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后,国共两党才就合作抗日达成协议,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支刚刚经过长征的疲惫之师,武器装备极其落后,面对的是骄横凶悍且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而且还要时时提防蒋介石的居心叵测的算计。在这样的背景下,1937年8月22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  相似文献   

3.
1938年2月,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正率领主力部队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方法,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经过十余天的激战,日军没能从正面突破。但由于第一战区坚守平汉路的军队未能阻击南进日军,失去邯郸、武安,日军二○师团便由武安、涉县侧向西进,夺取了重要隘口东阳关,太行山天险便不再是晋南的长城了。由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知道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 ,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 1942年下半年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就都有意在西安或重庆举行会谈。这次拟议中的会谈虽然最终未能举行 ,但国共双方围绕此事所进行的接触 ,尤其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为争取举行会谈所作出的努力 ,却对当时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 1941年 1月 ,蒋介石发动了皖南事变 ,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蒋介石不但未能达到消灭新四军的目的 ,反而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谴…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进行了至少十次会谈,初期会谈以礼节性为主,继之以整编军队数量为焦点,最终国共签订了<会谈纪要>.通过会谈,双方均表达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意愿.但此次会谈未能增进信任,在国际势力介入之下,没能达成真正的政治妥协.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发明了纸老虎一词可能许多人都知道paper tiger这个英语短语,它的意思是纸老虎。发明它的,就是解放战争时初学英语的毛泽东,那是一次他在与美国记者的谈话中偶然发明的。1946年8月6日,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杨家岭采访毛泽东。斯特朗是美国著名的进步女作家和女记者,这是她第五次到中国,也是第一次到延安采访。在这次与毛泽东的谈话过程中,斯  相似文献   

7.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秘密访华。7月31日、8月1日、2日和3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赫鲁晓夫进行了四次会谈。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2001年第1期刊登了费德林、菲列夫所作的这次会谈的第一次和第四次谈话俄文记录。这两份记录由不同的译者译成中文,分别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2001年总第79辑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1年第4期。阎明复和朱瑞真当时作为中方翻译人员,分别参加了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和赫鲁晓夫访华的接待工作。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中方的会谈记录摘要,对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的情况,特别是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进行了回忆。  相似文献   

8.
王熙章 《世纪桥》2008,(17):37-40
<正>1958年7月31日,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因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国防新技术协定》,给中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这次赫鲁晓夫访华,机场上并没有举行欢迎国家元首的正规仪式,中方也没有致欢迎词和欢呼口号。前往中南海怀仁堂的路上,大家也没有讲什么话,整个场面比较严肃。随之,会谈桌上,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进行了正式的交锋,酒桌上  相似文献   

9.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美国进步女作家和记者,中国人民的朋友,从1925年起她6次访华。1958年来中国定居,1970年3月在北京逝世。她多次与毛泽东主席会谈。本文节选了她建国后第二次1964年与毛泽东主席谈话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月底至2月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作为斯大林的特使秘密访问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历时一周的会谈.关于米高扬在会谈中是否转达了斯大林的建议,劝阻中国党不要进军江南的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聚讼不已的悬案.最近,自始至终陪同米高扬参加了这次会谈的伊凡·弗拉基米洛维奇·柯瓦廖夫在接受一位中国历史问题专家的访问时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柯瓦廖夫当时担任苏联部长会议驻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谈由米高扬向苏方报告,其中部分内容,曾在《党的文献》1995年第6期、1996年第1期和第3期刊发的《米高扬与毛泽东的秘密谈判(1949年1—2月)》中有所披露。2005年,莫斯科历史思想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历史文献司和俄罗斯联邦档  相似文献   

12.
尽管毛泽东拒绝组建"联合舰队",赫鲁晓夫还是要协调与毛泽东的关系,他毫不犹豫地飞抵北京随着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上的观点对立,中苏关系由最初结盟时期的峰顶滑向低谷。然而,赫鲁晓夫却认为中苏两国的军事联合行动是无可怀疑的,历史必将证明此点。所以,赫鲁晓夫决定亲自飞往北京,去说服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1955年9月10日,中美大使级会谈达成两国平民回国协议,这是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达成的唯一协议。由于两国大使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和达成协议,1955年下半年至1965年底从美国返回中国的科学家有130多人,其中有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在1955年8月1日以后的4个多月时间里,有16名美侨离开中国回国,中国释放了26名在中国服刑的美国人。日内瓦会议上的接触1954年4—7月,中美苏英法五国及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16):86-86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5.
孙韶林 《党史文汇》2002,(11):20-22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而令世人瞩目。而在“西安事变”前夕,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延安谈判则是“西安事变”的奠基仪,为“西安事变”奠定了明确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和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组织基础。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和各军队,无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利害不同,均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成立东…  相似文献   

16.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就义前5年的一个初夏时节,曾在古城保定旅居几日,古莲池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战斗身姿。 1922年6月7日,第一次直奉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李大钊便由北京乘火车来到保定,与吴佩孚商谈时局问题。有关李大钊与吴佩孚保定会谈的记载,主要见于《白坚武日记》和《胡适日记》。白坚武在其1922年6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说过:“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回顾历史,邓小平生前曾八次到莫斯科,其中有五次是参加中苏会谈。这几次会谈,都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一、1957年莫斯科会谈,毛泽东夸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除了参加会议外,他的主要任务是代…  相似文献   

18.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是海峡两岸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的上午10点06分,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会议厅,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此,隔绝40多年的海峡两岸关系终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经过两天的会谈,双方就两岸民间经济与文化往来达成了一致协议,并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谈由米高扬向苏方报告,其中部分内容,曾在《党的文献》1995年第6期、1996年第1期和第3期刊发的《米高扬与毛泽东的秘密谈判(1949年1—2月)》中有所披露。2005年,莫斯科历史思想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历史文献司和俄罗斯联邦档案局合作编辑的《20世纪俄中关系》第5卷《苏中关系1949--1950》,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和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档案中的相关会谈记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福曾根据俄罗斯方面公布的档案,翻译了这些会谈记录。本刊分两期刊登俄方公布的这些会谈记录,该记录不能替代中方档案的内容,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经常奔忙往返于延安、重庆之间。1940年3月刚从苏联治病回到延安的周恩来就考虑到此次返渝尚须办理的有关事宜。一是重庆办事处的警力不足;二是电台方面人手不够。周恩来想趁此次返渝之机带一批同志到重庆工作。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从陕甘宁边区部队抽调了32名红军干部组成警卫排护送周恩来到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