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科类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农科类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全面提升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文章使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探索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农科类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高校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基层就业价值观、加强对农村基层就业的宣传和指导、增加农村基层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来激发和增强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郭冉  田丰  王露瑶 《中国青年研究》2022,(11):110-119+78
本文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CSS调查数据,分析了2006年至2021年青年就业变动情况,发现青年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就业质量却趋于提高,其变化既有经济社会等宏观因素影响,也有青年就业意愿和择业选择的变化。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及之前青年就业质量提高的原因能够被人力资本要素变化所解释,2017年之后则更多是制度红利和选择性就业的结果,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依然存在,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人口的年龄结构而言,中国社会正在变"老",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未来16年,充分就业仍然是困扰中国社会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解读 全面小康的相关就业指标,分析了我国青年就业面临的"三大难题",研究了完善 现有的劳动预备制度、完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模式、提升青年科技创新能力、 指导青年有序流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翟佳萍 《前沿》2007,(9):107-109
就业是大学生的重要转折,由于各自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专业基础的差异,个人的就业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石玉  刘陆晶  莎日娜 《前沿》2006,(5):206-208
本文从实际调查结果出发,在与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找出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充分分析社会、法律政策及女性自身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缓解和解决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人力资本产权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大学生一直都实行"统一分配"的就业政策,从未出现所谓"大学生失业"的现象。从1995年开始,我国对大学生就业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由"统一分配"改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角度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现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研究"调查数据,探析家庭因素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支状况与理想工作单位性质存在一定的关联,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毕业后更想回家乡所在省份工作;家庭收支状况与创业比例呈正相关;内向等性格特征影响其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建议应从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角度出发,采取多阶段、早介入、走出去的全方位精准帮扶方式,促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面临的现状方面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正就业和社会保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于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并作出了重大改革部署。推动就业领域改革,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两个机制"、健全"两项制度"、完善"两个体系"。建立"两个机制",就是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健全"两项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优质人才辈出,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就业已不再是一种谋生方式,尤其对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方式、就业取向已经成为他们精神认知和行为模式的一种叠合表现,他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体现等。鉴于此,文章从就业价值观层面概述了价值观与就业价值观的含义,梳理了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生成过程作出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价值观的引导路径给出了参考性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出现“考研热”“考证热”“考编热”“慢就业”等教育和就业热点现象,就业观念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03—2021年间的10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解释,并分学历层次、院校类型、学科门类、性别维度进行了差异性比较。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毕业生就业观念最突出的特点是偏好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而社会价值一直未得到重视。第二,2003—2021年,毕业生就业观念呈现明显的变化,对经济价值的重视程度超过个人价值。第三,就业观念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博士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硕士生更看重经济价值,本科生较看重个人价值,专科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毕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人文学科毕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社会学科毕业生更看重单位性质,理工学科毕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其他学科毕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男性毕业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和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精准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其就业、择业、创业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相契合、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文章强调了精准就业导向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首都高校适应社会需要、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素质、强能力人才供应的大问题。为此,民盟北京市委2006年对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应届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观念、单位需求状况、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职位适应状况等,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心理资本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心理资本的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即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并分析了心理资本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论述了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心理资本各组成要素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由学校走向社会的系统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素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择业观念、就业储备、就业政策等。从就业的实现到未来的职业发展,需大学生本人、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四方做出不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产生背景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恩平  牛冲槐  郭伟军 《前进》2009,(11):36-38,5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又一重大就业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研究,大多数学者分别从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大体上有三方面的归因:从需求角度看,是就业岗位总量不足和结构偏差;从供给角度看,是就业观念、就业偏好影响与就业能力不足,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率较低,就业形式多样化,影响因素多元化,就业意愿和预期偏高,就业行为不太积极,未就业毕业生希望继续得到母校帮助.大学生要提高就业能力,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政府要完善就业市场环境,以共同推动大学生成功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8.
解决好国民就业问题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发了来自政府、社会与学界等不同方面的关注和思考。事实上,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也似乎被赋予了更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就业主体之外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是制定相关公共政策的关键。从就业主体之外寻找就业难问题的根源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知青返城可以算作我国的第一次失业高峰,20世纪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是第二次失业高峰,而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则引发人们产生了关于“第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就业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因此,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帮助大学生成功择业、主动适应社会、成长成才,都是非常必…  相似文献   

20.
《就业与保障》2005,(4):10-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制度正在不断改革和日趋完善之中,与之相应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已初具雏形并不断走向规范。对于面临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来说,只有从宏观上对就业制度和就业市场有所了解和认识,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