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孩子在进‘少年军校’前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并且做事没有首尾.只要到了双休日或学校放假就赖床不起来.现在已经大变样了.不仅做起事采井井有条,而且变得勤快多了,人也变得格外有礼貌了。”南县城区中心小学学生尹乐的父亲尹志云在谈到孩子的变化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都是学校的体验式教育活动搞得好”,尹志云高兴地对该校校长肖建新坦言。  相似文献   

2.
“孩子在进‘少年军校’前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并且做事没有首尾,只要到了双休日或学校放假就赖床不起来,现在已经大变样了,不仅做起事来井井有条,而且变得勤快多了,人也变得格外有礼貌了。”南县城区中心小学学生尹乐的父亲尹志云在谈到孩子的变化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都是  相似文献   

3.
张有成是我的祖父,于1886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他从小就在我太公门下学木匠,后来人们因他在兄弟中排行老大,便称他为“张一木匠”。我祖父虽然读书不多,但由于他聪明好学,善于钻研木工活,所以他的木工手艺很精湛,远近闻名。我祖父和毛泽东都生在韶山冲,长在韶山冲。少年时候的毛泽东,个子长得比一般同龄的孩子都要高大,常爱和比他年龄大的孩子玩,成了“孩子王”。我祖父比毛泽东大七岁,便常是“孩子王”的“兵”,是一对十分相好的朋友。年幼时的毛泽东还救过我祖父一命。毛泽东从小对水就有股天生的爱好,他家门前…  相似文献   

4.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18):66-66
在“少年精神”的鼓舞下,1918年,贵州建立“少年贵州会”。它把中国的前途和贵州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主张“省自少年其省。则国自少年其人”。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乔斌 《先锋队》2014,(1):51-51
百度知道 一个男孩今年9岁,是个电脑迷,考试中他把卷子都写满了,但老师还是把他爸叫去:“你看看你孩子答的卷子。”孩子爸一看,这孩子,每个题后面都写了“百度知道”。回家后,他爸将他一顿暴揍,还说:“你问问百度,知不知道老子什么时候揍你?”  相似文献   

8.
他,入伍30年,结婚25年,过了24年夫妻两地生活,在“北大荒”、“南大荒”耕耘的年头,各是一个“八年抗战”。而今,他是一个既无军衔,也无职称的文职军官。可他从不伸手,不攀比,默默无闻地在异地他乡为军校搞生产,甘当一个军事教育的后勤兵。 她在25年前,婚后半个月心脏做了全剖大手术,至今胸前还打着不锈钢锔。24年间,她既照顾公婆,带着病体教学、搞装订,还带大了3个孩子。她从无怨言,生了3个孩子都没有拽丈夫回过家。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6,(24):I0003-I0003
固原市六盘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固原地区六盘山水泥厂,于1978年建成投产,在国家式商局注册商标为“六盘山”牌水泥,在畅销市场近30年的过程中,“六盘山”牌水泥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品牌意识,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部分产品被评为宁夏优质产品。2003年,六盘山水泥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因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六重才能到达峰顶,故名六盘山。1935年10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过六盘山时,长征已胜利在望,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行军途中,毛泽东兴致很高,他一边给身边随行人员说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山色。在越过一道山卡之后,毛泽东同志转过身挥手招呼同志们说:“休息一会儿吧!”他坐在一块大石头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月22日深夜,湘潭县银坡山旮旯里,天寒地冻。一个敦敦实实的人,头发和胳腮胡子剃得精光,虽是平常百姓衣着,却像训练有素的军事指挥员。他率领十几个人,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湘中第一枪。这个人就是张鹏飞。银坡起义,震撼湘中张鹏飞,又名张德润,1914年5月20日出生于湘潭县城窑湾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少年时,他经常邀集一些小伙伴,弄刀舞棍,习练武艺,后来成为当地有名的“飞毛腿”,爱打抱不平的好汉。20岁那年,他在何键部队当兵。不久,被送入国民党中央军校学习,毕业后升任连长。干了几…  相似文献   

12.
李喆 《党史博览》2011,(10):52-53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戴娟 《当代党员》2007,(10):10-12
垫江县来主城打工的邱钦荣,住在渝中区已有1年时间,他不仅自己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还把妻儿接进了城。他感’慨地说:“在城里打工很踏实,无论是孩子上学,还是去追拖欠的工资,社区、街道都会帮一把忙,城里人没把咱当外人!”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3,(7):50-5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总是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和普通群众亲密相处的动人故事。1983年2月11日,小平同志来到杭州灵隐寺,不少游客认出了他,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平同志向人们挥手致意,还不时地握握游客的手。当他看见一位小女孩在大人的怀抱中拍着可爱的小手欢迎他时,就笑着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这娃娃长得好胖啊!叫什么名字?”从南京来杭探亲的孩子父母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教孩子快叫“邓爷爷好”。  相似文献   

15.
1925年6月23日“沙基惨案”中幸免于难 1924年9月初,周恩来奉党中央的命令从欧洲回到广州,10月被派往新组建的中共广东区委,任区委委员兼宣传部长,随后又到国民党黄埔军校任教官,11月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当时周恩来只有26岁,却深受广大军校师生的敬重,军校的党代表廖仲凯曾在家中对他16岁的儿子廖承志介绍说:“他就是共产党的大将周恩来。”黄埔一期的学生胡宗南,在没有考入黄埔军校前在他的老家浙江以“狂生”著称,天底下几乎没有人能让胡宗南看得起的,但自认识周恩  相似文献   

16.
芥茉 《党课》2014,(15):115-116
近听一位老同志说,当年他在机关当“小于事”时,老婆想带刚过“满月”的孩子回老家看看,不意被地委书记知道了,就在去省委开会时接上他的老婆孩子顺道送回了家。在另一场合,还听一位老同志讲起一件往事,说当年他背着铺盖干粮步行去县城上学,有位骑自行车的中年人看到他年少吃力,停下问明情况,就把他的铺盖干粮送到了学校,后来才知道那个骑车的人是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7月29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农七师一二八团少年军校,在全国第六届少年军校学员队分列式检阅和各项技能比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忆胡绳同志     
一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做“神童”。夏衍和胡绳三十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八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做“神童”。“神童”,我想也就是“少年早慧”的意思。我听胡绳讲过他早年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胡绳入学前,父亲教过他两年,读的是古文…  相似文献   

19.
B超“神探”     
“贾主任,我们孩子才六岁,您一定给仔细查查,看看有救没救?”随着贾立群手持的B超探头在孩子的腹部移动,孩子的父亲紧张得声音都颤抖了。这个孩子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盆腔恶性肿瘤。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孩子从秦皇岛来到北京儿童医院。“不是肿瘤,只是阑尾脓肿。”贾立群放下手中的仪器说。“真的吗?”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孩子的父母都不敢相信。“我来证明给你们看。”贾立群拿来了一个穿刺针头。对准部位刺了进去,涌上来的脓立刻就把注射器推杆给顶了上去。“扑通”孩子的父亲跪倒在地:“您救了我们全家的性命啊!”贾立群连忙扶起他,“不是我救的,本来就没大碍。”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有许多种爱。有这样一种爱,能化阴霾为春风,化桀骜为淳厚。本文主人公就是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审判员邱忠翠。从事少年审判工作16年来,邱忠翠把伟大的母爱融入少年审判实践,使一个个失足少年迷途知返,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官”、“辽宁省法官十杰”、“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抚顺市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