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是当今在电视、广告、画册、舞台频繁现身的一个流行词。秀者,往往与女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查:“秀”,本是一个外来语,源于国外时装界一个使用频率甚高的词:“SHOW”。《辞海》对“秀”的解释有三:一指禾类植物开花;二指草类植物结实;三指状貌才能优美出众。而诗经中的《幽风·七月》里则明确指出:不荣而实,曰秀。由此可见,秀外慧中之“秀”,是在“慧中”于内,形之于外的秀。锦心秀口的秀,同样是因为胸藏经书千卷再伏雄兵百万才有的脱口之秀。从理论上说,秀之者,当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流行于… 相似文献
2.
“表态”,表示态度,是一种看法和认识的表白。原本是很平常的事情,人有七情六欲,事有是非曲直,表态也算是人之常情,大都见惯不惊罢! 相似文献
3.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人格是金。人格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无论历史怎样流转.无论时间如何变迁.有一种深层内在的东西是恒定不变的——它就是人格。人们鄙视那人格化的云,尽管它在艳阳下摆弄出多少绚丽姿影,但稍遇冷风寒流.便化为泪雨从空间跌落;人们憎恶那人格化的藤.尽管它攀上高枝用失去生命的筋骨曲行蛇伏.但一旦大树倒地.便在风雨中萎缩。无论身处春风得意的顺境还是苦风凄雨的逆境,无论面对显赫权责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4.
只有完全成熟的人,才有真正的秘密;不太成熟的人,只有暂时的秘密;不成熟的人,则根本没有秘密。 相似文献
5.
1966年9月13日,这是当年父亲被批斗的日子。多少年之后,说起当年这个日子,父亲是脱口而出的,没有丝毫的迟疑,可以想见,这一天在他的生命里是多么的刻骨铭心。那一天,父亲工作过的Z市铁路中学800多名师生,在一些人的煽动和带领下,突然包围了地区党委,指名要将父亲 相似文献
7.
紫色的天鹅绒幕布被徐徐地拉开,在变幻逼真的特定布景映缀下。演员们在戏剧的小舞台登台表演; 相似文献
8.
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啊!多少次黎明即起,面向霞光万道、比光轮还明灿的东方——多少次走到绿洲的边缘,那里的最后几棵棕榈枯萎了,生命再也战胜不了沙漠——多少次啊,我把自己的欲望伸向你,沫浴在阳光中的酷热的大漠,正如俯向这无比强烈的耀眼的光源……何等激动的瞻仰、何等强烈的爱恋,才能战胜这沙漠的灼热呢? 相似文献
10.
结婚20年,他终于决心将当初所置的旧家具处理掉,换上新的家具。能搬的都搬出去了,只剩下一只三门大衣橱,当初是在室内做成的,怎么也没法囫囵搬出去,只好就地拆破。撬,凿,敲,他没想到看起来那么破旧的橱,拆起来竟然费那么大劲,感慨当初怎就做得那么坚固。 相似文献
11.
生在建宁,长在建宁,而且在建宁工作了二十几年,金铙山近在咫尺,有被誉为“秀起东南第一巅”的白石顶,被人们争相传诵的雌雄双瀑、高山平湖王坪栋、千年古刹报国寺等,然而金铙山的冰瀑却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相识相遇。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五首《水墨梅》七绝。颇负盛名。其四曰:
含章殿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相似文献
13.
中秋前夜又大捉人那个时候,山口洋有汽车还是少的,入夜以后街上几乎没见了,可在那个晚上,在我睡得很沉的时候,忽而被街上传来的隆隆声、拍门声和吼叫声给惊醒了。母亲透过门缝看到一辆辆的车开过去,“摩多车(汽车)。是日本兵车。”她在和父亲悄悄说话。路灯早已不亮,月光很亮,可以看得清是军车,有车蓬。天还没亮,听到父亲悄声开门出去,我一骨碌地爬起床,跟随而去。父亲有早起习惯,到巴刹喝咖啡。在咖啡摊和人交谈,听听消息。我家去巴刹只几步距离。这里有早市,街路两边摆卖农产品。后天是中秋节,月饼一摊接一摊,鸡鸭也多。往昔是很热闹的,但… 相似文献
14.
龙池书院是闽西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书院。它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的尖锋山上,结构奇特,依山而建,分上中下三院。抬头仰望,书院周围万木葱茏,一到春季,百花盛开,蜂飞蝶舞,好一派大自然悠美风光。 相似文献
15.
“中秋了,今天收到的短信都一一回复了。晚上把帐篷搭在山上,这里有野猪出没,很刺激。”记完这句话,陈强关上手电,将日记本放到一边,仰面躺在草坪上。抬眼望去,这一晚的星星美得让他惊诧。突然,陈强想起了什么,他拿起手机拨了家里的号码,听筒里涩涩的拨号音在旷野的夜色中传出去很远。“嘟……嘟……”响了两声后, 相似文献
16.
有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把春天说得简直让人心驰神往,春天真这么好?未必。 相似文献
1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塘在我心头,总是和小桥流水的淡泊明净,和一缕幽幽的古味、淡淡的忧郁缠绕在一起:悠长而又寂寥的街巷;光亮迷茫的青石街;傍水而建的老屋;长满青苔的屋瓦和台阶;桃枝横斜轻颤;古榕苍黑的树干托着片片厚重的阔叶,默默肃立如一个沉思中的哲人; 相似文献
18.
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尽管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但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 相似文献
19.
稻草,卑贱而低微的物什,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派不上什么用场,平时难得一见。作为农家子弟,在鄂西北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知道农民的生活与稻草息息相关,而且一往情深。上世纪70年代,家乡的人们尚未摆脱贫困,虽终日劳碌,但温饱一直是个问题。记得我在十岁之前,从未吃过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母亲在屈指可数的白米中放了大量的野 相似文献
20.
阳台上种着两株什么花——也许应该叫做什么植物,已经有好几年了,还活着,只是总不能长得像我在苗圃里看到的那么大。这花——就算是花罢,原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朋友送给我的时候,说是叫做“滴水观音”。可我觉得“滴水观音”不像是个学名,后来就问过好多人。他们有的说叫做“旱荷花”,有的说叫做“龟背荷花”,更多的则说不知道。这样,我就至今也不能肯定它到底应该叫做什么。不过这也无所谓,喜欢就行了。意外的是,那年我去巴西,却发现这花竟然长得到处都是,完全是一种野生的状态。看样子,如果你喜欢,随便挖出一棵栽到自家院子里就是了,根本…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