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离 石市)人。《清史稿》有传。于成龙自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到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1684年)在两江总督任上逝世,即从45岁到68岁,仕途生活共23年。期间,历任四川合州知府、湖北黄州同知、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江西江南总督,后兼署江苏、安徽两省巡抚等要职。于成龙从一位七品县官升迁为正二品封疆大吏,以政绩卓著、廉洁奉公而闻名天下,受到万民拥戴,皇上褒奖,堪称奇人奇事。更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位三百多年前的清官,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春秋》2017,(2)
正电视剧《于成龙》作为2017年的开年大剧,收视率屡创新高。该剧讲述了被清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的生平功业,再现了他胸怀社稷、心系民生、清廉淡泊的为官风范。于成龙出仕时已45岁,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横跨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地方的各级职务基本没有落下,从穷乡僻壤的广西罗城知县开始,知州、同知、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巡抚、总督。说到这些,清  相似文献   

3.
两个于成龙     
正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的一天,两江总督于成龙向皇帝提了个过分要求:推荐江宁知府的接任者。报告寄出后,于成龙既满怀期待,又感到不踏实。几天前,江宁知府陈龙岩不幸病故。两江地区辖今天的江苏、上海、安徽和江西,是帝国经济文化中心,财政收入占全国一半还多。江宁府作为两江地区政治中心,两江总督、军区司令、江宁织造、江苏按察使甚至安徽布政使,都在这里办公。加上江苏巡抚驻苏州,江宁知府的升迁机会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4.
何述强 《当代广西》2009,(13):54-55
清代两江总督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誉为“廉吏第一”,他的初仕之地是广西罗城(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库全书》收有他的《于清端政书》,开篇第一卷就是《罗城书》。  相似文献   

5.
“高行清粹”是康熙皇帝为廉官于成龙所题祭词,时至今日已338年,如今读来仍让人思今惜古,感慨万千。于成龙45岁任广西罗城县令。县衙茅屋三间,垒泥台办公。他为官清廉,颇有政声,先后由县令,直隶巡抚最终官至两江总督。但他每每上任途中都一路自带盘缠,租驴车一辆,沿途自找客栈从不惊扰当地州府县衙,他自知权大必肥位有“油”,便约  相似文献   

6.
学会放弃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一代廉吏于成龙》,感触很深,一方面,为他的清正廉明所震憾,在那样一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腐败成风的大染缸里,他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正气,一生清贫,敢于大刀阔斧地向贪官开刀,确实难能可贵。另一方面,又为他遇到的好运叫绝。他在短短的二十四年仕途生涯中,由一个普通知县升任两江总督,可以说,春风得意,扶摇直上,最后,还获得了“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来堡村现划入方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崇祯十二年(1639)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曾三次被举为“卓异”(清朝考核官员的制度,清廉和才能优异者)。康熙二十三年病卒于江宁(今南京市)两江总督任上。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生活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革故鼎新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其先祖于坦为明景泰甲戌科进士,弘治间官至巡抚。明后期于氏家道式微,其父于时煌以耕田为业,为人忠厚良善,“里中…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奏章的历年刊刻及家藏草本的整理韩长耕曾国藩自通籍入翰林以迄谢世,先后为官三十四年。其中前十四年为京官,后二十年则在乡帮办团练、创建湘军,并带湘勇东出洞庭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又先后出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旋回任两江总督,最后于同治十一年春初病殁南京...  相似文献   

9.
王毅鸣 《前进》2014,(10):61-62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现划入方山县)人。他生活于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乱动荡之世,44岁出仕广西罗城,至67岁病逝于江宁(南京),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始终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为政精神,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风范,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和康熙帝褒赞。  相似文献   

10.
上海掌故     
《上海支部生活》2010,(10):55-55
原名“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1900年,英、美等国恐义和团势力蔓延至江南,威胁到列强的利益,清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担心义和团势力南延,将影响江南局势。法国将军陶尔斐司(Dollfus)遂在租界外西面顾家宅圈地百余亩,  相似文献   

11.
魏源(1794—1857),湖南隆回魏家塅人,我国近代早期湖湘文化的主要代表,鸦片战争时期爱国思想的集大成者。略早于他的陶澍(1779—1839),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官至两江总督。陶澍虽然年长魏源16岁,且又是显赫的大官,但由于  相似文献   

12.
李遇 《现代领导》2014,(11):43-44
于成龙的抱负。是要重建秩序 清朝顺治十八年五月.于成龙以前朝副榜贡生的身份,被朝廷选任为广西罗城知县.时年45岁。  相似文献   

13.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第二部《野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曾国藩二次出山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之后,为了树威立信,也为了整肃腐败到了极点的吏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条是仿效武则天当年的做法,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一举劾匦,(与今日之举报箱相似)告示军民人等,均可将各级官吏奸弊情事写成举劾书投入箱内,由总督亲自拆阅,并对举劾人严加保护。这下子引起了许多人的极大恐慌。  相似文献   

14.
﹃打铁先须自身硬﹄○金匀史载: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心血来潮,要整饬吏治,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了一个“举劾匦”(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让人检举不法官吏。祁门县令包人杰多有劣迹,怕被人举报,便使了个“反弹计”,先投书检举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攻下吉安时偷运两万...  相似文献   

15.
杭州是否要修复左公祠,对此,我们应该考虑西湖文化的当务之急。11月29日某报“人文版”中《杭州应重建左公祠》一文说兰溪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陈星发现清朝浙江巡抚杨昌睿撰、两江总督陶澍书的“左公祠碑拓片”,呼吁寻找原左公祠地点云云。此“左公祠碑拓片”不看便可断为赝品,且伪造水平粗劣。浙江巡抚杨昌睿当为杨昌浚,一个巡抚总不至于将自己的名字写错。此一误。两江总督陶澍死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如何能为死于1885年的左宗棠写碑?此二误。陈星又说,  相似文献   

16.
涂文学  宋晓丹 《世纪行》2009,(12):31-36
张之洞自1889年任湖广总督来到武汉.至1907年进京离开武汉,历经18年,除中间两度暂时署理两江总督两年多时间外。一直在武汉推行“湖北新政”,修铁路,办工厂,兴学校,练新军,使武汉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据点,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祥地,蜚声海内外的外贸大港及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17.
梁章钜字宏中,号苣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徙居福州,所以自称是福州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成进士。曾任礼部立事,充军机章京,升用员外郎,授湖北荆州府知府。道光年间,历官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前后五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因病辞官,此后即闲居家中,专事著溢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攻占定海,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  相似文献   

19.
话说清顺治年间,四十五岁的于成龙与同窗友好钱能受到朝廷的委派,到广西做官,于成龙任罗县(现罗城县)知县,钱能任思恩县(现环江县)知县。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04,(8):52-53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时值初秋,炎暑未退。这是以国耻载进近代史册的一天。这一天,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两江总督牛鉴来到停在南京下关的康华丽号英国军舰上,代表清政府与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