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闻博览     
正汉字里的廉洁文化:使使:从人,吏声,既表使节,又有出使之义。西汉张骞通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人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前往西域。行至匈奴地区,单于将其扣留软禁,并软化拉拢。但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十年后,张骞带领其随从逃出匈奴。大漠戈壁,飞沙走石,风餐露宿,备尝艰辛,沿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徐福东渡的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宁波文化研究会于6月30日发函邀请我于7月12日参加徐福问题座谈会。我于7月30日收到邀请信,写文章已来不及,只好谈几点看法。 一、徐福东渡是史实还是传说? 徐福东渡应是确凿的史实。徐福东渡之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有三处提到此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也记述了此事,同书《封禅书》中虽未提到徐福之名,但讲到秦始皇想求得海中三神山之奇药,并说“方士言之,不可胜数”,方士应包括徐福。与司马迁同时代的东方朔在《海内十洲记》中也记述了秦始皇遣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世人无不知晓,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特色也成为从汉到明23史修史的典范。如今,又一部继《史记》精华、承明清民国通史演义文学之后,被学者、读者誉为“二十世纪史记”的首部长篇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倾其全部心血写成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典籍,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其开创的纪传体成为《二十四史》的范式.《史记》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它的问世,把历史散文推向了高峰,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出生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是一个信奉黄老思想的史学家.司马迁从10岁开始背诵古诗,20岁到各地游历,"行万里路",见多识广.司马谈临终时,希望他继承父业,"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司马迁奉父之遗命,开始写作《史记》.后因遭遇"李陵之祸"被处以腐刑.  相似文献   

5.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精心之作,其内容千汇万状,将“天时、地理、人事、物情”熔于一炉,“历历如指诸掌”[1](P729),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广泛赞誉。关于《货殖列传》的研究,学者们已经从经济、地理、军事、伦理、文化地理学等不同视角出发,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拟从风俗史角度入手,旨在考察《货殖列传》对全国各地社会风俗的建构之功及其在中国风俗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一、《货殖列传》对社会风俗史的建构司马迁是博学通识的史学家,他撰写《史记》,创造性地运用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体相互配合的表现形式,以充分反映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经世的传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史记》是为了“述往事,思来者”,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重视史学述往鉴今、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古往今来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7.
翎子 《实践》2006,(3):46-46
“堑山湮谷,直通之”,是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中对一条伟大道路的描述。这条修筑于2000多年前的大道,出秦都城咸阳以北50公里云阳城(今陕西淳化县北)的甘泉,沿陕西旬邑、黄陵、富县、志丹、安寨、榆林,进入鄂尔多斯高原,经伊金霍勒、乌审、东胜、达拉特,抵达九原郡(今包头麻池古城遗址)。史籍称其为直道。司马迁说,此道“道广50步,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古闻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在《史通·杂说上》指出:《史记》“虽叙三千年事,其间详备者,唯汉兴七十余载而已”。其意是说,太史公治史于当代用力最勤,用笔最详。有的学者据此分类统计,发现司马迁在总数130篇的《史记》中,用了半数以上篇幅记述耳闻目睹、时近迹真的当代史。其中,完全写西汉史的51篇,重点(或大部分)写西汉史的15篇,两者相加共66篇。由此可见,司马迁不仅是纪传体史书的开山,而且是治当代史的始祖。  相似文献   

9.
对《春秋公羊》学的评说是叶适评说经学典籍及其学派的重要内容。叶适对《春秋公羊》学的态度是基本否定的。他认为:《春秋》三传,唯有《左传》有其实,《公羊传》则是"空言"的浮妄之说,故多不合于《春秋》之意;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学的最重要代表,其说肤浅妄意,他不是治而是乱孔子之书;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春秋》的论说,本于董仲舒,故多不得《春秋》之旨。叶适的这些评说贯穿着以"实"反对"空"的根本观念,带有"六经注我"的色彩,这是叶适用以建立自己思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史记》是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它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征和三年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人们公认的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班固的《汉书》鼎足而立的三部大书,位列《二十四史》第一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毛泽东一生喜读《史记》,他不仅研读《史记》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具,而且善于从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中以史鉴今,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于指导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确实是空谷足音,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1.
正盘活历史人文资源,注入现代生态文化,黄平在全域旅游探索中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且兰文化品牌内涵。激活传统续接千年文化黄平历史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且兰文化。作为与夜郎齐名的古国名,"且兰"一词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清代王孚镰在《牂牁江辩》中指出:"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且兰国都遗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0,(4):47-47
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孔道。汉代开辟了西域的通道之后,就在玉门关以东置驿,玉门关以西列亭障。居延汉简《道里簿》中详细记载了从居延经河西走廊沿丝绸之路陇西段北线到长安的30多个驿站的名称。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社会稳定,交通畅达,"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唐代驿传制度更为完善,设有馆、驿、舍、亭、店等服务设施。史书称:"出西京(今西安)安远门,西至凉州(今武威)至西域诸属国,凡一万二千里,沿途设驿,供行人酒肉"。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记录敦煌东  相似文献   

13.
《史记》     
正《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  相似文献   

14.
《史记·管晏列传》写了两个春秋时期的著名宰相——管仲与晏婴的故事。初读的时候,还以为司马迁将管仲与晏婴合传是因为二人皆是有功于齐的名相,后细细品味,方悟出司马迁之深意。  相似文献   

15.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出自于《史记》.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这句话原指人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由于自然规律超出人的意志、不可改变,具有绝对性,所以“顺之”、“逆之”的结果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保存了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诸多军事思想,也折射了司马迁的军事观点,两者构成了独特的《史记》军事思想.本文试从十个方面对《史记》的战略战术思想进行了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语录     
正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西汉·司马迁《史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荀子《荀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东汉·班固《汉书》)  相似文献   

18.
据司马迁《史记》载:汉高祖垓下之役,摧毁了项羽的主力部队,逼得这位百战百胜的“西楚霸王”饮剑乌江,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似乎是“狼烟已熄”了,静  相似文献   

19.
一代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宏伟巨著——《史记》以其面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兼收并蓄的学术胸怀体现了当时历史研究的最高成果,而其经济思想被后人出于各种目的、各种角度反复论说,至今不衰。司马迁经济思想内容庞杂,其中商品经济思想是历来争论最多,也是最能体现"成一家之言"的著史宗旨的一部分。本文试图在概述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司马迁商品经济思想中的几个经济原则,从而考察其历史意义。一《货殖列传》是一篇名副其实的以"富"字为主要线索的经济学论文。其中司马迁对商品经济若干原理进行了具体的阐发,诸如商品生产和交换、商品流通中的规律以及私人工商业者及其活动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20.
清官死后     
乃斌 《党建文汇》2002,(6):35-35
诽谤木 又叫“华表木”、“表木”,相传是中国最早的举报雏形。据司马迁《史记》卷十《孝文纪》记载,远在5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就立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凡政有得失,民皆可书于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