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求知》2020,(1)
<正>综观世界,全球经济形势不稳,人们消费能力下滑,再加上欧洲局势动荡、美国优先战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等不断刺激着金融体系;在经济波动影响下,现有的全球性政治制度、组织机制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逆全球化思潮兴起更是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文化认同危机隐患也层出不穷;再加上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扩散、气候变化、核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此起彼伏,人类的生存、生产和发展面临着严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2)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备受关注。它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紧密相连,从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伴随世界历史的进程而发展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之间的关系,对于更进一步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经济基础、社会关系、价值取向及实践目标四个层面构想了建设真正共同体的逻辑路径,内在地包含消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虚幻性、推动社会向好向善的治理理念及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继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相关理念,但并不限于此,其内在地包含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彰显了国际共性价值,是多元共同体的聚合体,也是五位一体布局理念于国际层面的践行,其丰富内涵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时而生、因时而思、顺势而为,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方面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以及新中国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的凝练与升华;从现实方面讲,其是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并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上发出的时代之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并展现出了丰富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5.
从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迈向共产主义"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看成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性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不仅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而且也提出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方案,开辟了人类构建美好未来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利益从哲学层面上讲是一种关系范畴,表现为人与对象(自然、社会、他者)的关系。马克思同西方哲学家一样肯定共同利益的存在,但与其不同的是,他更强调将利益放置于现存的关系中去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虽处于向马克思共同体过渡的阶段,但其着眼于全人类的普遍利益并以此为根基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狭隘的利益观,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资本利益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题旨。  相似文献   

7.
在后疫情时代深度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理路、现实境遇与赓续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根植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理论,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后疫情时代,需要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来提供强劲经济驱动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以解决全人类的共同难题和挑战,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新道路,以实现全球共赢共享的发展之道,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赓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走向自觉的"类存在"的表现与确证,因而它必须以人类的自由自觉性为前提。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人类的自由自觉性,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的基本纽带和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人类价值共同体。"人的类存在"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逻辑。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因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核心内容或实现路径是共商、共治、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有深厚的中华文华渊源,它潜藏的中华文化基因是和合、大同、仁义等中华文明5000多年累积的优秀传统文化根砥,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度、深度和高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同时也需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资源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3.
14.
《学理论》2021,(6)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历史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从原始共同体到虚假共同体再到真正共同体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标志性结果。在此过程中,人对自身发展的认知也由浅入深,逐渐从追求片面的自由、公正等意识形态幻象进入到对真正政治价值认同的追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就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公共性的完美融合。中国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构建中发挥引领作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凝聚共识,构建全球新秩序,为世界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马克思人学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人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人性基础、动力基础、价值基础、历史基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性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本质展开的内在应有之义;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力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需要在世界图景中的呈现;马克思人的利益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的利益生成和发展规律,体现人类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人的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表征人的发展的现实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人为的"与"为人的"辩证统一,是"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的辩证统一,是世界人民共同建设与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凝练出的关于未来世界发展的美好构想。对外开放的中国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流砥柱。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力地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对外开放是中国自己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它日益紧密地联结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对外开放正在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发展自己、贡献人类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中一对历史悠久且至关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稳定发展的时期。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对中俄关系未来的继续向好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对切实推进双方良性健康的关系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杨卫芳 《学理论》2020,(10):1-2
基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人类文明发展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历史视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高屋建瓴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情怀,这主要体现在:当前的人类困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直接动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着眼于个人的发展和人类的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在人民,通过厚植人民间的情谊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与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个方面通力合作,从而共同致力于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现实路径,为创新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崭新方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应对人类发展和世界治理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引领下,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创新全球治理机制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王鹏 《理论导刊》2020,(2):50-56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该思想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刻揭示出了各种共同体的演进规律,指明人类社会走向"真正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的前进性与必然性。承继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精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涵盖领域,展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加强烈的实践性,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创新,将在这个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时期,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