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民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级政务微博、微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通使用,喻示着政务新媒体应用已进入全新的"双微时代"。"微政务"与农村基层治理在细微、便民、亲民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内在的契合,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基层政府应通过打造公共服务的全新理念,让政务公开实现信息有效传达的同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使得政府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转变.由此带来政治参与主体的大众化、政治组织形态的虚拟化、公众民意表达的碎片化、主流舆论传播信息弱化等诸多“不适”.面对这一窘境,通过塑造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治理崭新形象、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监控能力、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法律法规建设、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新体系等方式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不断提升政治治理的水平,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时代,政务微信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政务微信在树立"善治"理念、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民生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政务微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展现形式单一、服务功能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工作人员思想认识模糊等问题。为此,要坚持目标导向,促使工作人员树立对政务微信的正确认识;强化问题意识,完善政务微信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政务微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政务诚信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义,法治政府的内涵决定了法治政府必须是诚实守信的政府.当前政务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危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构建现代法治政府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建政务诚信建设体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5.
促进政府治理创新是一项庞大、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政务微信是推动其建设的一种有效渠道,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挑战性。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民主化发展一直是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稳定,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微信形成的微信民主是新时代的产物,可以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成为地方政府治理的新途径,使得民主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民众的参与度、协商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智慧政务建设是纵深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加快智慧政务建设还存在如缺乏顶层设计、政务资源的统筹兼容性较差、智慧政务建设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实践中,应强化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化政务服务供给渠道,完善政务服务法律体系,推动智慧政务健康稳定发展,进而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益泛滥的谣言传播现实,微信打造了由辟谣公众号和与之相关联的小程序所构成的辟谣矩阵以遏制谣言传播。通过对微信平台辟谣信息传播效率和影响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传播效率方面,虽然用户触达率较好,但封闭式的传播环境使得辟谣信息传播效率低于谣言传播效率;在影响效果方面,微信平台辟谣信息推文点赞量和阅读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对公众的影响效果还有待提升。因此,提升微信平台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应综合考虑其内容主题、情感特征、文章位置、表现形式、有无专业查证者等影响因素,同时需要政府机构、传播媒体、广大网民、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形成网络谣言立体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林婷 《理论研究》2008,(2):33-36
政务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公共治理模式是相型相构的,它们同为“现代性”事件,在思维方式、功能原则上也具有一致性,因此,实现政务公开必须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同时,从效应上阐释,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扩大公共参与促成公民社会,提高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实现公共管理的公正性,重塑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最终有利于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目前我国在实践中对政务公开制度的建设还面临许多问题,政务公开法制化缺失、政府义务性缺失、公民权力意识的淡薄均会对公共治理中政务公开制度的完善造成阻碍。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建立与公共精神的培育等不失为促进二者发展与完善的、具前瞻性也更具现实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9,(6)
基于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视角,对我国政府电子治理的发展历史进行剖析,从而揭示其演化逻辑。在结构要素与技术要素的互动下,我国政府电子治理的演化呈现为"结构采纳技术"和"技术重塑结构"两大循环交替过程。一方面,在高层级政府施压和社会诉求的输入/输出压力下,政府及政治系统不断采纳电子技术来强化或补充政治系统的结构,提升其功能。同时,政治系统在结构上的碎片化使技术体系呈现碎片化,从而构成"结构采纳技术"的过程。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和网络企业的发展等也在推动电子技术体系的整合,并且在高层级政府推动和社会输入/输出压力下,技术整合会从纵向和横向上进一步倒逼政治系统(尤其政府)的结构整合,形成网络化、一体化、统一化的政治系统结构,从而构成"技术重塑结构"的过程。这两大过程相互关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突破,两大过程交替推进,从而达成结构与技术间的动态平衡和相互适配,有效提升了政治系统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自开通后共20个月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发现:议题紧紧围绕我国的外交新闻及相关外交知识展开;话语风格张弛有度、较为重视互动是其传播特色,但对相关信息的传播仍停留在简单呈现的层面,乏于深入剖析与梳理;体现了政府管理思路的转向与和平友好的媒介形象,但媒介失语依然可见.研究同时发现,个别的传播议题、互动性、原创性和媒介融合度对微博的影响力构成了影响.政务微博的发展还需依靠我国未来政治生态的嬗变,处于外部媒介的政务微博与处于国家内核的政治生态形成了内外之间的互相勾连,其互相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介时代,网络空间成为政治传播线上宣传的公共领域,新媒介技术成为不断推动这个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媒介技术下的政治传播格局发生改变,政治传播主体更加多元,政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政治传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转变传统公共政治传播观念,以新媒介技术为支撑,传播优质内容,寻求与公众的政治共识,建立公共传播与公众传播的多向互动格局,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能够对新媒介技术下政治传播生态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治共识的生产、凝聚与维护需要在民主制度、公共理性和政治认同的共同作用之下方能达成。政治共识的凝聚机制主要通过信息整合机制、协同合作机制、规则程序机制、理性沟通机制和话语框架机制的相互嵌入与影响,共同致力于制度共识、政策共识、价值共识的形成。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凝聚政治共识是其核心功能之一,数字治理时代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来保障政协凝聚共识功能的实现。政协内部及政协与政府部门、社会之间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高效的信息整合与协同合作,建立科学的规则与程序,使委员们与社会各界代表可以进行理性沟通,形成政策共识。建立和传播更为合理有效的话语框架,有助于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形成价值共识和制度共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加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民主法治理念的深入等都在倒逼政府实现角色转换。政府在社会舆情引导中的角色,应从集权管理型转为服务型,从舆论控制型走向合作对话型,从被动应对型转为主动发布型,从封闭型走向透明型,从过程管理型走向素养培育型。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是目前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两个主要概念。电子政务的重点在于“政务”,即政务的电子化;电子政府的重点则在于“政府”的电子化,意味着政府组织、结构相对于传统政府体制的变革,甚至触及整个政治体系的革新。把握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关键在于两者的范围或发展的阶段性。就我国当前而言,推广电子政务实务和使用电子政务概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深入交互,海量庞杂的信息被分解为各式各样的信息碎片进行传播,这已成为当前甚至未来信息传播不可避免和逆转的主要潮流和趋势。这样的传播方式在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力、影响力、互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传播媒介碎片化、主体解读碎片化、受众思维碎片化问题,流露出潜在消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危殆。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变革传播思维,在媒介融合、意义整合、信息聚合的措施中寻求维护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之解。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偏重保密,公开程度较低,且政府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存在政府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问题,尤其是保密问题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为此,我们必须从法律、法规上来解决问题,从组织上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如何推进政务公开,这是当前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政府财政网络公开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大亮点,这对推进政务公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政生态学作为一门以生态学来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学分支学科,阐释了经济、社会、沟通网络、符号系统、政治架构五种行政生态要素对政治体系以及政治行为的影响。该理论的五种要素以及棱柱形社会的解释和分析对于研究当前的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从行政生态学视角解读公民政治参与,在研究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将其与相关生态要素结合起来.以期深化公民政治参与建设.进而推动整个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的政党体制在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民主化和进行组织动员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我们加大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20.
注重政治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严明政治纪律的历史.总结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发展历史,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