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军 《法学评论》2012,(2):44-50
回归分析表明,家庭预防应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负面的情感经历、生活方式甚或严重越轨行为并非预测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变量;完整的家庭结构、父母经常在家、居住社区的安保力量及文艺体育设施均利于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风险,而居住地附近的歌舞厅、酒吧、电子游戏厅、网吧以及桑拿洗浴按摩院等消费场所则具有相当负面的影响;父母教养子女的具体方式应有所区别,以严管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念、以过度保护为典型特征的当代育儿方式均需更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层出不穷有很多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等,其中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交往教育的缺失。本文指出不恰当的交往教育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明晰交往的特点和内涵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交往观念,交往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交往理性视域下的法治话语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交往理性可以概括为一种语言性的、与主体间性相对应的、程序性的合理性概念.从交往理性维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互动,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品格,呈现出对交往理性引导下商谈理念的一种宽容与接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动态机制、互动模式,充分说明了交往理性法治话语互动的重要作用.交往理性范式的引入有助于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执法和司法公开、公正.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漫长的历史,跨文化交往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形式.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往形成了多种模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模式也反映了各自的价值观.跨文化交往既要推进本文化的发展,维护本文化的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在交往过程中努力创造新的、为所有交往参与者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即普世性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该以维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为目的,以和平、平等、协商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罪犯交往中的三种心理,即功利心理、复杂心理、避害心理.论文认为,我们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罪犯交往心理,以提高教育改造的效果,优化改造的环境,并从罪犯交往心理中获取信息,找出改善罪犯交往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前,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我想到的无非是父母、老师、司法工作者这些角色,他们被家庭或组织赋予了保护、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我想,大多数人和我的认知应该是相似的.直到2021年10月,在采访过社工陈媚后,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社工"这样一群人正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2021年末,在和全国人大代...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民国时期教育家之间频繁交往、相互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不仅体现在公共教育事务的互援互助、群策群力,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关心提携、情感交流,由此建立和保持着较为紧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广泛而复杂的教育交往网络。就交往类型而言,民国教育家的交往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地缘交往、学缘交往、志缘交往三种。相较于地缘交往、学缘交往,教育家之间基于共同教育志趣的志缘交往更具持久性。教育家的教育交往网络也并非封闭、排外的,而是开放、包容的。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及教育研究的深化,教育家的交往活动由以地缘交往、学缘交往为主,逐渐向崇尚志缘交往转变,志缘交往成为民国教育家积累学术资本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物质交往作为其交往理论的基础,重视主体间的交往,并且以实践为主线对交往作了系统概述;而哈贝马斯则侧重在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和程序公正下,主体借助语言等工具,在平等情况下进行协调和发展。本文指出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加深理解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9.
闫斌 《法学论坛》2015,(2):63-69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意蕴深邃,它将法律看作动态、开放、互动的行动系统。交往行动的学理资源是语用学;存在方式是商谈;生长土壤是"理想话语情境"。交往行动理论视域下的商议式司法提倡各方当事人以及其他社会民众在有关具体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方面采取真诚互动、沟通协商的方式,从而达成理解与共识。商议式司法具有对话性、程序性、伦理性,其价值在于增强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克服机械司法的缺陷;促进司法民主;遏制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主要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包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以及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