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廖清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儿科营养学和血液学专家、华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因他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铁营养缺乏症的防治工作,因此誉满杏林,被国内同行称之为“铁老板”。“高中毕业时,我本立志报考祖国急需的地质专业。但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严酷现实使我改变了主意,我要学医,要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父老乡亲们解除疾苦。”廖清奎满脸笑容地对笔者讲起他与医学之缘份。1955年,他考上了四川医学院(现华西医科大学)。196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64年考上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医科大学)儿科血液学专业研究生。学成后,他带着导师“正正派派做人,踏实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要让我回顾社会工作的最近10年,就必须从我刚接触社会工作开始。2000年,我从河北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读了人口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执教社会工作。听起来似乎很混乱,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普遍现象。2002年,我参加了"首届社会工作专业师资  相似文献   

3.
北京有一家为华侨心血管病患者开设的专科门诊部,这个门诊部设在阜外医院。阜外医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设有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和中医科等。心血管内科又设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和心脏监护等专科病房;外科设有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心脏办膜病外科、冠心病外科、血管病外科和心脏手术后监护等专科病房。对病人可采用西医西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它是我国防治心血管病、进行科研和培养人才的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就设在这里。这所医院拥有国内第一流的病理研究、诊断、治疗等设备,  相似文献   

4.
江南恋情     
浙江临海,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城市,有美丽恬静的东湖,有如诗如画、景色宜人的金山,还有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那位多情美丽的南国少女。我和丽华相识是在部队医院的病房里,当时医院对驻地百姓开放。我因重感冒住进二楼病区,她当时在一楼病区。一次偶然,我从她病室的门外经过,看到她吊瓶的药液已输完,而她还在打盹,我急忙进去为她拔掉了针头。当时她很惊诧,但很快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危险,多亏导管中还有那么一点药液。她坐起来赶紧向我表示感谢。这样过了三天,上午大夫查完房刚走,门又一次开了,一个端庄秀丽的姑娘站在了那里,我怀疑她是否走错了门,…  相似文献   

5.
陆道培     
陆道培为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1993年3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农工党十二届中央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会主委,现为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名誉主委。陆道培,1931年9月出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上海肇和中学,同年考入前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同济医科大学)。1955年毕业后分配至前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原北京中央人民医院内科工作。从1957年起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血液病学家和干细胞移植专家。几十年来,他对我国临床血液病学的发…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玛依努尔·尼亚孜: 我是一个妇产科医生,毕业25年一直在新疆工作,从事妇产科专业。其中6年我在日本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马上要毕业了,到今年的6月份进行博士答辩。我远在日本的导师非常理解我,导师  相似文献   

7.
<正>孜孜追求朱永锋1992年从徐州医学院毕业后便投身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他认为,医生良好的技术水平便是病人的财富。为此,2001年,为了拓宽专业发展空间、促进知识更新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他报考了山东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读硕期间,他通过努力钻研和导师的悉心指导,除了翻译一部20万字的外文著作,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会议,悉心研读心血管内科专业书籍及国内外重要期刊文献,从而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声音     
漫画:"我毕业之前征婚,就是想多点时间谈个男朋友,毕业后工作,能把住房问题解决掉。"供图/cnsphoto中新网消息,据南京晨报报道,高校毕业期接近,不少外地来宁求学的大四女生到婚介所征友,要求男方得是南京本地人,有住房,这样毕业后在南京工作压力要小些。一位许姓的女生表示"找外地男孩不是不可以,但以后生活会很累的。"  相似文献   

9.
1974年,我大学毕业后不久调进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部领导通知我到台里开会。我发现到会的基本上都是中年以上的"老电视",而且大都是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像我这样大学刚毕业不久、工作资历又浅的则寥寥无几。我预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生中,导师一般被称为"老板"."研究生是廉价劳动力",毕业于北京某理工院校一位李姓研究生说,"最痛苦的是我明明知道这东西与我的专业无关,可我还要早出晚归,那种心情很复杂."高校的某些导师以授业之名,巧立名目行中饱私囊之实,非只一时一日一年,颇有积重难返之势.千头万绪,林林总总,竟不知由何论起.下面的研究"成果",都是以实证法求得的,即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个案中提炼出其实质性的特征.显然,这些"成果"都是活生生的现实,因此,其中几例"将真名隐去",但事情的真实性全部予以保留.因而与曹雪芹的"甄士隐"不同,仅仅只是"真名隐"罢了,可以保证,这些均是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成果,决不是剽窃了世俗之风的"假语村言".  相似文献   

11.
周晓沛 《传承》2010,(31):19-21
<正>北大毕业后,经过军垦农场劳动锻炼和北外回炉进修,我于1973年3月进外交部工作。这是"文革"以来外交部第一次接纳大学毕业生,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当时,中苏两国边界谈判正在北京举行。为了在"反修"第一线进行锻炼,司里安排我到中苏边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13)
正拥有多地身份的麦大杰,谈起上世纪70年代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每月往返香港台湾两地工作的日子,他幽默地说道:"当时我到香港拍戏,人家说我是台湾导演;到台湾拍戏时,别人又称我香港导演;到大陆拍片时,大家则难以辨别我的身份,我便戏称自己是地球人。"与戏剧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粤埔 《黄埔》2014,(5):70-71
正郑国雄,1912年农历4月出生于广州增城,黄埔军校四分校工兵科十四期毕业。9岁那年,郑国雄随父亲到马来西亚生活。那时的华侨都有个习惯,子女到一定年龄就要送回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郑国雄也不例外。"18岁那年回到广州,在广州的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高中,当时每周有4小时军训,用老师的话来说,学完后就可以上战场了。这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毕业后,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回马来西亚,而是报名参军,不久升任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33)
正车兆和,1982年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他先后在菲律宾、美国、以色列、土耳其、南非、韩国工作,是文化外交领域的专家。面对《小康》记者,他谈起了自己35年来工作中的各种故事和自己总结的经验。"我当时所乘的航班上大多是中国人。"作为1989年后,文化部第一批外派常驻人员之一,车兆和当时被派往我国驻美国大使馆任二秘,在前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家以前很穷,我父亲读书读到小学毕业,毕业以后就开始参加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的时候,他就开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做了很多工作。1944年,他在当时的诸北边区当边区区长。后来担任《时事简讯》的社长。我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人大》2008,(10):48-48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隶属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1999年7月,心血管内科和先心病内科成立“沈阳军区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心”,目前是全军及东北地区惟一拥有5台大型X线心血管造影仪等现代化设备的心导管室;2004年7月由中华医学会批准成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沈阳培训基地”。心内科拥有床位172张(分4个病区),有专科基础研究实验室和临床检验室、辅诊室及心导管室。  相似文献   

17.
<正>每年的毕业季,我们的心情就像这六月的天气,有欣喜、有牵挂,也有感伤和不舍。既为我们的学子羽翼已经丰满即将飞向蓝天而高兴,又不忍看到大家离开母校、离开你们熟悉的这片土地。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最由衷的祝贺,祝贺你们,毕业了!四年前你们来到这里,作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第一批学生,你们既享有"先驱者"的荣耀,又肩负"创业者"的艰辛。记得当时也是在这里我们初次  相似文献   

18.
有消息说,南开大学今年应该毕业的2028名博士研究生中,将有一半不能毕业。据该校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介绍,一半博士研究生不能当年毕业,是因为现在对论文的要求及审批更严格了;另一方面,导师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如果感觉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没有达到博士论文的要求,便不同意学生答辩。读了这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喜。古人云:欲知父母,且看儿郎。同样道理,从学生身上,或多或少也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导师的教导水平。因此,学校也好,导师也罢,既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着想,也要为自己的名声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导师提高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不少人说我是一个"怪人":一是迄今为止做过23次肝癌手术,先后被多家医院判过"死刑",但仍然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二是从农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农村摸爬滚打30年,仍不愿回机关;三是没有问题寻问题,喜欢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其实,我并不是怪人,我有自己的想法,组织用了我就不能让组织失望;群众选了我,  相似文献   

20.
五十多年前 ,我在美国李海大学获得了科学硕士学位 ,后到美国柯达公司精细药品车间实习 ,掌握了当时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先进生产技术。我的导师希望我留下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还为我安排了条件优厚的工作。我很感谢导师 ,也愿意继续深造 ,但在我内心深处 ,却深深牵挂着灾难深重的祖国。我谢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 ,在解放前夕 ,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早在十三岁时 ,我在上海一个教会学校念初中 ,目睹洋校长因为一点小事 ,当众一拳把一位中国学生家长打倒在地。我年幼的心被震怒了 ,愤然陪同那位受辱的同学退学 ,宁愿转到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