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罗坊会议和毛泽东《兴国调查》90周年。1930年10月25日至30日,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罗坊会议在我党我军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会议期间,毛泽东召集兴国县送来当红军的八位农民,作了深入细致的"兴国调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进一步研究和挖掘这段历史,弘扬党  相似文献   

2.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新余罗坊会议期间,请了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8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座谈会。1931年元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刚刚结束,毛泽东即将长达4万余字的《兴国调查》整理成文。如今我们重新走访了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苑》2010,(6):56-56
罗坊会议在红军反“围剿”战争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罗坊会议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罗坊会议期间,毛泽东还作了深入细致的“兴国调查”,身体力行地展示了我党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  相似文献   

4.
罗坊会议在红军反围剿战争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罗坊会议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罗坊会议期间,毛泽东还作了深入细致的兴国调查,身体力行地展示了我党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根据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作风。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深化对罗坊会议的研究,对于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5.
1930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主持召开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作《兴国调查》1930年10月下旬的一天,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从江西新余县罗坊镇街上的木行店驻地出来,前往相距不远的陈家闹。途经彭家洲时,看到兴国县的农民集体报名参加红军,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率领红3军团多次转战宁都,留下了许多珍闻。黄陂发宣言1930年10月,国民党军纠集10万兵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对此,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新余罗坊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1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出主力移到赣江东岸的命令。可是,红3军团部分干部思想不统一,不愿渡江。为此,彭德怀在峡江仁和镇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8.
<正>罗坊会议是党和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前召开的联席会议,其会议内容关系到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的前途和命运。尽管会议代表在讨论战略问题时分歧严重,但在毛泽东、朱德、周以栗、彭德怀等人的努力下,矛盾最终得以化解,使红一方面军和地方党委团结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总前委领导下,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30年10月,大批国民党军队开始向江西南昌集中,准备实施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计划,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清江,与红一方面军仅有一江之隔。10月25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召集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成员,在江西罗坊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对策。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7,(4)
正彭德怀,湖南湘潭人,性格刚烈,一生光明磊落,铁骨铮铮。在土地革命斗争中,时任红三军团总指挥的彭德怀率领部队多次转战宁都。他情系红军,维护团结,痛歼敌顽,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东渡赣江维护团结1930年10月,国民党刚结束中原混战,即纠集10万兵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对此,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新余罗坊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1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出"主力移到赣江东岸""第三军团为中路军,应即渡过袁水南岸,准于本月五号在新干对河附近渡  相似文献   

10.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混战之后,马上抽出手来,准备对我红色根据地大举进攻,指令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 面临敌人大规模反革命“围剿”的严重局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进驻新余县罗坊,召开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联席会议,批判了“立三路线”对红军的危害,分析了当前形势,指出必须做好反“围剿”的一切准备.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决议,集中解决了不能继续冒险进攻南昌、九江中心城市的军事行动方向问题.接着,会议就反“围剿”的作战问题作了专题讨论.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决定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在地形好、群众条件好、且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  相似文献   

11.
罗坊会议是中共党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决策性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实现了红一方面军、江西省行委思想、政治路线上的根本转变 ;军事上确立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发展了红军的战术原则 ,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历史功绩彪炳史册。但罗坊会议在肃反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失误 ,这一错误在指导中央苏区肃 AB团斗争中起了重要的负面作用。一、罗坊会议对赣西南党和苏维埃政权组织作出的两个“充满富农反革命”的判断 ,从根本上全盘否定了这一地区的党和政府在开创中央革…  相似文献   

12.
1930年10月21至24日,红一方面军在新喻东区苏维埃农民暴动队和广大群众的夹道欢迎下,来到新喻罗坊,进驻彭家洲、陈家闹、园前、坑背……等村庄,发动群众,筹措给养,打土豪,分田地!自此,罗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荡涤了晚秋的暮气,迸发出蓬勃的生机。罗坊会议 1930年10月25日,为了阻止立三“左”倾错误在红军中的导向,客观地分析形势,正确地决定红军的动向,红一方面军政  相似文献   

13.
袁州会议前后毛泽东反“左”留给后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夏,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后扩大为红一方面军),由闽赣边界转战赣西,“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果断地迈出了“以运动战扩大和巩固农村根据地以开展湘鄂赣之交的大局”的重要一步.然而,这一转变来之不易.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中央作出“红军的发展方向,必须是积极向着交通要道及主要城市”的错误决策.在这场抵制与纠正“左”倾错误的斗争实践中,由毛泽东在宜春主持召开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史称袁州会议)起了关键作用.以这次会议为标志,使红一方面军的行动从进攻大城市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革命力量进一步跨进了蓬勃发展壮大的阶段.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重温1930年9月袁州会议前后毛泽东同志的伟大革命实践,会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晏亦华 《党史文苑》2008,(10):10-11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最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1930年10月召开的罗坊会议自始至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取得了积极成果.罗坊会议是我党早期实施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的有益尝试,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和发展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 1932年10月,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因坚持真理,在宁都会议上,被剥夺了军权。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宗派集团的排斥、打击和压制下,毛泽东“赋闲”数年后,终于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在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为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纪念毛泽东“兴国调查”75周年,2005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等单位,在江西省兴国县联合举行“纪念毛泽东‘兴国调查’75周年暨弘扬苏区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及全国各党校、党史、高校、社科院、军队系统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就苏区精神内涵、农村调查、中央苏区局部执政经验等专题进行了探讨,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作了主题报告。与会学者认为,苏区精神是革命前辈留…  相似文献   

17.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最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1930年10月召开的罗坊会议自始至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取得了积极成果。罗坊会议是我党早期实施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的有益尝试,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和发展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的1930年是毛泽东开展农村调查最为密集之年,全年共开展11次调查,均收录于《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这一年也可称为“毛泽东农村调查年”。1930年是土地革命形势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尤其是下半年,毛泽东领导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成立红一军团、北上攻打南昌、成立红一方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第九次攻打吉安、召开系列会议抵制“立三路线”、部署第一次反“围剿”等。且因工作劳累,毛泽东在10月间“身体比较差,休息很少,经常咳嗽”。如此紧张的斗争间隙却带病密集开展调查一定有十分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年八月下旬,刚刚组建的红一方面军奉中央命令向湖南省会长沙发动第二次进攻,久攻未克,于九月十二日撤围。十三日毛泽东率总前委进驻株洲。为了总结红军两打长沙的经验教训,部署以后的作战方向和行动方针,当天下午,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株洲协丰长绸布店楼上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史称“株洲会议”。会议由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兼总前委书记  相似文献   

20.
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请病假回到后方长汀,周恩来接任红一方面军代总政委,与朱德迅速赶往闽北前线指挥反“围剿”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