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过程是多重张力催生的结果.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纠纷,有助于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嵌入性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的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政府—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发桂 《唯实》2011,(8):81-85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过程是多重张力催生的结果。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纠纷,有助于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嵌入性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的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政府一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5,(4)
中国能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首先厘清理国家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视角来看,提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逻辑必然是为了回应传统公共管理范式与时代的不适、促使国家职能回归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与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要始终坚持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必须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当代中国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是治理主体共识的缺失、既得利益集团的危害、精英的共谋,应对困境的基本路径是要重构政府、社会、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邯郸市复兴区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网,织密大党建基层治理网,铺就"红管家"服务网,为扎实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构建区域大党建格局网,凝聚共驻共建新活力拓展社区大党委涵盖范围,坚持"党群共建、区企共建,纵向联动、横向联办",按照驻区单位、分包区直部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沿街门店等分类,将社区力量全部纳入联合大党委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5.
网格化管理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在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受政府本位与制度惯性影响,网格化管理功能泛化、运作行政化等问题日益显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社区治理行政化向社会化的转向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即构建社会要素、社会系统与政府协同互动的社会运作机制。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尝试以"党建引领、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支撑、多元化服务、系统化治理"的网格化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实现了资源上下链接、力量内外联结、服务多方协同。但"一核四化"模式仍需正视潜在风险,通过进一步完善主体结构、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提升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如今在丹东市元宝区流行这样一句话:"难事急事不要慌,有事就找网格员。"2020年以来,元宝区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为目标,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主线,着力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做到党委政府"一网指挥"、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基层治理"一网统管",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渝北区龙溪街道秉持"和合故能谐"理念,把握基层社会治理"问题、需求、目标"三大导向,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社区倾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寻求政府治理和社会协同、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出一条互联互促、文明双向、和谐共生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郝丽  崔永刚 《探索》2015,(1):89-92
实现现代国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政党的治理现代化,而执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其中的三个重要部分。科学分析执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与目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执政党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党和国家、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目的是建设现代治理型政党;政府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人民的关系问题,目的是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社会组织和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关系问题,目的是构建现代治理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社会治理主体合作共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需要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协同的制度化建设。一、完善社会治理的党委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