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来武汉第10天,生活和工作都上了轨道。常规交接班后,正赶上45床要去做CT,因为是危重患者,需要大夫陪同,同组的男大夫没有大码防护服,我就主动要求前去。下了9楼,救护车已等在路边,几分钟后到了CT室。我想扶着她进去,她喘息着说:"不用,你离我远一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耳科专家罗森大夫,1981年10月第九次来华访问时,不幸于11月5日在北京猝然去世,享年84岁。14年过去了,但我记忆犹新。 不久前,我刚接到罗森大夫的夫人海伦·罗森的两次来信。她说,她很想念我和其他的中国老朋友,可惜她今年已经八十七八岁,而且双目几乎失明,不能再来中国访问了,深为遗憾,祝我们大家平安幸福。  相似文献   

3.
2月15日,我在赵大夫的诊所里见到了周姑娘。昨晚,她借宿在一家医院,那有吸痰设备。眼下,周姑娘躺在诊所的床上,一声不响,两只眼睛微微地闭着,只有连接她喉管的吸痰器轻轻地喘息,承受着生命的重负。我理解了赵大夫说的生命第一,不论是规章还是制度,首先要为生命负责。  相似文献   

4.
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北京后海边一个拾垃圾的老妇人,看到一个满头白发、隆鼻、深眼窝的外国老头时,立即走上前,“马大夫,马大夫,您看看我的手?”那个被称为马大夫的人,扶着她的手,戴上眼镜仔细地看了会儿,温和地说:“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等我。”第二天老妇人如约而至,马大夫已经等在那里,他手里拿着药膏、纱布,还有一双手套,极其耐心地教老妇人如何涂药,如何用纱布包好,并嘱咐她一定要带手套。同年10月6日,马大夫去世的第三天,当他的家人准备去医院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时,发现那位老太太跪在了家门口……为所有人看病,是马大夫坚守了一生的信念。马大夫的中文名是马海德,他的中国病人称他为“马大夫”,熟悉他的人叫他“马老”或是“老马”,  相似文献   

5.
水利大夫     
大夫在古代是个官名,和现代人对医生的称呼无关。真要说有点关系,那也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的医官官阶有"大夫"一级。后来这称呼就渐渐流落民间,人们把救死扶伤的医生称为"大夫"了。我此时说的一个大夫,既是一个官"大夫",也是一个民"大夫"。只不过他这个"大夫"不是治病,而是治水。他就是曾任隋朝谏议大夫的黄鞠。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从秦代开始设立,专掌论议。不同的朝代根据自身的需要,可立可废,有点随心所欲的样子,完全取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2017,(5):52-53
残疾人家属说 “我们家长也要学会康复训练的方法,不能完全依赖康复师” (华华母亲):俺女儿叫华华,今年5岁了,长得很漂亮.想当初,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都能说话了,华华还一点动静都没有,领孩子到医院检查,大夫说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当时感觉天都塌了. 听大夫讲,青岛有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推荐我去试试.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一位医务工作 者说起自己的老师丁 秀兰大夫时,不禁潸然泪下。她说,丁大夫的学问、人品令所有的学生钦佩;医术、医德让所有的患者信赖。丁大夫在非典一线以身殉职后,人民医院门外的隔离绳上扎上了许多白花,那是学生们、患者们和许多素昧平生的人们表达的敬意和哀思。  相似文献   

8.
<正>上世纪90年代,一次在与著名科学家严济慈老先生谈话时,严老跟我提起一个人。严老说:"当时国民政府给我和林可胜大夫颁发景星勋章,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只是报上发了消息。"他接着又补充道:"林可胜大夫是协和医学院的。他通过美国医学界同行和美军的医生,为解决抗战急需的药品做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闲聊监督     
O:可以吸烟吗? X:请便。上海北京相继颁布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给老兄这样的烟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吧? O:弄个“请勿吸烟”或“无烟室”的标志就可以了,还立什么法?管得太多了!抽烟的人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了!蹩扭! X:我的妻子前些年发生多痰、剧咳和蹩气,医生怀疑是肺有毛病,我生怕她得肺癌,经过活检取样诊断是肺结疖。大夫问她,你吸烟  相似文献   

10.
乔·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15年中卖出13001辆汽车,并创下一年卖出1425辆(平均每天4辆)的记录,这个成绩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那么你想知道他推销的秘密吗?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记得曾经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我的展销室,说她想在这儿看看车打发一会儿时间。闲谈中,她告诉我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但对面福特车行的推销员让她过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55岁生日。”“生日快乐。夫人。”我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待了一下…  相似文献   

11.
初次见到魏丽惠大夫。白皙的脸庞,扁扁的、圆圆的,戴一幅细白边眼镜。她很热情,和蔼、可亲,谈起话来快快的;精神饱满,很自信。 她是台胞。 其实,确切地说,她是台胞的后代。她出生在日本,后随父母到了大陆。不过,在她的身上,却有着一种台胞质朴、执著的打拼精神。 她说,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台胞而沮丧、自卑(在那些特殊的年代),  相似文献   

12.
闲聊监督     
<正> N:可以吸烟吗?X:请便。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法规,给老兄这样的烟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吧?N:弄个“请勿吸烟”或“无吸室”的标志就可以了,还立什么法?管得太多了!抽烟的人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了!别扭!X:我的妻子前些年发生多痰、剧咳和憋气,医生怀疑是肺有毛病,我生怕她得肺癌,经过活检取样诊断是肺结核。大夫问她,你吸烟吗?不。家人有抽烟的吗?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5)
正蔡慕言,1997年出生,2019年本科毕业。他在工作一年后,也就是南欧疫情再爆发的2020年末去到西班牙瓦伦西亚留学。在异国他乡,他有不一样的牛年愿景。"在西班牙,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新冠疫情离我这么近。就在不久前,我亲眼看到对面楼的老爷爷被全身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抬着下楼,他被确诊为新冠肺炎。"2020年12月份才刚到西班牙留学的留学生蔡慕言说。蔡慕言,1997年出生,2019年本科毕业。他在工作一年后就着手准备留学西班牙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高兴太早     
高兴太早一男青年将被征入伍,军队医院眼科医生给他做视力检查。青年边接受检查边表白自己是个近视眼。检查完毕,大夫说:“是的,你说得对,是近视眼。”青年听到这句话非常高兴:“尊敬的大夫,那么我可以免服兵役了?”大夫摇摇头说:“不……我写上了‘可参加肉搏战...  相似文献   

15.
见到郑逸茜,是在北京协和医院耳蜗研究室。 7岁的她很有灵气,也很健谈。一见面就对我说:“阿姨,你的牙不漂亮。”我很高兴,她能抓住我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茜茜很兴奋地告诉我:过几天,她就要坐飞机回家去上学了。我很为她高兴,因为茜茜不是一般的聋儿,她是一个戴电子耳蜗的聋孩子。  相似文献   

16.
说起我与《前进论坛》的情和缘,那是发生在1997年的一个遇然巧合。那天我去了医院门诊耳鼻喉科找李大夫就诊,就诊完后刚好看到李大夫的桌子上有一本杂志,经允许后我便翻阅了杂志,我被杂志里的内容所吸引,我问了李大夫:“这是你们党的刊物,你是农工党员?”李大夫点了一下头。  相似文献   

17.
近日,广饶县大码头乡东燕村卫生室刘斐大夫一大早就收到了乡卫生院配送的价值2000元的药品。她一边忙着点货,一边欣喜地说:"自从实行了药品配送制,这药随点随到,既方便省劲,又便宜可靠,我们卖着省心,群众买着放心,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20,(3)
正龚浩台盟朝阳区工委文教医卫支部的盟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放射科CT技师。"病例究竟是疑似的还是确诊的,最后还需要市疾控中心认定,但是经过我们检测之后,基本上也知道是什么问题了。"在"最美逆行者"中,总要有人站在那些关口上,龚浩就是其中一名。"1月17日,我接手检测了我们医院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人。那是一位22岁的小姑娘,她此前从武昌回北京,在火车上被感染了,经过CT检测之后确诊。"龚浩说:"那时候全市也只有2至3例,我算是接触到了我们医院的第一例。"  相似文献   

19.
<正>"社区的关怀,让我感觉像娘家一样温暖,使我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吴桂梅感动地说。吴桂梅是贵港市港北区荷城社区的居民,丈夫病故后她和女儿相依为命。从事保洁工作的她工资收入不高,家庭经济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邀请她到"阳光妈妈"俱乐部参加活动,让她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014年成立的荷城社区"阳光妈妈"俱乐部,为社区母亲特别是单亲母亲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素质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人看来,读了这么多书,又回到村里,特别"没出息"。他们不相信梁丽娜能做出什么成绩。"他们越说不行,我越要尝试一下。"面对记者,梁丽娜信心满满地说。"85后"的全国人大代表梁丽娜,是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党总支部书记。2011年,她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发展,当起收入微薄的大学生村官。2013年,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