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年中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经济遭受到巨大损失。如今,随着亚洲经济的重新起飞,为了加强亚洲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发展亚洲地区经济,增强预防和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人们对亚洲区域经济集团的关注越来越强,加强区域经济集团建设的任务日益紧迫地摆到人们面前。现在的问题是:应当不应当搞东亚自由贸易区?能不能搞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如何建立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区?阻力何在?  相似文献   

2.
李玉东 《法制博览》2013,(8):106+105
目前,亚洲地区尚无符合其实际发展的人权保护机制,而近几年亚洲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就使得其人权保护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可以说,在当今亚洲有很多人权问题需要处理和解决,而亚洲却仍未建立一个区域性的人权保护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亚洲人权保护机制的构建展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亚洲人权保护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建议。亚洲现有人权机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应在亚洲未来人权机制建设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欧洲、非洲和美洲区域人权机制的经验和缺陷,创建和完善亚洲区域人权机制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亚洲经济为何重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犹在眼前,其后两年多的亚洲经济消失在人们的注意之外,而当我们再度关注这个地区时,却发现危机仍然是亚洲经济的主题。从1999年开始,亚洲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到2000年,包括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五个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韩国),都获得了很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好景不长,从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亚洲国家的经济复苏走到了尽头(这里说的亚洲国家不包括中国,也不包括日本,虽然日本经济也将出现衰退,但它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情况不同),到2001年第一季度,亚洲各国纷纷陷入经济急剧减速  相似文献   

4.
<正>亚洲经济正在崛起,这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体系。未来10—20年,随着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产业结构、世界市场体系、全球分工体系、国际贸易结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发展格局等,都会由此发生深刻变化。亚洲经济和"亚洲世纪"也必将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首先,亚洲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欧洲、美国和亚洲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亚洲生产总值、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在全球所占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众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压力了,即使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际,许多人的眉头刚刚皱起,转而就舒展了。如今,众多企业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提高、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下出口订单的骤降,以及出口退税条例的变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言论     
是中国“养活”了日本,不是英国过去,亚洲经济呈现绝佳态势是由于大量购买亚洲产品的美国经济繁荣发展,日本经济的走势最终也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兴衰。因此,人们曾担心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动向会影响美国整体经济与亚洲经济,并最终给日本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但是,这种情况显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7.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已形成相对复杂的FTA网络,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推进路径也因此呈现出相对明显的"多向化"特征,博弈氛围相对较浓,整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难度相应加大。而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贸易投资合作为重点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开放包容、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可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的不断推进,亚洲地区要进一步充实功能性合作,不断增强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政治意愿、共同意识和身份认同;进一步发展新型合作模式,不断增强互联互通对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扩大现有的FTA网络,不断加强次区域制度性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制整合,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互动,以更符合亚洲特点的方式积极突破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美国在2003年下半年是带动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的蒸气机,中国则是亚洲区域性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重新激活了亚洲经济。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该地区的可持续消费能力。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有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还是吸引了大量长期国外投资。 中国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序言 东北亚各国虽有差异,但总的来看,在近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主要是根据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成新的国际分工体制,加深相互依存并产生相乘效果所致。这一现象也将发达国家卷入,孕育出所谓的全球主义。在这样条件下,亚洲不仅受冲击,而且经济持续急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四、地区合作中的共同利益 21世纪世界经济将形成美、欧、亚“三足鼎立”格局,而要使亚洲真正成为可与美、欧并立的世界经济的一极,还需要作出巨大努力。为了实现亚洲的复兴和“作为世界经济的一极化”,我们需要加快推进亚洲地区合作机制的形成,特别需要建立防范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发的有效机制。加快亚洲合作、复兴和崛起的进程,也是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增长能够为政治民主创造条件。然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改革并不一定会导致向政治改革的过渡。与那种认为亚洲为了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进步就必须接纳新的价值观的看法不同,亚洲领导人宣称,亚洲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本文重新审视了亚洲的经济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三个相互关联和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概念(文明、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博鳌凭什么?     
《南风窗》2002,(9)
设想一下这样的情景:众多平常难见一面的领袖人物,坐看小镇渔民盐迹斑斑的小渔船,在灯火辉煌的别墅群中流连、交流…… 亚洲和中国、传统和现代、政客和民众,就这样在一个个类似的场景中,在中国海南岛一个叫博鳌的小镇上,毫无间隙地汇拢在了一起。 在博鳌蔚蓝色的天空下,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的思考,一是博鳌本身。一个边缘小镇一夜成名,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的定期,定址化,一个几年前似乎已经回天无力的项目经由此役得以再生;一是亚洲合作的问题。在博鳌的天空下,能否支撑起亚洲一个未来?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05,(7)
中国在亚洲的战略角色东亚的经济活力和不断扩大的民主,似乎都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那么,在急剧变化的亚太安全格局中,中国将扮演怎样的战略角色呢? 美国国务卿赖斯刚刚在北京结束了此次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在亚洲问题上很大程度要依靠中国的配合,因此赖斯虽然在北京对中国人大刚刚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批评,对中国破坏人权进行了抨击,但美国并没有要求设在日内瓦的联  相似文献   

14.
一、序言 展望21世纪的东亚国际秩序,最近最重要的变化是亚洲金融危机和与此有关的争论问题。1997年以后开始的这场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未来学者所提出的21世纪是亚太世纪的乐观的见解,并给亚洲的将来带来了层层的乌云。亚洲的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在程序上虽有差异,但对经济一直活跃发展的整个亚洲经济却带来了深重的打击。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与亚洲市场联系的扩大与强化,使我们看到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协作圈的光明前景,确信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中心。如果考虑到亚洲国家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获得独立,并且考虑到这些国家一旦从由于战后冷战的对立而在经济上从属于原殖民地宗主国的单一经济中摆脱出来,把经济开发作为行动的格言,那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将会使世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亚洲能源安全问题而在中东地区提出新想法、新行动的时机已然成熟。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亚洲国家本身。那些正处上升期的亚洲国家正力图保持其发展和稳定,因此能源安全问题被置于亚洲地缘政治的最前沿位置。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对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的访问,既表明了中国要在保持中  相似文献   

17.
亚洲的中国     
金秋时节,中国的外交也步入了快速道。在一连串的高层出访中,尤以胡锦涛主席对朝鲜和越南的访问最为引人注目。朝、越均系我国邻邦,又同属亚洲国家,因此,胡主席的此次朝、越之行不仅是中朝和中越双边关系中的大事,而且也是新时期中国亚洲政策的一次重要展现。迅速发展的中国在亚洲这样一个开放的区域框架中应该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人同意,以民间非政府的机构与机制,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来推动亚洲经济合作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博鳌亚洲论坛正是民间推动经济合作的一个极好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春寒料峭之时,听闻具有无数悬念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了。金融工作会议与经济工作会议不一样,并非每年都开,2001年度的金融工作会议,是自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的第一次。江泽民同志日前提出要“勤学之、明察之、慎思之”,我们也应本着这样慎思谨行的态度去遥望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在运行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 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 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这就造成了煤、电、油、 运的供应比较趋紧,货币信贷的增长也过 快,虽然这些问题是发展当中的问题,但 是如果不及时加以妥善处理的话,也会给 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004年4月24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 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 演讲后,回答现场嘉宾提问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