矛盾,既要讲究平等合作也要允许差异竞争,既要维护社会稳定也要加快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人为本行政理念的提出,开创了我国行政科学研究的崭新境界,它体现了科学的行政精神、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优先发展生产力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只有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理念,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容,体现在和谐的前提、领域、性质、环节、动态、基础、外延等各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内容的加入,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是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根本问题,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它指的是社会各阶层的存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的状态是协调顺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核心是三个方面:充分发挥潜能或者能力;根据贡献应得的利益;人们和谐互动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结果,也是最根本的标志。第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它首先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是以一定水平的生产力状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别于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和谐社会”或所谓“传统的和谐社会”。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既要认真总结和研究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又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同于“传统的和谐社会”。同时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认识和谐社会警民关系的内涵特征和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的作用意义,怎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扎实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路线,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全面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涵义,以便于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追求美好理想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对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和战略决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贡献。只有进行全面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精髓,更好地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哲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光 《理论前沿》2007,492(3):5-9
本文从哲学角度,探索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6个相关问题:(1)和谐与矛盾;(2)和谐社会与社会基本矛盾;(3)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4)和谐社会与人民内部矛盾;(5)和谐社会与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关系;(6)和谐社会与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构建和谐的政治关系,和谐的政治关系需要发展民主政治。政党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政党关系和谐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汇聚人心、凝聚力量。政党关系和谐是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属性,多党合作制度为正确处理我国政党关系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规范。巩固和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根本在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目标体系。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社会由于迅速而深刻的变革而导致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日益彰显,需要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和谐社会”这一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了多方面的阐释。第一,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中包含的“和谐社会”思想。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就从侧面论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同时“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这就可以推进社会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出要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要自觉的调节、协调和整合社会,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要实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构建,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现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作用,要实现教育和谐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契合.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功能,处理好五个基本关系,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构建和谐社会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和谐哲学范式"的转换;由"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向;由"主体性思维"到"主体间性思维"的凸显;由"统一性思维"到"尊重差异与协调多样思维"的发展;由"两极对立思维"到"共存共赢思维"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与和谐具有一致性.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之间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公正、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增进诚信友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宪政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也具有一致性:在政治上,和谐社会为宪政建设创造了和平环境;在经济上,和谐社会为宪政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在思想文化上,和谐社会为宪政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它们之间的关系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根本指针;要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考虑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时首先要讲发展;要科学解释和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