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想起那些猫     
唐辉 《福建乡土》2013,(3):25-26
一直以来,我总是时不时地想起那几只猫。2009年的春夏之交,我调到一个新的单位工作。当时,单位的食堂里养着两只猫,一只猫妈妈和它的猫女儿。猫妈妈一身灰色虎皮,而猫女儿长着黑白相问的皮毛。每当食堂开饭的时候,两只猫便会出现了,它们“喵喵”地叫着,是在讨食。这无非是两只极其普通的家猫,连名字都没有。我起初对猫的存在并不十分在意。  相似文献   

2.
北京一些居民如今爱养猫,因为它温顺、娇嗔、惹人喜爱。政府一贯明令禁止在城区居民区内养狗,对养猫却没有任何限制。猫对主人的居住条件并不挑剔,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社会名流,猫常被视为家中成员之一,“同甘共苦”。一般居民不养名贵品种,就是些普通的黑白猫、花猫、长毛猫,稍讲究的也不过是波斯猫。人们很少买猫,往往是谁家猫下了仔,就分途给四五家亲友,于是,猫的家族也就在京城兴旺发达起  相似文献   

3.
猫尾巴能爬上屋顶吗从前,有六个兄弟共同养了一只猫。分家后,他们决定每人分别占有猫身上的一部分,哪一部分出了问题,就由占有它的人负责。他们的分工是:老大负责猫头,老二负责猫脚……老六负责猫尾巴。一天,猫尾巴受伤,老六把它的伤口洗干净,涂了油,又用一块碎布裹好。猫由于尾巴上扎有布条,感到很不舒服,于是乱钻乱跑,一下子跑到炉火旁把尾巴上的布条烧着了。尾巴一起火,猫跑得更加快了,最后爬上五个哥哥的谷仓屋顶,谷仓着火了。谷子被烧,是由于猫尾巴着火引起的,所以五个哥哥把小弟拉到法庭,硬要他赔偿损失。此案怎断?聪明的法官只讲了一…  相似文献   

4.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12,(9):65-F0003
云南很多地方都有制作和使用瓦猫的习俗。昆明周边的彝族村落,大理的白族村落,都会在正房的屋脊正中安放一个瓦猫。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村子里。我见到了坐镇在屋脊上的那个精灵,造型夸张。张着的大嘴基本就是它的头。在路边的砖窑旁打听后,我找到了制作瓦猫的人——猫福,真名郜金福,他家里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瓦猫。猫福给我展示了制作瓦猫的过程。制作瓦猫不需拉坯,  相似文献   

5.
《干部人事月报》2010,(1):93-93
一户农家养了猫和狗各一只。狗很勤快,每天家中无人时,狗便竖起双耳,虎视眈眈地在主人家周边巡视,兢兢业业地看家护院。但当主人在家时,狗便放松了精神,有时还会伏地沉睡。于是,在家中主人的眼里,这只狗太懒惰,不称职,便经常不喂饱它。猫却是真懒惰,每当家中无人时便伏地大睡,哪怕三五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它也不理不睬。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我没有任何发泄的渠道,把小猫拿过来(养),一方面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我可以摸它……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我愤恨的话,小猫也可以提供一个让我发泄的渠道……”"这段话是不是让人有些毛骨悚然?而如果你知道这段话是出自复旦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之口,是不是像打翻了五味瓶呢?从今年5月份开始,复旦大学这名研究生半年内,从网友处领养了近20只小猫,对这些小猫先残害再抛弃。"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的记忆还没有褪去,眼前又上演了这出虐猫的惨剧。而之前还有,大学生将小狗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几个中学生为了取乐,将猫从高高的楼上重重地抛…  相似文献   

7.
鼠猫之交     
据上海卫视《蝶体大搜索》报道,某君养了一只猫,为尽可能让猫长得壮实一点。以便有足够的威猛去捕鼠,于是成天拿着火腿肠等上好食物喂养,日积月累,这猫果然长就一副彪悍模样。哪知真正与鼠相遇之时,却出乎主人意外,不仅此猫对鼠毫无敌意,而且大有以腊肠与鼠分食之状。说来也真是一桩奇闻了。  相似文献   

8.
沙子 《小康》2018,(10)
正养猫之后,我发现了人对猫的依赖和塑造。依赖者比如艺术大师丰子恺,用他自己的话来总结就是有猫在身边,真好;塑造者比如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他成功给猫进行了新的设定。猫是人的宠物,还是人是猫的奴隶?养猫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会有这样的困惑。我家原本三个人,去年添上一只小公猫,他自然排名老四,故名四喜。  相似文献   

9.
扬琴     
宇文正 《台声》2013,(12):59-60
仿佛梦游,我回到娘家四楼,打开尘封多年的琴匣,擦拭满布的灰尘。扬琴哑了好些年,一度陪伴它的是一只波斯猫,现在连猫都不在了。  相似文献   

10.
方言的尴尬     
刘国震 《人民公安》2006,(21):51-51
最近,一位转业到北京市城管部门的邢台籍战友,来信谈了他遇到的一件尴尬事。一次上街执法,见一中年妇女在路边卖家养的宠物猫,他便上前用不太正规的普通话劝阻说:“你好!这儿不让卖猫,请到市场去卖。”随后,他就去劝说其他小商贩,等转了一圈回来,卖猫的妇女还在原地,他有点生气  相似文献   

11.
那一天北京细雨霏霏,不消片刻便将难耐的浑浊和闷热洗作怡人的凉爽。那一天我依约去见冰心先生。她的《繁星》与《春水》曾经蜚声文坛,她的《寄小读者》曾经滋润过几代人的心灵。先生的无数读者,因她爱海而向往海,因她爱猫而喂养猫。一位读者写道:我们幻想如何像冰心一样站在甲板上,靠着船舷,用原来装照相底片的盒子装些诗句丢进海里,任它漂,任它被一个有缘人拣去。想想想,我把眠床想成方舟,把  相似文献   

12.
草木智慧     
曾经养过一盆白兰花,时间长了就会对它产生感情。这种感情刚开始是和声,然后是热恋,最终变成亲情。如果没有定期给它浇水、松土就觉得亏欠了它什么似的。前年的一个冬天,那时候我还单身,春节我要回家探亲一个月,临走前的几天我放心不下它,如果没有充  相似文献   

13.
林宪 《台声》2006,(10):18-19
我生于1918年,今年88岁了。早年先长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我是屏东客家人。1895年《马关条约》清廷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民义不臣倭,组织“台湾民主国”抵抗日军侵占台湾,后来“台湾民主国”失败了,又有义勇军奋起。南台湾有林少猫的起义,林少猫有一个得力部将叫林添福,和我们同村,家父就是追随林添福接受林少猫领导抗日的义军。根据日本官方的记录,林少猫所部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当然受到人民的拥护。1902年,林少猫在“后壁林之役”遭日军歼灭。家父是少数幸免于难的人,翻过南中央山脉逃到台东,隐居起来,先做农,后经商,所以,我是…  相似文献   

14.
人对猫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能抓老鼠。 猫是老鼠的天敌,猫吃老鼠,老鼠怕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有一天,突然听说:“现在的猫和老鼠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了。” 老死不相往来的一对冤家,怎么忽然就到一起吃饭了呢?这里面名堂一定很多。 有可能是老鼠自身的问题太多,又斗不过猫,于是甘拜下风,俯首称臣,或许还会低三下四地找猫求情,甚至花些本钱把猫弄舒坦了,于是双方立下君子协定,永修合好,  相似文献   

15.
椰乡狗肉     
在我童年的时候,没有听说什么“狂犬病“,乡下几乎家家都养狗。从小狗一买进家,我就盼望着它快快长大。那时,乡下养狗不象如今的城市养狗,是一种精神需要,而是一种物质需要:一是为了看门防盗,二是为了吃狗肉。此外,养小孩的家庭,小孩一拉完屎,主人吆喝一声,狗勤快地跑来,不但把地上的屎清理干净,还伸出长长的舌头把孩子的屁股舔得干干净净。一般说来,狗一养大(俗语:“上杀“)就杀掉,再买一只小狗来养。俗话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表现。邓小平一生爱猫。记得60年代初,邓总书记在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钱学森的陪同下,去试验站参观一○五九部件发射试验。在去观察台的途中,聂帅问邓总书记:“听说你对猫十分喜爱,不知为了什么?”邓总书记饶有兴趣的回答:“因为猫会捉老鼠,老鼠是危害人类利益的窃贼,我总认为猫是人类利益的保护神。同时猫还有个良好的习惯,叫做猫  相似文献   

17.
我曾在央视新闻频道的《环球报道》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只大花猫的怀里,一溜排地卧着四只小老鼠,吊在猫妈妈的奶头上吃奶,猫作了老鼠的奶妈。对如此惊人的反常新闻,一家人尖声厉叫:天哪,世上真有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从书画展览会和挂历上,常常看到国画家孙菊生先生画的猫,电视台也曾经作过介绍。他画的猫,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其中两幅给我印象较深。一幅是:两只猫在篮子里玩耍:一只仰卧,爪向上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李太太为了培养阿雄的艺术修养,带他到艺术馆欣赏小提琴独奏会。时间过了两个小时,台上的演奏者依然欲罢不能,早已坐不住的阿雄大声问:“妈妈,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木盒子锯开?”一位农民朋友给报社打电话。农民:贵报能登寻人启事吗?报社:可以刊登,但是要收费。农民:怎么收费?报社:按尺寸收费。农民:那1米72收多少钱?丈夫对妻子养的猫忍无可忍,抓起猫,走进树林扔了。回家一看,猫安逸地趴在门口,还满意地对他发出轻轻的呼噜声。丈夫气坏了,把猫塞进麻袋就出了门。他走了10公里,向左转又走了15公里,再折向东北走了1…  相似文献   

20.
“有话要说,给我一只猫”,是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一句广告语,大家耳熟能详。今年2月19日,我有话要对一只伟大的“猫”说。因为这只“猫”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