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震畏四知”。东汉杨震,以廉洁著称。杨震升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之时,道经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令王密深夜持金十斤馈赠杨震,杨震坚辞不受,王密劝曰:“暮夜无知者”。杨震责曰:“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得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2.
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在这个问题上,古代的有识之士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东汉有个杨震,历任太守,为人清廉慎独,不受贿赂,历史上留下了“震畏四知”“暮夜却金”的佳话。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吏中,杨震能保持“性公廉,不受私谒”,已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他的“遗产观”令人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3.
杨震说“四知”凌岚杨震是东汉安帝时的重臣,官至宰相。《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曾做过荆州刺史,由于他在荆州刺史任内卓有政绩,升迁为东莱郡太守。杨震去东莱就任,途中经过昌邑县,县令正巧是他在荆州时举荐的一位秀才,名字叫王密。王密听说老师驾临,赶紧去拜...  相似文献   

4.
刘浜 《政策》2010,(10):59-59
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刻理解8个方面52条行为规范,笔者不禁联想到两个廉洁为官的历史故事:一个是杨震的"四知"。东汉时,太尉杨震路过昌邑,县令王密为谢提拔之恩,便在夜里去驿馆拜访杨震,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的“四知堂”在山东莱州城。要了解其来历,还得先从“四知”谈起。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乃为“四知”。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传》,是说东汉安帝年间,东莱郡太守杨  相似文献   

6.
今年56岁的安乡县编委干部马生之,人们都亲切地称他“老马”。他参加工作30多年来,处处冲锋在前,事事严于律己,曾2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4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最近他又被常德市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同志们感慨地说:“老马真是一匹只知奔跑不图索取的‘好马’!” 使劲拉车不知累 老马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公社管委会、卫生院、县编制委员会等8个单位工作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只要  相似文献   

7.
东汉安帝时期,有位很有名望的大臣叫杨震,他为官廉洁,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四知"的佳话。杨震(?——124)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人。他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同母亲相依为命,靠租种别人的土地过日子。虽然家境贫寒,他却好学深思,读了诸子百家很多著作,拜当时著名学者桓郁为师,向他学习《欧阳尚书》,终于成了一位知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对他十分推崇和敬重,称他为"关西的孔夫子"。杨震常年客居在河南湖县,以耕读为乐,招生授徒二十多年。这期间州郡长官曾多次聘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称病婉言谢绝了。很多人劝他说:"先生年岁大了,如再不应聘做  相似文献   

8.
随着家庭的出现,也就有了财产的去留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为子女留下一笔财产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时下一些大权在握的人为此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三位“古人”。一是东汉人杨震,他任太守时,友人劝他为子女留点财产。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正因为杨震在“留”这件事上有清醒的头脑,才留下了“暮夜却金”的佳话。二是五代大将李存审,其在“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他“留”给子女的财产是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的一百多个箭头,并告诫子女“你们生在福中,当知父辈创业之艰辛!”三是“华侨旗…  相似文献   

9.
从杨震父子的“四知”“三不惑”谈开去在我国漫长的封建时代,曾经有过不少杰出人物,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官清正,忧国忧民,慎独慎微,克己自律,表现出崇高的人格和气节,至今为人称颂。东汉杨震父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人,出身于败...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伴着花香,笔者慕名来到南召县留山镇杨扒村,采访该县十三届人大代表李元康。 来到李代表家的时候,大门紧锁。“怎么约好的时间,现在竟找不到人?这李代表‘架子’也太大了吧!”我心里有点犯嘀咕。“老乡,知道李元康去哪了吗?”我们只好求助于老乡。“噢,你们是来找‘李忙人’啊!今天一大早,他就和村里的干部到村北头修路去了。这个人啊!一会儿也闲不住。要不,你们去那儿找找。”  相似文献   

11.
正1971年,余光中先生在台湾写下《乡愁》,很多人通过《乡愁》知道了余光中,但却少有人知《乡愁》里,邮票与船票的另一端,牵动他的是江南水乡常州。"常州是我的‘母乡’,也是我的‘妻乡’,‘母乡’加‘妻乡’,那份乡情也不下于‘父乡’……"这是2003年10月10日,余光中发给常州市台办一份传真中写的回乡感言。他说:"常州给我的安慰与影响,从小就充满女性的娴雅与柔美。这一切,加上江南的水乡,历史与传说,莺飞草长,桥影橹声,妩媚了、充盈了我的艺  相似文献   

12.
据媒体报道,四川省犍为县原县长杨国有因受贿61万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案子,但他在法庭上的几次惊人之语却引人关注:“县委书记‘封嘴’后,我为了保住‘乌纱帽’,不得不收人家的钱!”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有位将军叫杨时斋,很善于用人。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如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坐守放炮;瞽者,令其伏地远听。”杨将军深知:聋者因耳塞少听可免泄露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坐;瞽者目弱耳聪精于体察动静。杨将军明白“‘长’兮‘短’之所倚,‘短’兮‘长’之所伏”这个道理,善于用人之“短”,把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与短处共有。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利用得当,短处也完全可…  相似文献   

14.
靳登永是我区民营企业中的传奇人物。我第一次见他是1985年,那时兴和县议论他的人很多。当初小伙子二十八九岁,已经升任兴和县石墨厂副厂长,可谓前途无量。可他偏偏不吃“官饭”,决意自己办企业,一头“跳下海”。多数人对他的选择不理解,认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下海’容易,‘上岸’就难了。”就在人们众说纷纭的时候,靳登永百般辛苦,跑资金、跑项  相似文献   

15.
《醒世恒言》里有一个人梦变鱼的故事—— 唐肃宗乾元年间,青城县代理县令薛伟于七夕之夜感了些风寒,发起高烧来,竞至神思恍惚,进入了梦乡,便寻思要找个清凉之处。顷刻之间,梦魂来到青城外,上了龙安山,来到半山腰的东潭.变成了一务金色鲤鱼恣意地畅游于三江五湖之中。他还来到龙门山下的河津跳龙门,却撞破了头皮,甚觉没趣。在潭中闲捱了几天之后,腹中空空.这时正好有一条渔船摇过,船上垂下一条线来.薛伟闻到了鱼饵的香味。起先他还是有警觉的:“我明明知道他饵上有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就被钓了上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大》2013,(1):41-41
“如今大城市越做越大,多个城市迈入千万人口的‘巨无霸’行列。而很多小城市却发展乏力。建议从发展战略考虑,解冻‘撤县设市’,给如今一些符合条件的县‘升格’,则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病’等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海安县委书记单晓鸣说。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06,(6):36-39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知道您这‘三把火’怎么烧?”“过去我当交通部长,更早以前我在别的省市管过工业,我不太喜欢烧‘三把火’。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把握,应该首先是对实际情况的积累和了解,再按规律做事。”以上是上任不到三个月的张春贤与一个记者之间的问答。他担任湖南省委书记仅半年时间,但是因为已先后在中央部委和地方省委担任一把手,而成为受人瞩目的政坛名星。他又是如此低调,在两会期间不论媒体大小内外,凡是对张春贤本人的采访却都被婉言谢绝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和湖南日报,理由是:“书记刚到任,希望多了解情况后才做访问。”张春贤,一位当过“工、农、商、学、兵”的平民书记正悄悄在湖南这片土地上扎根。  相似文献   

18.
杨鲁安先生是当代誉满海内外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和收藏家。崔陟先生说:“他的字个性非常鲜明,无拘无束而又尽在法度之中”“他是诗人,每当外物激发灵感,便有小诗悄然从心底涌出。这可从他的书法作品里窥见一斑。”“他是京剧的名票,常以黄钟大吕般的净角唱腔,像金石坠地一样,铮铮有声,难怪人们一再地称赞他说,真是‘无私即是慷慨!’”见过杨  相似文献   

19.
人物     
《中国残疾人》2014,(8):12-12
关于残疾人的人物报道,很多年前我曾向一位老领导发过牢骚:“为什么都是写成一个模样出来见人呢?”他听了哈哈大笑。说:“‘见人’这个词用得好。”  相似文献   

20.
拒绝诱惑     
今天的社会五光十色,有很多东西都非常诱人。金钱、美色、荣誉、官职、权位乃至房子、车子、美酒佳肴等等,无一不具有撼人心魄的吸引力。面对种种诱惑,有人拒绝了,有人接受了。我以为,清廉与腐败的分野就在这里。 历史上的清官大都有拒绝诱惑的过硬本领,以其高尚的品格,成为世人战胜诱惑的楷模。东汉杨震面对暮夜送金的王密,道出的是:“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