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足迹检验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鞋子(足迹)进行检验鉴定是近2 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技术手段,先后涌现了步法追踪检验、鞋底磨损特征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单个足迹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技术,已达到通过足迹检验直接认定人身的应用阶段。最近几年还将系统分析、计算机自动化检验等加以应用,为足迹检验这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高科技平台。其中,因磨损特征检验技术简便易学,可操作性较强,在案件侦破中容易发挥作用,就我市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在本地区办案部门中普及和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基本上是以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应用为主,其他检验…  相似文献   

2.
只要有蛛丝马迹,就叫你难逃法网。利用计算机检验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足迹,从而达到破案的目的,这在今天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我国从50年代起利用步法追踪和足迹检验认定人身,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利用足迹进行人身认定方面,形成了诸多各有所长的“足迹动力形态检验”、“足迹定量检验”、“鞋底磨损特征检验”、“单个足迹检验”等理论和方法,这使  相似文献   

3.
朱平 《刑事技术》2005,(5):52-52
我国的足迹检验技术在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足迹检验技术从步法检验、形象检验,发展到鞋底磨损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特别是近几年,足迹检验中各学派、各门类的各种检验技术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足迹学体系,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足迹鉴定包括:1赤足足迹的鉴定主要以足迹的大小、形象、轮廓、重压部位的密度、乳突花纹、残缺部位、是否变形等特征为赤足足迹进行同一认定,赤足足迹的鉴定又分为平面赤足足迹的鉴定和立体赤足足迹的鉴定。2鞋印足迹的形象鉴定主要…  相似文献   

4.
2例足迹检验出现差错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迹检验鉴定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根据鞋印形象特征检验的范畴,发展到根据鞋(或鞋印)上所反映的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结合步法检验技术对同一人穿用不同鞋进行人身同一认定,这是足迹检验鉴定理论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理论在实际办案中对于串并案件、揭露证实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在实际案例操作时,足迹检验中根据同一人穿用不同鞋对穿鞋人进行同一认定有时会出现差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曾经遇到两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案例12002年某日,在一起盗窃案件的外围现场,提取到一枚平面灰尘加层足迹,该足迹边缘完整…  相似文献   

5.
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迹是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承受客体上并能反映赤足或穿鞋袜的结构形态和人体行走动力的痕迹。在我国利用步法追踪和足迹检验认定人身起步于50年代,当时还是处于少数人掌握的经验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马玉林先生的步法追踪的基础上,科技工作者沿着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两条线索,使足迹检验的科学理论有了较大发展。在足迹认定人身方面,形成了诸多各有所长的检验方法。为了实现足迹检验现代化,笔者和有关部门共同研制了“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检验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介绍如下。1“系统”性能与功能1.1原理人体站立或行走条件下,脚掌…  相似文献   

6.
1 研究的目的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经常发现犯罪分子遗留的足迹,科学地检验分析现场足迹,是目前痕检技术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现行的足迹检验和步法分析方法,无论是测量足迹的长、宽,还是分析判断遗留足迹人的身高、年龄及其它特征,均以“足迹中心线”为基础并辅以掌宽、跟宽来实现,而现行的“足迹中心线、掌宽、跟宽”  相似文献   

7.
足迹个体识别技术自动化——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遗留的足迹,是直接认定罪犯的法庭物证,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罪犯作案手段狡诈,换穿鞋作案或作案后把鞋仍、毁掉,致使现场足迹失去了检验特征及认定鞋子的条件.1975~1986年笔者成功研究出足迹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科学理论——“足迹动力学”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新技术.1991年利用该技术开始研制“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用于检验、鉴定一个人换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及不同人穿相同鞋足迹的个体识别,实现了反映人体运动规律、个体特点的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数据的输入——检验、比对、鉴定——自动生成成果——输出打印鉴定报告、图形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步法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的经验阶段。本文旨在试用数理统计t检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鉴别犯罪现场所遗留下的足迹步法,为认定或否定罪犯,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该方法应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同时,对足迹步法的深入研究亦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足迹是案件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痕迹物证,是现场勘查中发现其他物证的关键“导航仪”,在案件侦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足迹检验技术专业受限于人才培养不足、体系建设粗疏、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对侦查、诉讼的支撑明显弱化。2018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与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决定共建“现代足迹检验技术实验室”,希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现足迹检验技术的继承创新、跨越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实验室的规划、组织架构、战法流程和运行机制,并对利用新兴技术推动足迹检验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诉讼中,一些地方的检察院、法院系统只把鞋底磨损鉴定作为一种“辅助”证据。笔者认为,只有将鞋底磨损检验与其他检验结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为侦查破案服务,进一步揭露、证实犯罪、打击犯罪。1鞋印检验与鞋底磨损检验结合运用鞋印形象检验只是认定作案的鞋子,而鞋底磨损检验则是认定人身,二者结合运用,在检验中可以相互借鉴,在诉讼中可以相互弥补。在鞋印形象检验中,运用鞋底磨损检验原理,更便于寻找鞋子上的形象特征;在利用鞋底磨损检验时,如果有条件找到作案鞋子,或寻找与现场鞋印同种类的鞋子,由嫌疑人穿着后踩取脚印…  相似文献   

11.
从足底压力分布看步法特征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比利时FootScan压力传感器,对154名年龄在18至55岁之间的健康男性赤足正常行走时的足底压力数据进行提取,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足迹步法特征理论为基础,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足迹压力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步法特征形成不同时期足与承受客体相互间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方式进行深入、系统、定量的研究,进而对步法特征的传统理论进行验证,阐明了对步法特征理论中未经过科学验证部分的认识,并对步法特征理论中各类特征的可靠性及特征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今后的足迹步法特征检验鉴定工作和步法特征的发展完善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静电吸附方法提取穿袜粉尘足迹时,由于受到袜子对粉尘的缓冲和静电场强度影响而出现形态变异问题,造成特征不符的假象而干扰正确的检验结果,提请在足迹检验操作时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从研究到推广近10年,在侦破案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解决了不少疑难足迹检验问题和一批多年积案。地方一些同志通过钻研用该项技术破案立于功受了奖。在该项技术推广过程中,各地痕迹技术人员,不仅掌握了该项技术,而且发展了该项技术。大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是一项认定人身的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现场足迹利用率,扩大了检验范围,解决了犯罪分子作案后销毁作案鞋子的检验难题,为建立现场鞋印档案、串并案件、认定身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近来,在案件侦缉中,步法特征和鞋底磨损检验方法在证实犯罪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上述方法基本上依赖于检验者的个人经验,肉眼判断和主观分析。所以结果不易被采纳,这种方法对学习者也很困难。本文介绍一个新方法,用微型计算机对立体赤足印进行定量化检验。  相似文献   

15.
足迹是犯罪现场上遗留率最高的一类痕迹,是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中最为常见的重要物证之一。足迹检验技术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现场足迹的分析,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本文总结了男女性别各自的足迹一般反映特征,分析了各年龄阶段所反映出来的步幅特征、步法特征和各种体态的人足迹特征的反映,并介绍了几种根据足迹推算年龄、身高的方法。以期能为足迹检验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更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马刚 《刑事技术》2001,(3):41-42
在犯罪现场上,经常遇到犯罪分子遗留的残缺鞋印。这里所说的“残缺鞋印”是指那些没有反映出鞋底形态全貌的鞋印。例如只反映出鞋底的前掌中部或只反映出鞋底后跟某一部分的鞋印等等。这类足迹可利用的特征少,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分析利用此类足迹,确定特征位置,提高检验效率,首先要确定其留痕部位。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现场足迹的利用率非常重要。笔者从鞋底的花纹分布规律、伴生痕迹以及鞋底的磨损特征等方面阐述如何分析确定残缺鞋印的留痕部位。1根据残缺鞋印反映的周边形状及鞋底花纹、图案分析确定由鞋底花纹分布规…  相似文献   

17.
足迹检验图像处理系统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功能:1.足迹图像处理;2.足迹图像检验鉴定;3.鞋样鞋底图文库管理。笔者在文中介绍本系统的分析年龄子系统,本文将介绍根据足迹图像分析身高、体态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18.
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的影响,每个人步法特征是有区别的。人在行走时,全脚自后跟起逐渐脱离地面,在最后离开地面的前尖部形成了起脚特征。落脚特征则是行走时,最先接触地面的后跟部位形成的特征。鞋底磨损特征对不同种类的鞋子鉴定技术,在实际检验中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起落脚特征。这说明,识别和掌握起脚和落脚特征是检验鉴定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反映形式和程度差异很大,准确识别和判定的难度较大。笔者根据办案实践,体会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19.
引用黄金分割律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讨论其在足迹检验、特别是残缺足迹检验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及现实性,具体介绍了足迹各部位特征点与黄金分割律的相关关系,从而达到根据残缺足迹分析完整足迹特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首先建立了立体足迹特征检验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于残缺足迹。在上述检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应用模糊数学原理提供了隶属度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