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中国年轻人的现实生活正被微信这样一款免费通讯应用程序解构,试图通过碎片化的时间管理构筑起无数个隔山跨海的网络集群。当你忙于工作与学习,是否关注到自己的父母所经历的这一场生活变革?微信江湖里的幸福和烦恼,有你,有我,也有我们的父母。微信为父母带来了哪些"福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定国1964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青年报》4月12日刊登乔杉的文章说,如今"啃老"被网友细分出了一种类别——"陪伴式啃老",指子女表面上看是在老人身边生活,似乎能更多地照顾老人,实际上自己的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很多问题一旦标签化,也就可能走向简单粗暴,而走进丰富的现实,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这里不妨讲件事。有一位算是成功人士的朋友,父母住在老家的城市,而自己在另外一座城  相似文献   

3.
一、官僚士大夫之孝唐代官僚一般衣食无忧,他们尽孝的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最常见的情况是他们愿不愿意暂时或永久放下手中的权力,在家庭、父母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他们能否正确地估价自己,直面自己的良知,在官高位尊以后仍一如既往地"善事父母"。本节拟以"侍亲"及"丁忧"为中心,大略考察唐代官吏的孝行为。  相似文献   

4.
谈谈“孝”     
老骥 《前线》2016,(10)
正重阳节将至,我们来谈谈孝。孝作为最根本、最原初的人伦大要,是人类共有的美德。我们都知道中国人重视孝,认为"百善孝为先";西方人同样也重视孝,只不过因为他们在经济水平、文化模式、社会保障制度上和我们差异很大,所以日常的尽孝方式和中国表现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5.
正父辈之爱似我们身上温暖的外衣和贴身的背心,如影随形,丝丝环绕。从父亲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尽孝的幸福,也汲取到了爱的力量。奶奶今年93岁,心智清明,健康和乐。爷爷于2010年才去世,享年91岁。初识我家的人,知道后都说:你家真是好福气,老爷子、老太太如此高寿,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熟悉我家的人都夸老太太真是福气好,儿子仁孝照顾周全,老人安享晚年。而对他人的议论,父亲却很淡然道:照顾好父母,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在父母有生之年,当儿女的能多陪伴一天,多尽孝一刻,就是他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光。父亲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他今年已是  相似文献   

6.
面孔     
《廉政瞭望》2012,(11):8-8
陈录雪:没钱也要尽孝成都双流县今年60岁的陈录雪几年前买来一辆二手轿车,改装之后,带着99岁的母亲周游全国。据了解,陈录雪是退休员工,妻子没有工作。他表示,"不能因为自己没钱就不尽孝,如果等到我们变成有钱人再尽孝,可能父母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7.
百善孝为先     
正古有王祥卧冰求鲤,今有白永皓背母上学。孝敬父母,友爱兄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白永皓用行动践行了这一点,给我们年轻人做出了榜样。古人云:"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侍奉父母是最重要的事,守护自身的善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正《诗》(《大雅》)指出:不要忘记你的祖宗和父母,这是人生最需要修养的道德。从说文解字上看,"孝"字为子女把老人扛在肩上,"道"是人扛着脑壳走在路上,将"孝"与"道"一结合就是挑着父母走在大路上,此为人间正道。一、孝敬父母要有良心不同的老人,对子女孝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所有的父母对自己子女的要求最起码有两点是相同的,一点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各位青年你细听,厚养薄葬记在心; 父母活着要尽孝,死后奢华不必要……" 这是陇西县潘映海老人为传播精神文明所说的一段儿快板.  相似文献   

10.
“百善孝为先”。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的观念最早形成在殷代,是作为祭祖的形式出现。周代以后,“孝”的观念弥漫日甚,“孝”的精神普遍反映到先秦诸子的学说中。《老子》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可见孝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最重视孝而又有完整系统的孝道理论的,当是儒家。《论语》中直接论孝共10处,另有多处虽无孝字,却是论孝名言,如“事父母,能竭其力”。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而“孝悌也者,是为仁之本欤”,足见“孝”在孔学体系中的根本地位。  相似文献   

11.
孝,无疑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力量的一大核心。在我国历史上,关于孝的至理名言不胜枚举,关于孝的动人传说家喻户晓。孝,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标尺。鸟兽尚知反哺,何况我们这些身为“万物之长”的人呢?孝,是一种道德观念的自律。父母养育恩情深似海、重似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涌泉相报呢?孝,是一种社会和谐的维系。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社会,能充满爱心与祥和。孝,也是一种法律规定的责任。从古时的“忤逆”之罪到现在的赡养义务,孝已成为每位公民不可推卸的天职。 但什么样的观念与行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孝呢?是如古时“二十四孝图”所描绘的近乎愚的“孝顺”,或是如老人身后奢办丧事的“孝心”,还是如甩给父母一把钞票就万事大吉的“孝行”?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我们当今之社会又该需要何种“孝道”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学者们讨论的情况述要分析如下,以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重要的规范,在所有的道德和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尊老爱幼这一优秀的传统美德简约地归结就是"孝"与"慈"两种思想。传统意义的"孝"更多地是指"能养"父母长辈,而今天的"孝"则不仅是侍  相似文献   

13.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大戈壁上的试飞现场,夏日骄阳似火,预警机封闭的机舱内,温度达到了40多摄氏度,在里面工作就像是蒸"桑拿";冬天滴水成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即使裹着羊皮大衣也瑟瑟发抖。"我这一辈子,已经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此时回头看,人生在世,无非是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把这件事和为国家作贡献相连,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  相似文献   

15.
正以前没有网络,不玩微信,老年父母没有什么娱乐与寄托,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子女身上,让子女"压力山大"。自从有了微信,与子女联系方便了,老年人自得其乐的同时,注意力也部分转移了。不过,也有一些子女对父母玩微信多有微词,有的在微信上对父母爱理不理,有的干脆"屏蔽"了父母,这很不应该。教会老年父母用微信,不因老人啰唆而厌烦,也是一种现代孝顺。  相似文献   

16.
正看到这几颗熟鸡蛋,我觉得我这两年中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郝金龙郝金龙到金山嘎查扶贫已经整整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最让他感动的一件事就是,他做完手术刚回来,有老乡在他住房的门把手上挂了一袋熟鸡蛋。郝金龙说:"看到这几颗熟鸡蛋,我觉得我这两年中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7.
正王俊说:"我这一辈子不想其他的,只干一件事,就是为老服务,让更多老人感受到吾家乐宝带给他们的幸福新生活,一个带着希望,带着梦想温馨又从容的夕阳生活。"在往返于为老服务的道路上,她乐此不疲,在她的带领下,新疆汇丰城投集团吾家乐宝养老总院在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荣获"师市为老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师市"工人先锋号"、她本人也获得"准  相似文献   

18.
<正>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李登海正是这样做的。"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要为国家增加玉米产量,让中国拥有玉米高产的核心技术。"践行这句话,让他享有了"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美誉,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也荣获了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相似文献   

19.
正"孝老爱亲、尽孝讲和、孝行天下"是"孝德文化"的具体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实施"孝德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年轻员工敬孝、履孝,敬业爱岗、爱家爱企,增强责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神华宁煤集团煤炭化学工业分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在借鉴、尝试推行"感恩"文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孝德文化"工程,使企业文化的模式和体系更为宽泛,也使孝亲、谦和、感恩、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共享度和共存度也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奇才中的带色隐患张天成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铜锣寨后村,父母是卖菜的,家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却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张天成很聪明,虽不太爱说话,但遇事时鬼点子特多。在学校,张天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前3名。从小学到高中,他只有一件事让父母烦恼,并因此被父母吊起来暴打过一顿。有女孩找上门来,说怀上了张天成的孩子!女孩说天成又和别的女孩好上了,她不想活了。父母苦求加花钱终于摆平了此事。事后,张天成被父母打得死去活来,他却没哭一声,也没认一句错。父母便断言:“你小子早晚要栽在色字头上!”也算一奇,张天成从初一到高中,日记上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