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九一八”事变引发的抗日战争中,民族凝聚力被激活,民族精神重新迸发,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也正是在新的民族凝聚力的感召下,抗日战争才最终获得胜利。因此,对中华民族来说,“九一八”事变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重新整合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60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难的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后,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它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厄运,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民族命运由此转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民族之一,曾以自己的勤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以自己的繁华与强盛而雄踞地球的东方。但是,到了近代,这个伟大民族却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其他民族,成为列强欺侮的对象。从1840年起,西方列强接连…  相似文献   

3.
正在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包括藏族僧俗民众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各阶层、各政党、各团体、各宗教派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一致御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热爱祖国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内隐形态的本质要素 ,从内和外、本质和现象、核心和核外的关系看 ,民族精神处于内在和核心的位置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联结、互相渗透 ,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总体说来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消长呈现一种正相关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精神的丧失 ,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能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则使中华民族精神沦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整合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回顾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崇敬先辈,更重要的是要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相似文献   

7.
简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陈乃宣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打破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推动全世界一切...  相似文献   

8.
增强中化民族凝聚力的新活力卜鼎焕中华民族凝聚力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前进、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强盛,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民族凝聚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民...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其功能而言,它直接表现为一种团结力或称为统一力,具体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台独”是与民族“凝聚”背道而驰的民族“离散”。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凝聚”与“离散”同在的矛盾运动现象,尽管“离散”的现象不占主导地位,但它仍不时地作为民族凝聚力的对立方面表现出来,“台独”即为其中之一。“台独”的产生与发展,原因十分错综复杂,但归根到底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0.
尹世尤  彭莉 《湖湘论坛》2011,24(3):40-42
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认同力。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石。通过抓主流、树典型、重教育等价值引导,整合多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对外开放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吴胜家“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这一点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愈是开放的、世界的,便愈能丰富民族性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这一点可能就有异议了,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一、悠久的开放传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日益形成强大凝聚力的...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周镇宏近日就加强和深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问题到省社会主义学院和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进行专题调研。周镇宏在座谈时提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意义重大,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民族凝聚力作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维护民族的团结统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周镇宏强调,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凝聚海外“三胞”的思想基础刘熙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这种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它不仅是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而且也是团结、凝聚台...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国抗日的精神支柱曾成贵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刻,回顾抗日战争岁月中爱国主义所曾发生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领土主权的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凝聚力能否维系及实现更新。中华民族在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上所展现出的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与行动,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精神更加凝聚、精神纽带更加稳定、聚合力不断增强、凝聚张力不断拓展、核心支柱愈加巩固,推动着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机制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6.
爱国统一战线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沈桂萍“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条件有机构成的合力,是一个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而形成发展、具有自身特征和多方面功能的动态系统。”①在构成民族凝聚力的诸要素中...  相似文献   

17.
陈琢 《长白学刊》2005,(5):82-84
在抗日战争这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提升与发扬.抗日战争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与鼓舞作用.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文化心理基础;爱国报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本保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取得的,它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启迪.抗战期间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空前的加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基,也是国家认同的核心要素.文化认同是连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纽带与桥梁,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维系着国家的和平与统一,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整个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成为新形势下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民族凝聚力在当代的升华,是通过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构成与人文特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整合与演进得以实现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构成进一步合理化;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聚合机制实现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更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和"发展是硬道理"等理论,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凝聚张力得到空前的增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人文特征实现了从"偶象崇拜"到"崇尚民主与法制"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