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第一生产力”与实体性要素的关系及其转化王逢春按照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是人们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改造自然界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现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能动关系。生产力是一种复杂的有机体,生产力诸多要素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  相似文献   

2.
确定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生产力的根据是什么?笔者认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生产力的唯一根据或决定因素,就是看它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是什么,看它是否影响、改变生产力要素的形式和内容,形成生产力要素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是因为科学技术既可以影响、改变生产力要素的形式和内容,即影响、改变生产力中人的要素的素质和影响、改变生产力中物的要素的形式和内容;又可以形成人的要素的新素质。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产力布局主要表现为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诸要素的配置状况。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或生产力布局,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总体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针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谈点对策性措施。一、区域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解放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调整,我国区域生产力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50年代初期,我国区域生产力布局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工业基本上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少数大城市,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这是由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功能决定的.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它只能物化在生产力各个要素中,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使劳动者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主要是指劳动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责任心和积极性.决定社会全貌、制约历史发展的终极因素是现实的生产力,而不是人们所拥有的生产能力(或生产潜力).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社会拥有的全部生产能力.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买的生产力.则必须促使生产力结构中的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这个结合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在同样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生产方式是一种含有后现代成分的经济形态,它远远超越了现代工业文明所容纳的内涵,使现存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它将高科技与知识的创新和使用作为第一生产力,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方式。知识经济所形成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产业经济一体化结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生产力的分布格局,使之从单纯物质生产力结构转变为前沿的知识技术的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立体交叉结构。具有高科技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新生产力的主体和社会的精英层,相比之下,它对普通劳力、资本、自然资源等传统实体性要素需求则大…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之前,由于生产的规模狭小,社会分工简单,人们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看作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实际的.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出现后,生产力系统的内部要素和结构自然也越来越复杂了.我认为,现代生产力是由以下六大要素构成的.一、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能动的要素.它包括直接生产者、生产的管理者和为生产服务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他们既是劳动资料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又是劳动对象的改造者、开发者;既是直接的生产者,又是生产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者,是科学技术的发明、传播、应用者,因此,是生产力系统的核心,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索.  相似文献   

7.
探讨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结构体系,对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由此出发,通过三条线索、三个层次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它的体系框架,正是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大体通过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层次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结构经济     
结构经济刘旨贤结构经济是指生产力结构合理化所带来的增产或节约,生产力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力结构是指生产力诸因素在质态、量态、空间、时间上组合的统一。狭义的生产力结构专指生产力诸因素的质态组合,即用什么样的生产力因素和按照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形...  相似文献   

9.
走出生产力要素问题的误区曹铁,鄂焕成现时的生产力理论中,对生产力要素问题的看法是:生产力中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又叫基本要素,它们能够独立存在,也包括教育、管理、科学技术、信息等非实体性要素,又叫非基本要素,它们本身不能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一个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中介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而和谐文化在生产力中的中介性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中,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特定的历史阶段,作为系统是我国具有特定社会结构的社会系统。这个阶段,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看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它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应当注意分析。首先,社会主义结构要素发展的两重性特点:紧迫性和渐进性的统一。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结构要素发展的这一特点是由它的基本属性——初级性和不成熟性决定的。这个基本届性表现在,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从总体上讲还是以古代生产力为  相似文献   

12.
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管理人员现代化,既是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又是制约管理现代化的要素。本文在分析诸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化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递阶结构模型,从而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进而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分析生产力物质要素的各种论述中,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过份强调劳动资料(其主要部分是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中的作用。由此一些同志得出结论说,生产力每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和发展都是首先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开始,生产工具是划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我则认为,这种把生产力要素变化规律简单化、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关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生产力”问题,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但是,却出现了一种离开生产力范畴谈生产力的现象,一些人写文章或有些领导干部讲话,把“精神文明、教育、企业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关系、环境、感情投资”等等,都说成是生产力。这种把不属于生产力要素的东西等同于生产力并使之泛化,可以称之为“泛生产力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6)
"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从生产力构成要素角度来看,生产力包括智能性要素和实体性要素,创新主要是智能性要素的创新,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管理的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管理的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以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决定力量.对于生产力的要素.现在理论界一般公认为: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这五个方面的要素.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其它四个要素,起着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其向前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经典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时代,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物质"生产力"内涵极容易被人们简单地理解为改造自然物质的能力。信息时代,生产力要素不仅包含自然物质世界实体性要素,更多地体现在知识和信息等非实体性要素。人和人类社会既是生产力的主体,又是生产力的客体。改造自然的能力,当然也包含了改造人和人类社会的能力。单纯地强调某一个方面,就容易误导人们对"生产力"内涵的理解,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其生态化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也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要求。生态化的发展,要借助于生产力要素的生态化变革来完成。当前,我国的生态生产力系统发生了深刻的要素变革,是生产力生态化转型的核心体现。中国当代生态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变革体现在四个方面:生产主体从"经济人"转向"生态人";劳动对象从"硬资源"向"软资源"拓展;劳动资料优化从关注"水平维度"转向关注"生态维度";生产过程从"单向式"转向"闭环式"。  相似文献   

19.
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出发,着力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在更深层次上激发新的生产力潜能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更好地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历史经验表明:所有制关系每一次冒进,都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极大的破坏;相反,所有制关系每一次调整和完善,都必定迎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制度形态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茂伟 《理论探讨》2008,(1):147-149
于系统论视阈中,西方领导研究的拓展历程反映了研究者对领导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化.以系统科学的系统动态理论及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工具,梳理百年来西方学界对"什么是领导"的认识;分别从系统要素、结构和演化三个角度,评析西方学界对领导系统要素及层次、结构、演化的认识发展.在此基础上,预见西方学界构建领导理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