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威尔克斯大学的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东丧失政权,冷战结束。西方国家欢呼:资本主义胜利了。在西方一些学者看来,东欧各  相似文献   

2.
(一) 纵观1989年以来民主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演变,大致已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1989—1991年,东欧各国兴起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浪潮,民主社会主义成为东欧各党的追求。(2)1991—1993年,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的东欧各国社会民主党普遍丧失政权,沦为在野党反对党。(3)1993年以后,东欧各国政治力量的组合发生重大变动,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迅速抬头。以波兰为突破口,社会民主党重返执政舞台。  相似文献   

3.
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东欧各国原先执政的共产党大多更名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但这并未能使其避免在选举中的失利,许多国家的政权纷纷落入在政治上反共的右翼或中右政党之手。然而时过境迁,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以后,东欧地区由前共产党演变而来的左翼传奇般地东山再起,重返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4.
1989年下半年以来,东欧国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作为东欧剧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其中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纷纷把党名改为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公开宣布信奉民主社会主义。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在1989年10月6日至10日召开的第14  相似文献   

5.
1989年除了阿尔巴尼亚以外,东欧各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南斯拉夫虽未激变,但形势也较严峻,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均不稳定)。波、匈、民德、捷、罗等国的共产党都已相继失去政权。这些国家战后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至此告一段落,东欧向何处去?东欧的剧变有何经验教训?这是大家所关心的。本刊在这一期上对东欧七国分别整理综合了一份材料,对四十多年来这些国家的演变作一极为粗略的历史回顾,(其中着重介绍1989年的剧变经过)以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联邦德国《东德与东欧》杂志刊登玛利亚·伊丽莎白·鲁班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食品供应和消费情况,内容如下:经互会国家的日常食品供应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虽然平均每人卡路里消耗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从89年开始,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了连锁式的空前急剧变化和动荡。波兰团结工会上台执政,匈牙利出现“和平过渡”,前东德出现了推倒“柏林墙”事件,以及最终导致东德实质上被西德并吞掉,随之而来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式”革命,保加利亚日夫科夫下台,罗马尼亚激烈的武装暴动,前南斯拉夫的分裂和阿尔巴尼亚的政权更迭。东欧各国共产党在很短的时间相继丢失政权,其来势之猛、爆发之快,变化之剧,涉及之广,都出乎世人意料。东欧剧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的一件大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东欧关于托洛茨基研究的国际讨论会在俄罗斯召开莫斯科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研讨会综述斯大林论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中苏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吗? ——兼谈《避免了一场核战争>冷战开始后苏联加强集团内部统一的举措勃列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从苏联哲学的演变看苏联东欧剧变的深层原因 ——<苏联哲学的演变(1919—1953"一1991>一书概述苏联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富农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语言改革与苏联的解体剧变前夕苏共基层组织的涣散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独联体各国共产党对社…  相似文献   

9.
1989年以来,东欧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如何评价东欧的剧变,各种观点,五花八门,现在还难以作出定论。这里,作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今年1月15日美国杂志《每周新闻》有一篇文章把1989年东欧的剧变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文章说,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处决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杜瓦内特,而东欧事变的高潮则是罗马尼亚处决齐奥塞斯库总统夫妇。其实,只要对法国革命史作稍为深入一点的分析,就可以看出,1989年东欧发生的事变,与其说类似于法国大革命,倒不如说  相似文献   

10.
战后,在东欧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类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三十多年来,东欧共产党在领导本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事体制改革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自然也有着某些深刻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东欧国家的建党和建国,有着自己的具体历史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后来的整个发展进程。东欧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除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是在191年11月才成立以外,其他国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改革在东欧国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现在,东欧各国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阻力和困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大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改革之路。其中,摆在东欧各国党和人民面前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为严肃的问题,便是社会主义多元化。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多元化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多元化问题?南斯拉夫著名的理论家、南共联盟领导人爱德华·卡德  相似文献   

12.
在导致苏联剧变的诸多因素中,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戈尔巴乔夫对东欧政策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但在其外交实践中,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对支持苏联改革的东欧国家,戈尔巴乔夫一般是采取不干涉政策,鼓励这些国家及其共产党的改革;如果有东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异议,或表示自己的国家和共产党不能照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针,戈尔巴乔夫则直接支持这类国家的反对派。戈尔巴乔夫的这种态度对苏共的反对派无疑是一种鼓励,客观上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东欧的前景     
东欧政治的现实和前景复杂、多变,因而很难进行预测。但是通过东欧各国同西欧和苏联关系的发展、通过这些国家正在进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进程,以及东欧各国相互关系的变化,这一问题将明确起来。虽然很难从个别和总体上指出上述每一个因素的意义,但是目前我们就可以确定出,在这些诸多因素中哪些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理查·卢加参议员借1991年美国《共产主义问题》杂志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之际,发表了题为“估价九十年代的苏联和东欧”的演说。他认为,波兰于1989年底提出的经济改革计划可以作为一种标准来评估东欧各国,甚至前苏联各共和国。因为波兰的经济计划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第一份计划。正如这份计划中所说,“一  相似文献   

15.
东欧发生剧变后,立即提出向发达的西方型市场经济过渡的任务。这就要改革所有制关系,而私有化则起着关键作用。私有化虽是当代世界的普遍趋势,但在东欧各国私有化的决策方面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战后四十年,东欧人说话办事必先看看苏联方面的“眼色”,这已成为一种惯例。1986年3月11日,当年轻的“有大气魄的活动家”——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时,东欧人更是以高度的集中力注视着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内外政策。1989年下半年,东欧国家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快速变化:执政的共产党先后下台,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抬头并很快占据主导地位,各国在政治上大搞“西方式”民主,经济上普遍掀起私有  相似文献   

17.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2年12 月第4期登载帕书尔·马日达的文章,分析国际货币基金会对苏联和东欧各国以及对东西方关系的影响。1981年11月,波兰和匈牙利分别提出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申请,这是一起值得人们注意的重大事件。它表明苏联东欧集团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的转折1989年以来,东欧的形势急剧变化。原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纷纷下台,党内发生分裂,共产党改名为社会民主党,正式实行多党制,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款从宪法中删除,除罗马尼亚外,其他各国基本上都是中右的反对党联盟在选举中获胜,组成新政府,原先的共产党则丧失了政权,成为在野党。目前,东欧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走什么道路的问题,重新摆在东欧国家和人民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1989年东欧剧变以来中欧与苏(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1年华约和经互会解散,苏东从牢不可破的友谊到全面断绝关系,同盟关系彻底破裂。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领导推行“新思维”外交思想,对1989年东欧各国巨变采取不干涉内政、选择自由、支持改革的方针。这种方针被人称为“西纳特拉主义”。西纳特拉是美国著名的歌星,其演唱的歌曲主要宣扬“我行我素”,“听其自然”。按照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的说法,苏联对于东欧巨变采取的就是这样一种西纳特拉  相似文献   

20.
1989~1990年之交,东欧7国剧变,震撼了整个世界。执政40多年的东欧各国共产党先后丧失了执政地位,除民主德国归并西德、南联邦解体外,其余各国均实质上走上了资本主义型的发展道路。之后不久,上述各国共产党也相继自动宣布解散或改名换姓变种为社会民主党。历史是面镜子,今天,我们追述比较一下当年哥穆尔卡、卡达尔、杜布切克改革的那段历史,或许对人们有着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