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瑞芬 《前线》2022,(6):77-79
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关心的小事当作首都工作的大事来抓,深耕小事治理,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小事治理承载维护首都和谐稳定的重要功能,彰显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价值,汇聚首都党领群治的工作合力,夯实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蕴含治理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2.
靳诺 《前线》2020,(2):73-76
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内在要求,是首都“四个服务”功能的生动实践,更是“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高效”的设计原则与首都特点相结合的有机产物。形成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具备五个主要构成要件,即领导制度要件、目标定位要件、路径方法要件、制度体系要件和实际效果要件。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加强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自治能力,对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话语体系转换;二是基层社会治理片面化;三是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社会治理主体缺失;四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畅,效果不佳。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承认社会的相对独立性,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主体平等关系;有机地把国家、社会、公民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陈松川  彭磊 《前线》2020,(5):44-46
城市基层治理转型是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接诉即办”从公共价值的视角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出发,完善了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体系;从厘清问题导向关键点和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出发,构建起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执行模式;将精细化管理和首都城市优势结合起来,探索出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路径,推动了首都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张燕 《前线》2021,(3):75-78
抓基层、强基础、成体系是首都基层治理和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围绕加强党建引领,提高政府治理的整体性、强化居民主体地位、完善社区治理“三驾”马车架构,加强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让基层的每一个社会细胞都活跃起来,提高基层自主更新和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符合首都特点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基层性、复杂性等特征,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部门治理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资本发育不良三个方面。协同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各子系统的协同性、共同制定公共规则,因此协同治理成为基层社会善治的必然选择:通过协同治理构建整体性政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提条件;通过协同治理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协同治理积累培育社会资本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万鹏飞  杜春晓 《前线》2022,(1):71-73
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是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成功实践与体现,是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首都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探索和创新,为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关键突破口,找准了方向,抓住了根本。未来工作中,可以通过接诉即办,将群众路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结合起来,与公民教育结合起来,与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结合起来,与居民自治和互助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推进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任是重要的社会资本,是凝聚基层社会共识的重要保障,是建立基层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化解基层社会风险的关键所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质量和效果都与社会信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基层社会信任缺失导致以信任为纽带的社会有机体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规范形成滞后、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公民参与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重塑社会信任,需要全方位地建立基层社会信任的制度基础、物质保障、文化共识,形成社会信任体系的良性互动,让社会有机体健康有序运转。  相似文献   

9.
迟行刚 《前线》2022,(10):80-82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创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内容形式不断拓展、主体更加多元、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不断增强等新特征,对基层党组织把好治理方向、协调各方共同参与、抓好具体落实提出了新要求。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引领带动和调节平衡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徐炜  刘博维 《求实》2024,(1):71-83+111
社会动员是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基层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发挥社会动员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当前,在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社会动员行动范式表现出分类精细化、机制结构化、逻辑明晰化等鲜明特征,在利益选择、社区资源、归属感、社会力量等方面面临动员困境。亟待通过社会动员理念重塑、社会动员共同体构建、社会动员技术更新、社会动员资源整合和社会动员抗逆力提升等,提高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社会动员效率,同时,准确把握社会动员的适度边界,实现居民参与基层治理与社会动员在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冀鹏  马华 《求实》2017,(12):50-60
基层政治生态是基层治理的环境基础,通过对治理主体行为模式的塑造影响着治理的最终成效。当前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村官腐败、村霸横行等问题都与当地的基层政治生态破坏有关,只有通过政治生态的改造才能更好地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实现公共目标,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合法性。处于转型期的农村政治生态的开放性更高,政治生态结构和政治生态文化的问题使基层治理中出现的矛盾更多。这就需要从组织、制度和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重构基层政治生态,以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6,(6)
城乡结合部是一种有别于乡村、城市的跨界性存在,其生态系统涵盖社会生态、党建生态、治理生态等范畴。城乡结合部的基层社会生态,通过其空间格局的变动性、存在样态的双重性、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社会交往的淡漠性等特征属性展示出来。城乡结合部的基层党建生态,呈现出基层党建模式选择的灵活性、流动党员管理点多面广、党群关系受到复杂利益关系挑战、区域化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势在必行等图景。构建城乡结合部的基层治理生态,应以"党建统社建"为基本内核,着力在将治理的政治功能融入服务功能、推动治理精英代际转型、凝聚治理文化共识、形成治理整体合力、提升治理法治化水平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引领、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社会动员功能,对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动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效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手段。从结合点、关键点、突破点、落脚点等三个方面厘清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资源嵌入、文化嵌入、场域嵌入等三个方面分析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嵌入路径,从而得出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为此,要着力于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机制,夯实治理基础;健全志愿服务动力培育机制,激发服务活力;完善志愿服务能力提升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保证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常态化、长效性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可以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机结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法治的方式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则成为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新契机。  相似文献   

16.
基层社会矛盾运动构成了宁波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变革的内在驱动力,而一个相对成熟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对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宁波市从"包容性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的确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结构的扩展和优化、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等几个方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而基层社会服务供给二次分工机制作为基层社会服务领域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丰富了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宁波市的创新实践产生了社会管理互动性、服务性、专业性和社会自主性水平的提高等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既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中,政治领导力能够起到统领作用,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思想引领力能够凝聚共识,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群众组织力能够推动事业发展,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社会号召力能够汇聚力量,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这“四力”构成了有机统一整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传播党的倡议、落实党的决议、领导基层治理、凝聚动员群众、推进社会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基层社会治理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人大代表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也是重要的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具体工作中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质量的高水平既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也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优越性。在提高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上,关键要从优素质、搭平台、强监督、通路径等四个方面着眼,让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联系人民、回应人民、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治理基层社会的领导核心,对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为此,要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开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不断调试和拓展基层党组织自身功能,使其向着社会结构性变化的方向发生转变并发挥作用,进而影响、推动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0.
支现伟 《前线》2023,(4):69-71
昌平区是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是承载“四个中心”功能新的增长极,在首都创新发展格局中肩负重要使命。聚焦把昌平建设成为以科学城、大学城、生态城为核心的现代化一流新城,昌平区紧抓未来科学城建设、平原新城建设、回天地区治理、校城融合四大机遇,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统筹推进强创新、促开放、优功能、精治理、保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昌平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