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受二元社会制度制约,我国的市民化是不完全的,农民工职业转换与身份转换不同步,进城容易而融入城市困难。表现为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城不同权,收入低,市民化动力不足,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居住在城中村、棚户区,加快了我国"贫民窟"的形成。因此,顺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构建"贫民窟"的预防机制,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加快社会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工市民权,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问题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一种常态化典型现象,其研究正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转变,即转向对城中村社区居民诉求的关注。当前城中村社区居民的利益出现了分化,根据是否为"户籍人口"以及"嵌入性"程度指标,可以形成"村民-谋利型""村精英-经纪型""移民-谋生型"和"漂流族-落脚型"四种不同的利益类型。城中村治理实质上就是协调与整合不同群体利益的过程。有效的城中村治理需要识别、尊重和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利益需求。以S村为例,基于不同群体的利益格局,要通过城中村治理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合理需要,保障全体居民的环境公共利益,弥合不同群体的福利差距,从而促进新型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与城中村社区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5,(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只有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实现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待遇与市民均等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相似文献   

4.
邵岑  张翼 《青年研究》2012,(4):1-11,94
本文使用"2010年下半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按照出生年份划分流动人口代际群体,在经典迁移理论和新迁移经济学的框架下比较分析"八零前"与"八零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行为。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在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份等方面存在显著代际差异,并对家庭迁移产生显著影响。而在居住时间、迁入地家庭总收入、移民汇款等方面不存在代际显著差异,对家庭迁移的影响存在代际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5)
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已经是"亚健康"的状态,如果不及时缓解,势必会影响教师本身以及对学生的培养。在高校教师中,女教师所占的比例也不小,而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高校青年学子的教育培养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缓解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如下:社会要为保障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学校要对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立体式引导;家庭要给予女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有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新移民运动"在过去四十余年经历了重要的治理思路及治理政策的转折,在当前所处的流动人口规模调整期,仍面临着进一步制度创新的压力.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中国移民群体的八种历史类型,更能凸显"新移民运动"中城市新移民的性质和特征."新移民运动"是和平发展时期经济驱动下的自发性"乡城"移民,这将其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主导型的政治性移民,以及从"狭乡"往"宽乡"的自发性或组织性的经济移民区别开来.在国家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移民运动"也并非明清时期"乡城"移民传统接续后的自然发展.通过梳理移民组织形态从强制性移民、组织性移民到自发性移民的历史嬗变线索,结合移民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提出当代"新移民运动"治理应打破路径依赖,探索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使社会稳定受到影响。因此,对利益群体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维护稳定的对策和措施,极为必要。 一、利益群体及其分类 马克思说,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通过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任何群体,都有群体利益,也都是利益群体。利益是群体形成的基础,这种群体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本质上属  相似文献   

8.
曾博 《理论导刊》2012,(4):12-14
高校稳定与否历来是社会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蚁族"毕业生群体问题日益突显而备受关注,已演变成为高校稳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蚁族"毕业生群体生存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探讨"蚁族"毕业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深层次影响,并就妥善解决该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民市民化。由于城镇化中主体关系失衡、治理结构失调、治理方式失效及人与自然关系失和等原因,当前农民市民化陷入了经济、政治、社会、人际和生态等多重维稳风险之中。有效化解农民市民化的社会稳定风险,需要构建政府引导的多元参与治理体系,创新户籍和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培育城乡一体融合的认同文化,统筹运作绿色治理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0.
调查数据表明,农二代大学生有无留守经历的不同人群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农二代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导致较低的亲子关系质量进而产生较低的家庭归属感,而亲子关系与家庭归属感的下降共同导致较高的心理健康危机。数据还表明,小学阶段的留守经历比初中阶段的留守经历对农二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流动人口制度必须预防"留守儿童"尤其是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出现。具体操作政策应该是既可以促进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移民化,也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鼓励回流。  相似文献   

11.
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政治基尼系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理论探索》2006,(1):10-13
就我国的低收入群体问题看,国际通用的经济学基尼系数说明了很重要的问题,但不能说明社会政治的全部问题,为此应允许探讨“政治基尼系数”。一条简便的思路是,将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心态划分为四种类型,同时确定其六项指标体系,通过社会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类型、指标及具体问题的差别和比例关系,由此判断该群体问题程度和政治稳定程度。而其中的关键,是从质的规定性上界定各项指标和具体问题的轻重档次,制定全面、准确、有效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总体发展、富裕群体心态和有关研究强度及社会舆情。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城镇化路径和方向正逐步由粗放型的半城镇化、半市民化向集约型的新型城镇化方向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对过往城镇化的解构、克服与超越,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等级化向平面化"、"土地‘增减挂钩’向‘人地挂钩’"、"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速度型向适度型"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为:依托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创新平台,打造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基础;提高农民城镇化中稳定、持续的非农收入,重塑新型城镇化中农民的财产基础;进一步完善"城、镇、村"社区服务体系,建构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基础;推动城乡复合型二元结构背景下半城镇化、半市民化向城乡一体化方向演进,建构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5)
1950年至1965年,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移民海南的30万人定性为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并从精神特征、行为特征和气质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群体的个性特点展开分析,研究认为,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文化元素的精神特征是国家利益至上;行为特征是开拓与适应;气质特征是隐没背后的亲切感与孤独感。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移民的个性特征。离开故土,远走他乡,他们既深受故乡自然环境、人文习俗的影响,形成具有浓郁家乡特色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理念、宗教信仰、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又在对海南自然人文的批判和适应中磨砺出了新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校学生留守经历的回溯性资料,建构留守经历的不同类型与模式,比较留守时间的"长短"效应和"早晚"效应,研究早期留守经历对个体的持久性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留守经历显著降低了青年群体的主观福祉,且留守时间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从留守时间的"长短"效应来看,留守时间越长,青年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从留守时间的"早晚"效应来看,幼儿阶段的留守经历负向冲击最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早晚"效应强于"长短"效应。倾向值匹配和异质性干预效应模型的结果则表明,上述负向影响具有稳健的因果效应。  相似文献   

15.
冲击铁路的群体事件严重威胁了铁路政治稳定、治安安定和运输生产安全。本文就冲击铁路群体性事件的类型、成因以及预防对策进行了逐一阐述,对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内外部的限制,系统的发展与稳定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倾向。但是分析表明,这种排斥不是绝对的。具有超循环结构的系统,在适度情况下可以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相容契合。从系统哲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一种发展与稳定契合的社会状态。建设和谐社会除了要注意发展和稳定的"适度"外,关键在于要完善社会内部的超循环结构:一是必须强化各产业、各地区和各阶层的"自我造血"能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强势产业、发达地区和强势群体对弱势者的"反哺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国红 《理论视野》2007,(10):29-31
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包括:土地承包问题、库区移民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等多个方面。必须通过继续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自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9)
运用社会、政治稳定理论从社会、政治稳定的性质、主体、核心、动力、必要性、基础、类型、形态、主要表现等方面,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及其实现对于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4)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性群体,作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性群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意识与其父辈农民工相比是非常强烈的。而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必然会实现市民化,但目前在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2)
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特殊群体,公务员素质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及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在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其中,女性公务员所表现出的家庭角色压力、职业角色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凸显。员工的身心健康、职业压力、工作的满意度、社会应激与反应等问题来自于主体心理素质的制约。心理素质决定员工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因此,关注女性公务员心理健康对于提高公务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政府、政党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