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米  马乔 《新湘评论》2020,(3):26-27
前不久,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推荐的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获评“2019非遗年度人物提名”,成为湖南唯一获奖者。这是对其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褒奖。自2015年郭存勇创办雨花非遗馆至今,35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传承人在此聚集。近两年来,雨花非遗馆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搭建非遗人才孵化创新平台,以“非遗+旅游”等模式帮助传承人走向市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非遗高地、文化胜地、人才福地、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松  徐静 《世纪桥》2023,(11):79-8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其中深挖思政元素,汲取文化基因,不断深度融合,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基于此,首先从实践育人角度入手,以暑期社会实践为抓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组织青年大学生走访调研“非遗”文化,访谈非遗传承人,了解新时期“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探索“非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路径,最后分析得出“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探索。通过实践育人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时代意识和使命担当,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8.
正仙游作为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仙游传统非遗文化异彩纷呈、各具魅力,有传承千年的游灯之盛,有精益求精的仙作之巧,有源远流长的九鲤之梦,有古朴优雅的戏剧之美,有独具风情的歌舞之韵,构建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中,枫亭元宵游灯、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先后于2006年、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  相似文献   

9.
我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灵魂,是地域最具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文化资源,因此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省在非遗保护方面虽取得一些成就,但与居于全国前列的浙江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借鉴浙江经验,做好我省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它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助推器?本课题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6月,婺源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该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华龙徽雕、朱子艺苑、"非遗"展示馆,观看了徽剧老艺人恢复剧目排练、2012级徽剧班教学成果汇报,以及召开座谈会听取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负责人等进行了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非遗法》贯彻实施情况,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一、主要成效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非遗法》,在宣传学习、建章立制、"非遗"普查申报、传承队伍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保护传承基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11.
自21世纪开展"非遗"普查工作以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正在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强烈兴趣和多方关注。如何让民族民间文化百花常开常艳,更加绚丽多姿?我几番思之,随意言之。花朵与根脉。"非遗"有诸多表现形式,比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组成了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百花园。而每一朵花的下面,都牵连着自己的根系。这根系就是民间信仰。举例而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同心县文化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恪守公益文化性质和社会效益第一原则,围绕一条主线,即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立两个体系,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培育三种精神,即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四项建设,即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品牌建设和机制建设。先后荣获同心县"文明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和自治区文化厅"非遗"保护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不久前印发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坚持历史主叉的分析方法,以中国文化发展的复杂过程为背景,着力从"民族性与开放性"、"中华文化传统"、"传承与创新"."认知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和谐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作用.关于"民族性与开放性",文章以抗战期间形成的"文化统一战线"为主要背景,着力说明抗战文化对五四文化的反思与发展,论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性.关于中华文化传统,文章将"和"与"中"视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认知取向,同时论述了庄子"以耳而合欢,以调海内"的思想,并且使之与中国近代调和思想相联接,厘清中国"和谐文化"的发展脉络.关于"传承与创新",文章从中国近代思维切八,强调要正确理解新旧关系与新旧调和.关于"础n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章认为要紧紧围绕着和谐、包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化的角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必要。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进步之灯。第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崛起之基。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促进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民俗技艺以其独特的民间技艺魅力代代相传,但在当前很多民俗技艺正面临着传承人断层、传承体系混乱、表演技术更新缓慢等严峻的传承危机。随着非遗"档案式"保护热潮的兴起,对民俗技艺的保护应努力做到:发掘其传承谱系,为非遗传承人"编家谱";整理其表演形式与文化情境,建立非遗保护项目的"大档案";民俗表演景观化,打造非遗保护的"景观档案"。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婺源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该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华龙徽雕、朱子艺苑、"非遗"展示馆,观看了徽剧老艺人恢复剧目排练、2012级徽剧班教学成果汇报,以及召开座谈会听取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负责人等进行了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非遗法》贯彻实施情况,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非文字形态性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口传文化因此比较发达,其他传承扩散方式也被采用。随着与外界交流的扩大,哈尼族传统文化在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的本意即传承文化,使人之道——人之为人的生命准则——成为人的生命准绳,传承于人群繁衍。人之道是文化的核心,也是人的终极真理,最适合承载于宗教信条。众多文明都孕育于宗教,而中国文明是唯一的非宗教性文明。儒学先哲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人成长于文明,人之道逐步融入意识,只需启发、巩固、强化,使之成为人的生命准绳。文化的危机与困惑导致道德的危机与困惑。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缺乏文化自觉,道德教育变相成为科学教育,只传授道德知识,缺乏实效。自觉中国文化传统,解放思想,超越现代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重新建构中国知识体系,确立传承中国文化的道德教育理念,才能根本解决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使当地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文章聚焦我国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通过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指出振兴蜀绣、推动失业群体居家灵活就业的机制与意义,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乡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