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州这座繁华的都市之中,有座占地7300多平方米的千年古刹,这就是曾列入广州10大旅游美景的“六榕寺”。六榕寺是海内外闻名的佛教名胜古寺,寺内宝塔巍峨,树木葱笼,文物荟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花塔、古榕、碑石、墨宝——六榕寺的山门对联,短短的十四个字,记载了两位不同时代的著名文人与六榕寺的一段因缘,也记载了六榕寺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这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Z1)
正三九节气的第一天,天气却没有想象中的严寒,微风习习,阳光暖暖。我和驴友们结伴来到了间山森林松园。间山,全称"医巫闾山",满语是"翠绿的大山"。近几年,从义县境内到北镇,闾山野线穿越过好几欢,也曾穿越到景区里面,但每次都是行色匆匆,没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闰山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阳光正好,我们要慢慢走、缓缓游了。间山山门很有特色,细细观察,就能发现设计的匠心之处。中间两根门柱顶部各装饰着一只"啸天吼",据说这是一种比兽中之王狮子还厉害的神兽。闾山作为北方镇山,把"吼"作为门柱的饰物,也  相似文献   

3.
祖宅与城     
我家那片祖宅座落在丰南市中心。门前马路对面原是一座小庙和几户人家,1976年大地震后就变成了一座街心公园。公园最惹人注目的是抗震救灾纪念碑。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祖宅是个与北京四合院相仿的院落。大门朝东,两扇木质门又高又厚又重,门面上铆了许多铁门钉。门槛儿足有尺  相似文献   

4.
六榕寺,始创于南朝宋代(公元420~479年),自古就是广州名寺之一。在唐、南汉、宋、元各朝时期,六榕寺寺院范围“横直绵亘实逾二里”,殿宇建筑依照丛林格局,座北朝南,蔚为壮观庄严。明洪武六年(1373年),六榕寺的大半寺院被征用,改建为谷仓,规模大减,山门改为东向,后虽有清朝乾隆初年的中兴,可惜在清未和民国初年,寺址一再被削减,又经“文革”冲击,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5.
王宝文 《侨园》2014,(12):31-31
在古书里,经常读到蓟州这个地名,起初不知它位于何处,总觉得是在很遥远的地方。前些日子与朋友聊天提及到此,朋友说我真"奥特",蓟州,就是今天的天津蓟县,因所居的关城距离京津很近,便择日乘车前往了。蓟县有一千年古刹独乐寺,就坐落在城内渔阳古街上。它始建于隋朝,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由山门、观音阁、韦驮亭、报恩院、乾隆行宫、清代民居等组成的庙宇式建筑群。  相似文献   

6.
张衍荣 《侨园》2013,(11):35-35
<正>相信游过金山寺的人,很多会和我一样,那趟佛文化之旅,恐怕此生绝无仅有。那天我们是从扬州过的长江。车一上润扬大桥,我就发现镇江遥遥在望,便忍不住激动起来。啊,久仰的金山寺,终于就要见到你了!不大工夫,我们一行便到了金山寺大院门口。打量这千年古刹的山门,特别是那块蓝底金字、不甚气派的"金山"寺门匾,我不禁暗生狐疑:难道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天下名刹金山寺?怎么看都不像啊!我知道,这是天下风行造假带来的心理障碍在作祟,眼前的金山寺,怎么可能是个"水货"呢?  相似文献   

7.
大连钢厂是一个有80多年历史、2万名职工的特殊钢企业。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在职工中开展了“知我钢厂、爱我钢厂、兴我钢厂”的“知、爱、兴”活动,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我们开展这一活动,是让职工通过全面了解工厂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看到我厂  相似文献   

8.
天维 《侨园》2013,(10):38-38
<正>坐落于辽宁北镇的医巫闾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圣地,为历代帝王将相所推崇和喜爱。远在舜帝时,被舜封为十二大名山之一。自隋朝开始,此山便成为"北镇"的"五大镇山",从而声名鹊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故其声名日隆,一跃成为东北名山之首。它以悠久、博深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而享誉国内外,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初秋去闾山游玩,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刚到医巫闾山脚下,我就被它的奇峰异石所震撼。看上去,山体是由石头和苍松翠柏构成,满山郁郁葱葱。石在树中,树在石中,放眼望去,真切  相似文献   

9.
正老龙口和八王寺是沈阳地区两个知名的本土品牌,老龙口品牌始建于清朝康熙元年,即1662年,迄今三百五十多年。因坐落于盛京(今沈阳)城东内治门(今小东门),皇城东门乃龙城之口,因而御封得名"老龙口";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现为沈阳八王寺饮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由民族资本家集资创办的碳酸饮料工厂,始建于192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汽水生产专业厂,素以"八王寺汽水够汽够味"享誉东北三省。1963年出生的李秀实是这两家企业的董事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7,(11)
正我是沈阳生人,在上小学前,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到四月初一,奶奶就会领着我去大东区小东路逛天齐庙会,已过去80年之久,庙会的盛况依稀可见。天齐庙是一座道教庙宇,供奉掌管人间富贵贫贱、生老病死的神仙东岳大帝,又名天齐神,故称“天齐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建,乾隆、道光、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天齐庙占地13830平方米,山门高大,殿宇辉煌,山门内有钟、鼓二楼,大雄宝殿两侧有阎罗殿,后面有地藏王殿,东侧有地刹即十八层地狱。殿内除供奉天齐神外,还有天齐娘娘、菩萨、四大天王等。东  相似文献   

11.
刘浩 《瞭望》1987,(31)
炳灵寺探胜 为给中国美术全集《炳灵寺等石窟雕塑》卷拍摄照片,我们来到炳灵寺石窟。一行人中,有《炳灵寺等石窟雕塑》卷的主编董玉祥、副主编兼摄影师岳邦湖和责任编辑陈履生。前两位是研究甘肃石窟的专  相似文献   

12.
孙大光 《侨园》2022,(8):6-9
<正>古城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对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有着重要意义。辽宁北镇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素有“幽州重地,冀北严疆”的美誉。这里风景秀丽,俯仰之间必有蓝天,拾级而上可见花朵。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景在城中,城在景中,这便是北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石岩 《侨园》2015,(4):6-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镇,地处辽宁省西部,医巫闾山东麓,面积1694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五大镇山之一,被誉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的医巫闾山即坐落在此。北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4处,市、县级文物134处。近年来,北镇以其厚重的镇山文化根基为出发点,展开对城市形象的全新研  相似文献   

14.
医巫闾山     
《侨园》2015,(4):2+1
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镇的医巫闾山历史悠久,早在唐尧虞舜时期,就已闻名于世。《全辽志》记载:"山以医巫闾山为灵秀之最。"医巫闾山是轩辕黄帝首封的镇山。舜封十二名山时,医巫闾山即为幽州之镇;西汉时,华夏封五岳五镇,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到了明代,北镇已  相似文献   

15.
王宝文 《侨园》2013,(7):49-49
<正>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我徜徉于山海关古城内。迎着细细的雨丝,仰望高耸的城墙和巍峨的"天下第一关"城楼,我期许着透过岁月留下的斑驳印痕,寻找到390年前的遗迹。近年来,笔者在阅读有关关城的文史资料时,发现袁崇焕竟与关城有着密切联系。他曾两度在关城任职经略,当他带着辉煌的功绩和千古奇冤,走进笔者心里时,我为这里曾有过一位抗击外族入侵的英雄而骄傲,更为他的蒙冤惨死而悲愤。我抚摸着城墙上的箭垛,极目向东望去。穿过朦胧的烟雨阴霾,仿佛看到了1622年(明天启二年)正月下旬,明朝与后金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决战,明军惨败。从锦州通往山海关的大道上,到处是败兵和难民。他们哭喊着,乱纷纷地向关内拥来。在呼啸  相似文献   

16.
说“等”     
外地朋友来杭州,总要逛逛灵隐,而灵隐那尊“朝也笑,晚也笑,哈哈大笑”的弥勒佛又总令人驻足不前。对弥勒佛,有人喜欢他笑口常开;有人欣赏他大肚能容,我却觉得挂在那里的一副对联作得好极: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胆相迎。 这对联究竟是赞扬、是揶揄、是嘲讽,见仁见智,人各不同。我看之后,觉得很画出了这泥塑木雕的呆相。你看他咧嘴坦腹,坐在山门老等,可等来了飞来峰寸土片石?反倒使“年少光阴虚度”,成了个无所作为的呆鸟。 说佛、说鬼,其实大多是为了说人。那副对联所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夏天,我在杭州休假,住处离灵隐寺仅有一箭之遥,寺后是杭州的制高点北高峰,登山便成为我的日常功课。峰项有一座灵顺寺,明代才子徐渭赞之为“天下第一财神庙”,寺内供奉的是五显财神。在山巅,我俯瞰杭城全景,自然而然想起一个人,他就是民间称道的文财神陶朱公范蠡。越王勾践困守会稽,  相似文献   

18.
瞭望哨     
《瞭望》1993,(33)
笔者最近在粤东一带县、镇采访,发现不少机关单位门前都立着一对石狮。经打听得知,这也算一种时髦,石狮守门,显得气派威严。问及代价,据说一对石狮价格少则两万多元,多则近十万元。睹物生感,人之常情。依笔者愚见,此种讲究,实无必要。机关单位门前摆上两盆花,或者栽上两棵树,雅致大方,也能过得去,何必非要花那数万元呢?即使有钱的单位,用钱之处还有很多,也不是非要花在石狮身上不可。一些并不富裕的单位,按说更不必摆这种“门面阔”,可是一些人偏不:有一个乡镇,穷得发工资都要靠贷款,还凑了两万多元,千里迢迢从外地买回石狮,安在镇政府大门口。这种追求,是把石狮当门神、财神,愚  相似文献   

19.
心声曜千秋     
赵丽宏 《民主》2013,(7):62-64
草堂生活的安宁,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难得的良好环境。杜甫是一个永不满足的诗人,他总是在寻思着如何让自己的诗歌有新的突破。在草堂,他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新作精心构思,咬文嚼字。一天,杜甫走出草堂,看到门前的浣花溪春潮涌动,水面虽不阔大,水势却汹涌激荡,这使他联想起写诗之道,遂作七律《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头版并排刊登了两幅照片:一幅是在江苏省淮阴市淮海南路,一家高档饭店门前挂着醒目的大横幅,上面赫然写着“大吃特吃赢巨奖20万元”,题为《饕餮有奖》;另一幅是在河南省商城苏仙石乡琉璃河村,一座旧土坯房门前,衣衫破旧的14岁姐姐杨永春把助学救济款让给了11岁的妹妹杨永贵,妹妹激动得哭了,题为《姐姐无泪》。我想,那“大吃特吃”恐怕很少是个人“掏腰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