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2.
一、官修通志康熙《云南通专》是书凡三十卷,首一卷。题范承勳等修,吴自肃、丁(?)纂。其《凡例》曰:“《云南通志》修于癸亥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彼时秩序恢复(平定吴三桂反清乱事)未久,文献残缺,虽纂未全,但钞未刻,令特广为搜罗,细加核定”。范承勳、王继文二序亦谓:癸亥旧本,仅袭旧文,据摭近事,遵部限而上之,未及精详,尚多缺略,乃续为纂修。则此为续修之本,以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具题进呈,(见本书卷首),次年雕版。按:鄂尔泰咨覆安南国王书曰:“滇省《通志》,于康熙二十二年奉旨纂修,前督部院蔡(毓荣)纂成单本,具题送部,康熙三十年,前督部院范(承勳)更加考定刊刻,已久颁行”,(见《故宫史料旬刊》第二期。)即谓此书。惟《四库提要·地理类》谓:康熙  相似文献   

3.
《楚辞·九辩》:“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王逸《章句》曰:“恃怙众士,被甲兵也。”洪兴祖补注曰:“耿,明也。逸以介为介胄。”朱熹《集注》曰:“负,恃也。左右,侍臣也。耿介,亦刚勇之意也。”王夫之《通释》曰:“负,矜衒自负也。”符定一《联绵字典》及今版《词源》“耿介”条均以《楚辞》此句作例证,释为“甲胄明”、“引申有‘刚勇’义”。刘永济《屈赋音注详解》谓“负恃左右狠戾刚愎的人”。马茂元《楚辞  相似文献   

4.
《望夫云》及其“核心”《望夫云》在大理白族中可谓妇孺皆知。口头流传的比书面记载的丰富得多。据查,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卷之二“古迹”有“无渡云”条,仅二十字,有自然现象,无传说,无“望夫云”之名,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不见记载,明末诸书亦未见。“望夫云”之名出现于清康熙黄元治《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气化云”条,也有了传说;民国周宗麟《大理县志稿》之“望夫云”条,始点明云起风作与石骡之关系。但清康熙问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云:“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府必由之。然风波甚恶,稍知自爱者,皆从陆路。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则不  相似文献   

5.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两位学生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位是孔子的女婿公冶长,另一位是孔子侄女婿南宫适。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末年齐国人。《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监狱)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曾蒙冤蹲过监狱,孔子没有嫌弃他.并将女儿嫁给他,足见孔子对公冶长才品的认可。《孔子家语·弟子解》说他“为人能忍耻”。说明他心胸宽广,谦和忍让。相传他通鸟语,《大成通志》载:“世传长能通鸟语。”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曰:“公冶长从卫反鲁,行至二界上,闻鸟  相似文献   

6.
“飞军”一词,首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军”,毫无疑问,是指军队,但为何冠之以“飞”,“号为飞军”?不见史家明示,笔者经考证认为,“飞军”是指南中劲卒青羌组成的骑兵部队。理由如下: 《说文》释“飞”曰:“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引伸义,极言运动之速。古籍中,“飞舟”,“飞军”、“飞书”、“飞马”、“飞驷”等等之辞,不胜枚举。其中,有不少用“飞”来形容骑马或驾马疾驰的。例如,《汉书·袁盎传》:“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注曰:“六马之疾若飞也。”《后汉书·孔融传》:“驰檄飞翰。”而专用“飞”来美称骑兵将士的,又有“飞将”、“飞骑”等辞,《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也有这种往来的事实。万历《云南通志·大理府古迹》载:“日本四僧塔,在龙泉峰北涧之上。逮光古(“逮”字误。光古非日本僧人,说见后)、斗南,其二人失其名,皆日本国人,元末迁谪大理。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怜而葬之。”元末日本僧人迁谪云南之事,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国初,日本僧入贡者,多谴谪居滇南。”王宗载《四夷馆考·日本国》说:“洪武十七年,僧如瑶又来贡,坐通  相似文献   

8.
七、南诏源流纪要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著录此书,嘉靖十一年刊本,德化李氏木犀轩收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有藏本。公元一九五六年,王重民自北京抄此书寄云南图书馆,瑜始获读之。书前有嘉靖十一年正月蒋彬《自序》,署“赐进士出身兵备副使湘源蒋彬书于大理分司,”有“原学”、“鹤田”两篆文章。按:万历《云南通志》卷八按察司副使题名:“蒋彬,原学,广西全州人,进士。”不详其事迹。《天一阁书目》著录“《南诏纪要》一本”,不言撰人名,不识即此书否?又不识今存之抄本即出自天一阁否?未见前人纪录,不能详此书流传之经过也。蒋彬《自序》谓:“予至兹地,从郡志寻南诏颠末,而世系支派先后互矛盾,漏误相因仍,反覆之而不得其说也久矣!乘暇乃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自宋代之后官员冗滥现象愈演愈烈,官场越来越臃肿,几成灾难。《宋史·食货志》说:“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宋代的冗官、冗兵、冗费状况极其突出,到宋神宗熙宁年间,国家财政收入为5060万,但开支也达5060万,国库竟然完全空虚(参见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这也是宋神宗下决心起用王安石实行变法的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唐宗礼 《群众》2018,(17):71-71
《论衡·书解第八十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潜伏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这些历史典故都充分说明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诗经》在词语运用方面,灵活多变。一词多义、多用法的现象,比比皆是。“维”字更为突出。本文试就“维”的含义、词性、用法作以下分析:一、动词,作“系”、“拴”讲,后面常接代 词。例如: (1)“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小雅·白驹》 (2)“汎汎杨舟,绋(纟丽)维之。” ——《小雅·采菽》 朱熹《诗集传》:“絷,绊其足,维,系其靷也。”又:绋,綷也。(纟丽)、维,皆系也。” 动词“维”还可作“维持”、“维系”、“护持”讲。例如:  相似文献   

13.
王连峰 《青年论坛》2004,(1):128-129
曹丕《典论·论文》中说 :“徐干时有齐气 ,然粲之匹也”。《文选》李善注认为 :言齐俗文体舒缓 ,而徐干亦有斯累。这个解释显得不够全面。本文通过对徐干现存辞赋和齐地的民俗特征、魏晋时代文学审美品质转变的考察 ,认为《典论·论文》中的“齐气”在形式上是指虚夸藻饰的言辞 ,其精神实质则是缺乏真实强烈的感情。《典论·论文》对“齐气”的负面评价 ,显示了建安时期从汉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邻为壑     
白圭曰:“丹(白圭之名)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  相似文献   

15.
《论语·阳货》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经孔子这么一说,而且是与“诗”联系在一起,于是后之论者便认为,这四个字是孔子对其文艺思想的高度概括,更有人由此而演绎出《论语》在文艺创作上的艺术性原则,及丰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贵州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是流行于贵州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一种古老的传统防染印花工艺,是贵州少数民族群众聪明才智、富于创造的体现。具体地说,蜡染是蜡画和染色的简称,古称“蜡缬”,与“纹缬”、“夹缬”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印花工艺。据乾隆《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面染之,即去蜡,则花纹如绘。”蜡染的基本原理是“蜡防染色”,即通过以蜡遮盖的手法,使布料不易上色,产生空白而形成花纹。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蜡染在贵州少数民族群众中也较为流行。贵州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7.
屈赋楚语义疏(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侘傺《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又《九章·惜诵》:“心郁邑余侘傺兮”;“申侘傺之烦惑兮”。《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哀郢》:“蹇侘傺而含慼。”屈赋中盖五见侘傺”一语。而单用“傺”字者亦有《惜诵》:“欲儃徊以干傺兮”一见,再则于宋玉《九辩》中有“然欿傺而沈藏。”王逸注:“侘傺,失志貌。侘,犹堂堂立貌也;傺,住也。楚人名住曰傺。”洪补:“侘,敕加切;傺,丑利切。又上,勑驾切;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连市委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文化沙龙、拓展培训、餐饮竞技,各种协会活动频频。不久前,又为校园命名,南园称之“南园·沧浪园”,意出《孟子·离娄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取濯缨洗足、净化心灵之意。北园冠名“北园·  相似文献   

19.
朝三暮四     
宋有狙(音居)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音絮),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相似文献   

20.
荀子在《王制》中指出:“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在《尧问》中有“礼仪不行,教化不成”的论断。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教化理论的完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者对教化的论述很多。汉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陆贾在《新语·无为》中指出:“故曰:尧舜之民,可北屋而封;桀纣之民,可北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对教化使用最多的是汉代大儒董仲舒。他在《实性》中说:“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在教,则质朴不能善。”“教化堤防之……教化立而奸邪皆止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莫不以教化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