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力推进,贵州民生"短板"在不断补齐,一系列民生关切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感知、得实惠的民生福祉。而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备受关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贵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之所兴在顺民意。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治安等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努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享有的收入更加稳定、就业更加充分、教育更加满意、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社会保障更加可靠、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关键之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答卷"硕果累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3.
幸福答卷     
<正>世间之事,民生为大。民生稳,民心就稳,社会就稳。落实民生清单,增进人民福祉。不断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贵州一以贯之——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提质扩能40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造提升50个标准化养老院""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建成省地质博物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6.8万户,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3万个"……2021年,贵州落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想方设法增进民生福祉,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老百姓满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8,(5)
正今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推进11件更贴近民生的实事,让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群众,切实增强全区人民群众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11件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具体包括: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新增100个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的贵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教育,这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贵州人民的殷切期盼。由此,一项决策推向前台:实施教育"9+3"计划,这也是今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普通高中在校生、中职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从最难办的事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拓渠道察民情访民意,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梳理确定"民生清单";施行惠民政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徐吉欧 《当代贵州》2018,(51):40-41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改革开放40年来,毕节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毕节市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一件件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构建起百姓幸福指数的“上扬曲线”。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12)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基层党建工作理应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以民生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穿始终。针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改进民生,构建和谐校园,长沙环境保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7,(7)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始终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积极回应全省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特别是过去五年,我省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惠民举措层出不穷,扶贫、就业、养老、社会救助、安居工程等一个个民生实事,绘就了一幅共享发展、温暖多彩的动人画卷,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0.
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营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牵引,积极搭建学史力行、以学促干平台,激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在实干突破中践行初心使命。聚焦民生短板,为群众送真情。深化"两个走进"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结对联亲"大走访,1.2万名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联姻",解决困难7400余件。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10张清单,市级层面顶格推进397项民生难题和54项重点民生项目,各级党组织立行立办1800余件,群众关心关注的"三医联动"改革等民生实事取得积极进展。完善困难党员群众救助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10)
<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最厚重的发展底色,最温暖人心的主题。"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要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的深情嘱托、谆谆教诲是对草原人民的亲切关怀,也是对我区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12.
正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紧盯群众看病就医的闹心事烦心事,认真搞调研、找差距、抓整改,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坚持问题导向、摸实情。按照"四个围绕",结合职责精心选题,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从整合县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  相似文献   

13.
杨刚 《当代贵州》2020,(15):16-17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实事,多年来贵州一以贯之。"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履行好政府保基本职责,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这是贵州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1,(6)
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为群众办实事,贵在服务群众作风实。  相似文献   

15.
正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才能有效改善民生。民生事务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投资巨大,比如2012年贵州省完成各类民生支出达2157.04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8.4%;2013年计划投资550亿元为群众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际投资70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8%。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要以‘马不停蹄’的步伐改善民生,采取  相似文献   

16.
覃淋 《当代贵州》2021,(14):6-7
贵州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将民生工作作为检验人民幸福指数的考核目标,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需要在抓好正规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同时,更加凸显检察机关的人民性与群众性。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两年来,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多措并举,在"关注民生,走近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中,努力探索破解民生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取得了实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赞扬。  相似文献   

18.
正为职工子女新建幼儿园是六师共青团农场纳入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目前,该场2013年为民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2013年,该场经过广泛调研、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当年为民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投资650万元对场部老旧小区8公里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和维修,对14栋旧楼房进行外墙保温改造;投资380万元改造供水管网和水厂;投资867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投资300余万元在场部10公里主干道安装路灯;投资800万元在场部栽种各式风景树  相似文献   

19.
民生幸福     
《唯实》2014,(10)
正作为苏州的人口密集区,姑苏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民生工程有:解放新村、梅巷等危旧房改造;"银龄乐"养老工程,其中"虚拟养老院"服务老人总数已达8841户13000余人;区市民活动中心改造工程,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群文创作中心;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开展集团化办学、新增学位近2400个,成功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相似文献   

20.
民生有民声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所指。更好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都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各种风险挑战,贵州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年初规划的各项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