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群众》2021,(9)
正产业链畅通是经济循环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全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加上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竞争将更加激烈,江苏要积极作为,在应对风险挑战当中创造机遇,在保证上下游产业链安全的同时,实现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全产业链的理念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为付  陈启斐  潘茂启 《群众》2020,(18):27-28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我省发挥县域经济和产业高地的特色优势、构建省内多级产业梯度结构、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契机,强化产业韧性,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这将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全球贸易战叠加上此轮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冲击及破坏最大。  相似文献   

3.
周志莹 《群众》2020,(16):47-48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在全球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全球经济遭遇罕见的全面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几近“熔断”,给我国外贸外资发展带来一定压力。江苏作为开放大省,不断提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能力,以更高层次开放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追求提升开放发展的结构与层次,完善国际化发展的环境氛围和体制机制,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吴国玖 《群众》2021,(5):13-1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当前应对全球经济低迷、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发展不确定性增大等外部环境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国作为巨量经济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转型发展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开放大省,要服务好全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5.
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浙江应紧紧围绕建设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目标,从长远战略角度谋划布局,坚持创新、改革、开放,从机制、技术、政策等方面做强长板、补齐短板,塑造产业链竞争新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李俊 《人民论坛》2021,(2):12-15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但这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对开放水平和开放质量的更高要求。要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努力推进开放战略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主动参与国际经贸治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蒋伏心 《群众》2021,(3):39-40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导读     
《台声》2020,(17)
正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不可避免。"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链接"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和关键节点,也是促进"双循环"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和重要战略举措。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的贸易形势,西部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从创新融合、深化改革、优化结构、通道建设四个方面持续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康 《群众》2020,(18):22-23
基于国内发展形势和国际发展大势,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事关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开放大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和条件较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理应思考在前、行动在前、贡献在前。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北京观察》2020,(9):4-5
北京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1+3”政策体系9月5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召开"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并致辞。吉林指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发展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倪红福 《人民论坛》2023,(17):70-77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面对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要加快推进高质量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供给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形成全球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开放型市场主体,是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实践者、推动者,在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美国抑华的双击,开放型市场主体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激发开放型市场主体活力,我区必须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力争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紧抓全球产业东移机遇,加速培育跨境产业集群。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割裂和重塑,推动世界制造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大循环主动脉,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擎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先行者、排头兵,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成为集聚高端要素、汇集高端人才、培育高端产业的高水平开放平台;通过打通多式联运瓶颈,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放大科技创新外溢效应,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打造国内大循环建设的重要连接点、国内国际大循环的核心交汇点。  相似文献   

16.
高兰芳 《桂海论丛》2021,37(1):23-28
在新发展阶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发展阶段是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所处发展方位的重大判断,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新发展阶段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抉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总要求、把坚持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把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战略方向、把坚持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是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恢复持续稳定发展态势,但依然受到全球疫情不确定性的冲击。疫情以来,数字经济顺势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将为“双循环”新格局注入新的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作用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在厘清二者基本逻辑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企业财务转型的现实路径,提出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赋能,企业财务将从共享财务、业财融合、战略财务及数字财务四个方面转型,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加快推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林 《人民论坛》2021,(2):38-4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抓住此次机遇,深挖国内超大市场规模潜力,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以自主创新促进价值链高度化,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永彪  刘晓曦 《群众》2021,(2):31-32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内在要求所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进入新发展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和殷切期许,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中央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基于武汉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湖北发展战略安排中的地位以及其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应从价值链、创新能力、信息化、企业网络结构、产业空间布局、要素支撑等六个维度来具体理解武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武汉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指出,武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支撑在于六大方面,即:孕育孵化新兴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大人才链对产业链的匹配与支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