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安机关撤回处理属于程序倒流,包括退回补充侦查期间撤回处理和审查起诉期间撤回处理两种情形。前者虽有规范性文件依据,但是该依据效力等级较低且规定得较为粗疏,可能导致程序不严谨;后者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且容易被滥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公安机关撤回处理未来发展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正当程序导向下的废止;另一种是保留退回补充侦查期间的撤回处理,并根据“案件系属”理论从程序上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说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是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对检察机关而言,这不仅是一种义务,同时更是强化侦查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往概括式的说明只是履行了义务,却未能发挥强化侦查监督的功能。本文认为加强不捕理由的说明对于提高办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需要,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减少复议复核、节约诉讼成本,深化引导侦查取证工作,化解群众不满、避免上访缠诉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向丽  许杰 《法制与社会》2011,(34):117+127-117,127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不批准逮捕包括绝对不批准逮捕、相对不批准逮捕和存疑不批准逮捕三种情形,认真区分和掌握这三种不批准逮捕的适用条件,并完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准确打击犯罪、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4.
不批准逮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批准逮捕实质上是通过法定程序使不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羁押.根据刑诉法规定,逮捕必须同时具备证据条件、刑罚条件和必要性条件.司法实践中,不批准逮捕存在对逮捕证据把握过严、较少考虑刑罚条件和必要性条件而存在"构罪即捕"等问题.应当在完善立法、加强内部监督、建立不捕说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保障不批准逮捕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5.
楼赵平 《法制与社会》2013,(26):141-142
审查批捕工作是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近几年来,我院办理的审查逮捕案件中不批准逮捕的案件数量快速上升,不捕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本文对清暨市人民检察院近三年来办理的不捕案件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批准逮捕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占有较高比例,原因在于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对逮捕的证据条件、逮捕的适用标准、犯罪的构成和刑事政策的理解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近期,笔者在一些报纸和期刊上看到了一些批评撤回起诉制度的文章,有的作者甚至提出应当取消撤回起诉制度。对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撤回起诉制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但这并不能否定撤回起诉制度本身的程序价值。下面笔者从撤回起诉制度的正当性以及如何完善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9.
公诉案件撤回起诉制度体现了刑事诉讼中的起诉便宜主义,从效力定位上来看,其仅能够引起而非决定公诉的失效和诉讼阶段的变更。司法实践中,撤回起诉制度存在着适用条件规定不全面、程序不完善和对撤回起诉制约不力等问题。应完善撤回起诉的适用条件之规定,在对酌定不起诉和存在管辖错误案件扩大适用的同时,对为规避审限规定而撤回起诉等情形的适用予以限制,并在相关法律文书中具体说明撤诉的理由。规范撤回起诉的程序,对提请撤诉的时间、次数予以合理限制,并完善对被告人等的救济程序。加强对撤回起诉的监督制约,在完善检察机关内部制约机制的同时,加强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职能。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但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被害人对于检察院不批捕的决定不服,认为有错误时,应如何处理,《刑事诉讼法》却没有明确规定。在我们实际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刑事司法领域中某些错案的披露,学者们开始审视我国刑事司法程序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中负有公诉职责的检察机关同时享有批捕权问题更是备受争议。为了合理地配置司法资源,有效地实现司法运作的最终目的——公平与效率,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侦查阶段的法律监督功能,就有必要重新考察逮捕这一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的多重作用,认清逮捕与羁押之间的关系以及造成羁押率居高不下和超期羁押的痼疾久治难愈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职务犯罪批捕权上提一级改革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提一级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但其制度本身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级人民检察院报批的运作方式、上级人民检察院的角色及审查方式以及改革以后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状况。此外,改革之后,潜存于实践中的“潜规则”问题仍然无法消解。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甚至颠覆了改革的原初意旨,亟待从理论和制度上作出回应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职务犯罪案件批捕权上提一级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逮捕作为以剥夺人身自由为手段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它的准确适用不仅关系到案件的及时高效侦破,也关系到犯罪嫌疑人人身和自由的保障。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和实务界开始讨论刑事案件审查批捕权的归属问题,尤其是对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特点的职务犯罪案件逮捕权归属问题的争论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面临"同体监督"的理论质疑,因而在选择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模式时,需要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考虑,提出切合实际且操作性强的侦查监督模式——将职务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即地方人民检察院对直接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适用逮捕措施,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相似文献   

15.
朱晓燕 《中国司法》2011,(12):81-83
刑事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产生阶级之后的产物,它与阶级社会相伴而生,将长期存在下去。我国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如何正确认识转型时期社会阶段的特点,努力寻求既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又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最佳切合点,以进一步提高审查逮捕质量、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增强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的力度,已成为摆在各级司法机关面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人民警察在缉捕犯罪嫌疑人时,应根据情况选择缉捕战术类型和缉捕战术程序,从而保证自身安全,顺利完成缉捕任务。  相似文献   

17.
逮捕权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运用得恰当与否,既关系到打击犯罪的力度,又涉及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必须慎之又慎。我们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用数据解释了当前逮捕权运用中存在的逮捕率偏高、逮捕人员处轻刑比例偏高、外地人与本地人适用不平衡、未成年人逮捕比例偏高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通过转变司法观念、完善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利用社区矫正制度等相应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海燕 《知识产权》2009,19(4):58-64
通过对史料和历史文献的查阅,对我国近代专利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着重分析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我国核准专利的情况,初步探究了近代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一个实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雪军 《知识产权》2008,18(2):38-44
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走过了一条坎坷之路,尽管这其中包含一些对于法院判决的规范分析,但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背景和实质获取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Are mal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provided the same protections as female victims? With increasing entanglement of custody and domestic violence law,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critical for fathers embroiled in disputes where allegations are sometimes made to secure custody of children. All non-impounded requests for Abuse Prevention Orders initiated in Massachusetts’ Gardner District Court, in the year 1997, involving opposite gender litigant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if court response to the associated allegations is affected by the gender of those litigants. These orders were previously examined and male and female defendants were found similarly abusive. 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ase, and overall court response at court hearings, a determination is made concerning any evident gender trends in the aggregate court response to requests for protection. Despite gender-neutral language of abuse prevention law (M.G.L. c. 209A), application of that law favors female plaintif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