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2.
说“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关于濮的族属问题“濮”或称“百濮”,是古代我国南方的一个大族。从甲骨文到魏晋时期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在淮河以南,整个长江流域,北至金沙江,西至沧,怒两江,都有濮人分布。对于分布地区这样广而又有统一族称的这样一个大族,关于他的族系问题,自来就有不同的说法,迄今没有得到一致的见解。过去有人认为,“濮”就是“僰”,是西南夷的大  相似文献   

3.
僰人考     
先秦时期在今川南一带的僰人已进入阶级社会,建有地方政权。《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谓:“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汉书·地理志》僰道条引应劭语曰:”故僰侯国也”;《通典·州郡》载:“南溪,故僰侯国也”;《括地志辑校》卷四说:“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庆符县志·武功记》云:“秦时,僰道王据守横江,李冰破之,追北于汉阳山”,以上诸书皆已明载。“僰,犍为蛮夷,从人棘声”,“僰属犍为,音蒲北反”,《水经注·江水》引《地理风俗记》说,僰乃“夷中最仁,有人道,故从  相似文献   

4.
濮族在我国古代南方分布较广,春秋时有“百濮”之称。据罗香林考证,濮与越是同一族系,“越族又每与濮族相混称”。江应梁也曾以周密的论证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的一些地带,文献上记载的‘濮’和‘越’,基本上就是同一族的不同称谓。”并认为,楚国境内的“濮就是越,可称濮,也可称越,大概战国以前,称濮者多,战国以后,就通称为百  相似文献   

5.
元朝时期,李京至云南,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成《云南志略》,说白族就是汉代的僰族。“僰”、“白”同音,先后译写不同而已。说确切些,元、明、清时期的白族,是以汉代的僰人为核心,不断融合迁入西南的汉族及邻近的一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而形成。李京又说,元朝时期的白族即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爨”,亦即“西爨白蛮”,至元朝时期则“爨复讹为寸”。故《元史》中称白族军队为“爨白军”或“寸僰军”。“白”、“僰”在书面记录中仍然交替使用。到明朝  相似文献   

6.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蒙默之论文<僰为僚说>以南平僚即南川、綦江之僰人作为其重要证据之一立论,无视于二者风俗之迥异;特别是对其所据史料之解释在时间及空间上均有错位,与实况不符.僰溪虽因有僰人而得名,但僰溪之僰人并非南平僚.僰溪得名在前,僚人徙居其地在僰溪得名之后;且南平僚所在之南平州与僰溪所在之南州非同一地望,故此项论据不能成立.本文还论证了宋代南平军僰人为播州杨保同族之另一分支.因蒙默先生另曾指认播州杨保为僚人,故本文亦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在客户单位门口站岗值勤。每天,在门口站岗完成工作职责这是不用说了,但我总能碰到一些事情:经常有一些人就明目张胆地在我们门口倒卖发票,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一次,我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与那些人“理论”,不料,反被那些人骂了一顿,还说我“不得好死”,我都气坏了;有时,一些人公然偷盗、损坏公共设施,我看到后就想去制止他们,但一想,这些事应该有人管,我去又管不了,还要挨骂,我站好岗看好门就行了。编辑同志,您说,这些事,我们管不管?保安员秦子旭秦子旭同志:你好!谢谢你把杂志当作你的知…  相似文献   

8.
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最大的是岱依族,有91万人;其次为侬族,60万人。关于岱依族、侬族的族源,学术界已有定论为百越族属。但美中不足的是只有通过家谱、传说和风俗习惯的比较而得出的结论,缺少历史的证论过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说:“从侬人的自称以及他们的家谱和传说中,表明其祖先原居中国境内,与中国壮族中的侬人支系同源,与岱依人族源亦近。”此处虽未明言其族源,但已指出是与百越族属的壮族同类。《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可,故秦钦峙的《中南半岛民族》、世界知识出版社编的《世界各国民族概览》皆因此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研究所编的《越南北方少数民族》一书则明言“侬人在古代属百越中的岱——泰语族。”岱即岱依,可见侬与岱皆源于百越。但仍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9.
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镇中越边境地区生活着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布朗族莽人支系。他们自称“莽”,意为高山上的人,在汉文史籍记载中属于“百濮”族群。2009年5月,经国家民委批准,正式归属为布朗族。  相似文献   

10.
3年前,59个上海干部去援藏。 有人说,他们是去“镀金”的。但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长期生活,高原反应让人“睡着没睡着不知道,吃饱没吃饱不知道,生病没生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说附和     
康熙有一次在北巡途中,同随行大臣谈到了一个叫穆尔赛的官员。他说:“我听说穆尔赛居官不善。你们知道吗?”在这之前看来是没有一个左右大臣向他报告过穆尔赛的问题。但皇上一说,左右的话匣子一下全打开了。有人说:“就像皇上您英明指出的那样,穆尔赛为人昏聩,不能办事。”有人说:“穆尔赛的贪,大家都知道。”还有人言之凿凿“我往西岳祭祀时,那一带州县官员提到穆尔赛都叫苦连天。穆尔赛的名声实在不好。”有人说:“这样的人,天理也断断不能容他!”从左右的应答来看,他们似乎对穆尔赛的问题早就知情,但谁也不开口。待到皇上一点,便如河之决…  相似文献   

12.
“嘉娜·沙哈提”这个名字出现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头相信被大多数观众误认为是乌克兰人了。最初我就招她当成”钢铁”的乌方导演直到一个哈萨克族朋友对我说”我们哈萨克族人以嘉娜为荣。”采访嘉娜不是一件易事这倒不是因为她忙——-”钢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迅速在国内掀起一股”保尔热”各式备样的座谈会、讨论会的邀请以及媒体的采访令嘉娜应接不暇——而是因为她与众不同的个性。我知道在新疆13个少数民族中哈萨克族女性是最含蓄和内向的但我没有想到嘉娜会一再推托。实在推托不7她说“我只是做7…  相似文献   

13.
东巴文化的创造者“仅从服装上看,你能知道他们是麻里麻沙人吗?”向导指着一个藏族模样的人对我们说。麻里麻沙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居住于迪庆高原的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14.
近一段时期,重特大事故似乎多了起来:“4·15”和“5·7”空难、北京网吧失火、山西富源煤矿、黑龙江鸡西城子河煤矿、山西繁峙金矿、吉林白山富强煤矿、黑龙江鹤岗一乡镇煤矿相继发生了透水或爆炸事故……每一起事故死亡人数都在20人以上,成为惊动全国的特大事故。这些事故的责任人,不能说他们不懂安全,不能说他们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为何事故频发?  相似文献   

15.
《思想战线》一九八○年第四期上田曙岚先生的遗作《论濮、僚与仡佬的相互关系》一文,对以往关于濮、僚的族属问题的看法,作了一些梳理工作,使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一目了然。但对文中一些看法,我们不能同意。田先生认为上古时期的濮人与中古时期的僚人以及现代的仡佬族,“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是属于一个系统的民族,只是前后异名罢了。”笔者不想在此就濮就是僚的问题进行探讨,仅就中古的僚是否为现  相似文献   

16.
僰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部族,对其来源、族属、迁徙和演变,学术界多有争论,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对此问题试图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希望得到批评教正。僰人的族属元明时期,洱海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僰人,僰亦写作白。主要用作部族名称。以这样的字作为族别称谓并不是随意取的。认真考究以僰为部族称谓的人们共同体,可以在  相似文献   

17.
百越和百濮是一个族群还是两个族群?有的同志认为是一个。我们认为是两个。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百越和百濮名称之由来濮即卜,古代濮、菐通用。上古之濮,文献记载甚多《逸周书·王会解》说商周时代濮人屡次入贡,“商、产里、百濮以象齿、文犀、翠羽为献”,孔安国《传》说濮在江汉之南。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濮在楚西南。《史记·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古代元江称为濮水,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18.
“濮”为我国古代南方民族中的一大族系,多为史家所论及。概而言之,有这样几种看法:其一,濮越异同论。认为濮和越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它们之间不仅文化特征不同,而且分布区域也不同。其二,越濮同源论。认为越和濮在历史上关系很密切,是同一族系在不同时期所出现的不同名称。其三,濮是孟—高棉语族的古称。对于濮起源于何处,史学界也有争论;有的认为初为沿海民族,后乃溯濮水(今澜沧江)而上,迅速繁殖,遍布于西南各省;有的认为濮族发  相似文献   

19.
分布在四川南部兴文、珙县、高县、筠连等县一些陡崖峭壁上的一种奇特的古墓葬——“僰人悬棺”,近年以来已成为学术界所熟知的历史文物。但是,这个“僰人悬棺”,自从三十年代登上学术舞台以来,谁是它的主人,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981年3月,在珙县举行的“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上,墓葬的族属问题仍是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虽然会上曾有过一番热烈的争论,最后还是莫衷一是,有待继续深入。讨论中,不少同志对“僰人悬棺”的提法提出一些疑难。他山之石,获益匪浅。但对这些疑难的  相似文献   

20.
古代“百濮”、“百越”或“百粤”是今天中国境内的壮、傣、布依、侗、水、黎、毛难、仡佬等民族以及境外的掸族、泰族、侬族、沙族和佬族等。在远古的时候,这些民族的先辈,我们暂且称它为部族或部落集团,他们活动和居住在中国南部的江河、山谷地带,经过若干年代的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后来有一支沿着江河迁移到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