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22,(4):30-32
文明是城市的底色,与城市中每个微小的组成部分都息息相关。如何调动城市的微小细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首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给出了答案。融合贯通为民服务模式、厚植文化基因、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推进精细化治理,各区多措并举、创新载体,不断拓展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内涵,让每一个城市细胞都点亮文明的光芒,实现“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共筑首善北京。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治理体系包含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城市治理理念应当符合现代化潮流,如公共治理和善治理念;治理组织架构应当科学有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治理成本应当相对较低,但效能比较高。城市治理能力是城市政府统筹各个领域的治理主体,使之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水平与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地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被简单地归因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或自然生态学问题,也不能被视为由若干独立系统结合而成的复合问题,而应该正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总体性与复杂性。从治理的角度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来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多中心场域治理困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人类和自然依存、共生的复杂巨系统,若要维持这一巨系统的稳定运转,就需要将人类实践行动与文明进步同自然系统的保护与治理同步,积极探索一种基于复杂性思维的总体性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8,(3):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核心是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软实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创建文明城市以提高市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发展先进文化、营造优美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任。毫无疑问,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无疑需要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对民间乱烧纸钱这一旧习俗进行治理.特别是抓住迎办北京奥运会的重大契机.引导市民文明祭奠.既强化了广大市民的公德意识.遏制了“乱烧纸钱”的行为.同时也维护了公共环境,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天津市倡导文明祭奠、整治“乱烧纸钱”活动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常州市始终把道德讲堂建设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推进不松劲、创新不停步、拓展不懈怠,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风尚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  相似文献   

8.
  陶建群  陈阳波  肖鹏  王爽  王驰 《人民论坛》2020,(4):126-129
【调研背景】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厕所映射着国人卫生习惯的改变,影响着亿万群众的出行,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体现。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引领“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2019年12月12-14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知名专家,对株洲以城区“厕所革命”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周乾松 《传承》2011,(13):46-47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此,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美荣 《传承》2011,(5):46-47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此,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胡惠林 《探索与争鸣》2022,(1):129-141+148+180
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后,没有极端贫困的治理和克服“治理的贫困”,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命题,规定和影响了乡村文化治理的任务。全面脱贫使得从传统乡村文明向现代乡村文明的转变成为可能。然而,物质生活的脱贫并不必然生成文化上的富有与小康。克服治理的贫困,历史性地成为中国乡村治理文明性变革的重要主题。统筹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与安全,推进乡村文化治理的文明性变革,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文化安全,将成为中国乡村文化发展的长期战略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范锐平 《政策》2013,(4):16-19
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是一座汲取山水之精华、蕴涵文化之灵韵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正在振兴崛起、将拥有巨大辐射带动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将这座城市引向何方,考验着我们的发展追求和责任担当,也考验着我们的思想认知和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4.
以党建工作引领社区自治、共治,是将党的领导嵌入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能够发挥政治引领、社会协调和文化融合作用。在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要求我们依托党的组织优势,创新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同时发挥党建的纽带作用,构建党建复合引领的社区治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核心和灵魂。城市文化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就是完善城市规划,传承城市文脉,创新城市建设,改革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城市文化治理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提升城市品位,营造人文关怀,实现观念创新,提高城市认同;城市文化治理的路径和方法是变革思维方式,创新制度建设,打造诚信城市和安全城市。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22,(11):F0002-F0002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路径。2021年,已连续六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北京市西城区提出了更高目标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并将其作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刘钊 《前沿》2015,(1):33-37
在中国城市化浪潮中,乡村文明面临着被城市文明消解的危机。城市现代性、城市性、城市资本垄断性和现代消费主义对乡村的文明全方面的颠覆。乡土礼俗治理与现代都市治理的对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破裂,私人空间自由和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冲突等等。适应都市发展之意,重塑社会道德观念、生态理念、提高现代乡民人文素质,契合都市发展之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持续发展、深度调整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在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文明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面对新时代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和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自有文化,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文化治理的作用,将文化的思维贯穿于公共空间治理政策的方方面面,用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中经济、生态、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治理中形成“区域—城市—城区—社区”四个层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最终通过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引导、运用和创新,促进城市完善自身核心定位,从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文化引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金融、贸易、科技、信息的窗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搞好了,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