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新基建中的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都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连,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与平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新基建尤其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应急状态下智慧城市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4月,  相似文献   

2.
张璇  席敏 《半月谈》2020,(7):10-11
疫情之下,稳定经济增长成为当务之急。新基建作为有效政策举措,成为经济热词。那么,新基建究竟新在哪?又应该怎么建?新在哪?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时间,新基建备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0,(12):4-4
当前,新基建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热词。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陕西考察时,对加快推进新基建提出明确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党中央密集部署之下,新基建进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强调,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显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时不我待,是加快城市经济复苏、安全防控、智慧治理的新契机、新抓手。针对疫情防控、城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短板,应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源。  相似文献   

5.
张宁 《群众》2020,(12):17-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最近发布的全国首个新基建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江苏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为86.3,仅次于北京、上海。经过多年布局,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拉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坐落在南京江宁未来网络小镇的紫金山网络通信与安全实验室,正在为国家网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地基。其与5G、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一批未来科技产业和项目集聚在一起,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峰、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策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器"。如今新基建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标准和规范、数据共享、市场准入、资金、用地等政策瓶颈亟待突破。必须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激发新基建强大势能,使其成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转换新旧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5G、大数据r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发挥了巨大作身。加速希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中国实现雜鹏目标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以来,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到要加快"新基建"建设步伐。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所在,而5G则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一、加快推进"新基建"正当其时。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考察山西时强调,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以5G网络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9.
孙克强 《群众》2020,(12):13-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这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此前,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并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我们应切实加快推进新基建,争取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是实现经济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长江经济带内11省市2003-202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本文实证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三类“新基建”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类“新基建”都对创业活跃度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2)比较来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创业活跃度的促进效用最强,其主要的影响机制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便利了信息交流互动,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3)按照市场化指数高低对11个省份所做的分类检验显示,“新基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明表现出了更强的创业促进效应,这意味着加强市场化改革是进一步发挥“新基建”创业促进效应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袁小慧  范金 《群众》2020,(8):30-32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场上,经过艰苦努力和巨大付出,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这场战役的攻势日益增强,振兴经济已成为当下工作的重心。然而受疫情影响,消费这一增长动力的恢复尚有待时日,出口因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全球经济动荡也同样受到制约,于是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为代表的投资成为疫情下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重要抓手,频繁出现在各级政府决策中。  相似文献   

12.
李红娟 《群众》2020,(12):11-12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并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如今,新基建正被视为一种创新投资,代表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不仅为数字经济发展铺“高速公路”,更能让其它各个产业都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快跑。为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应结合新基建的特点与地方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扬长补短,加快推进,争取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苏瑞娜  晁先锋 《群众》2020,(12):15-16
当前,探索以新基建为发力点的经济增长模式,加速推动新基建项目落地达效,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就是为海量数据流动提供更为有效的基础设施支撑。近期各地积极推进的新基建基本围绕着以5G基站、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而展开。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对技术、人才、投资、治理等方面要求更高,这也为各地推进新基建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林康  李亮 《群众》2020,(9):30-31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兴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愈发重要。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决策部署,以新基建引领和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稳定经济增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新基建是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作为底层科技支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技术新,新基建的"新"还体现在项目载体新,项目间边界趋于模糊,具有较强的叠加性、共享性、交叉融合性;投资主体新,鼓励多元化市场投融资主体参与,政府发挥托底作用;服务对象新,旨在促进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0,(15)
正"新基建"对国民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在短期内助力稳投资、扩内需和增就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基建"被首次提及,"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亦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  相似文献   

17.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打牢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示范区创新创业,同时优化政策体系,加强各部门服务联动,合理布局新基建,推动中西部地区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段文斌 《人民论坛》2020,(14):86-89
新基建在短期可以刺激和拉动投资,更好地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在中长期可以提高生产率,增加供给,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会产生长期效应和发挥长远影响。但新基建并非是应对疫情冲击的"特效药",而是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契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平新乔 《人民论坛》2020,(14):24-26
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只是一次外生的自然灾害,美国欧洲股市下跌还不是一场金融危机。事实上,人类就是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灾难的过程中,迎来了从"接触经济"向"无接触经济"为主的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贸易、物流网络的更新,也是一场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疫情会带来全球竞争力的重新排序。我们要基于"无接触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常如平 《群众》2020,(12):5-6
2020年3月初起,新基建火爆全国,中央和地方加紧政策酝酿和密集部署,重视程度空前。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江苏要紧抓历史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力新基建,向数据要效率,综合施策,以“新”字破题,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