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流动的光谱上,最左侧是流动通道完全开放,偏右侧是阶层固化,最右侧是流动停滞。阶层固化按其生成原因可分为"身份型"与"资源型"。中国的社会流动变迁表明,"身份型"阶层固化是社会流动整体性固化,需要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改变,而"资源型"固化是社会流动结构性固化,可通过体制内的政策弥合与机制创新逐步消解。"结构性"阶层固化表现为"两通畅两封闭",即中层向上与向下流动的相对通畅,下层向中上层,上层向中下层流动的相对封闭。其内在属性决定利益受损群体向上流动的困境,与利益被保护群体维持优越现状向下流动的阻滞。中国社会流动的基本面是良性的,而阶层固化是局部的,从属于良性社会流动状态之中。形成"结构性"阶层固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以政治学的维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倾斜于城市、沿海区域与垄断行业的集中式发展战略,因此,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与公共权力规范化机制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帅虎 《学理论》2009,(28):47-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一个低收入阶层,促进这一阶层向上流动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阶层由于发展性消费不足和诸多外部因素形成了向上流动的困境,单靠政府调节收入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在分析此阶层向上流动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保障低收入阶层住房、医疗和教育需求,改革不合理的教育政策,降低低收入阶层的发展成本,增强此阶层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其向上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导致了人口迁出率增长、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剧烈的变迁等人口收缩问题。本文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定量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收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并与经济发展呈现出正相关,人口老龄化和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并提出了推进产业转型,实现人口回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鼓励人口流入;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既有社会空间研究普遍忽视家庭的代际支持作用,代际流动研究则极少关注空间维度。利用2010年、2013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全国兴趣点、道路网等地理数据,探究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对当代城市青年居住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年所在社区的建成环境品质受到父代社会地位与子代社会地位的双重影响,但后致性的自身条件对承租人的作用更强;先赋性的家庭背景对房屋产权人的作用更为突出。随着城市房屋均价和房价收入比的提高,家庭代际支持对两类人群居住环境的影响不断扩大,而后致性因素的影响却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源的代际传承与阶层的"内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导致阶层的"内卷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精英阶层的父代把自己积累起来的各类资源通过合法与非法的途径传递给子代时,就会出现阶层利益固化现象,从而构成一种不平等陷阱。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通各阶层上升流动的通道,构建和谐的阶层利益关系,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经验事实和实证研究,通过对湖南的典型分析,探讨规模日益庞大的穷二代大学生群体的生存态势、职业发展和地位提升问题,并从公平正义、代际流动与社会分层视角进行思考。研究发现,穷二代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发展状况不乐观,就业质量不高,非正规就业居多,职业地位低,职业提升机会少。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外来人员子女教育模式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为主要渠道接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是广州市外来人员子女教育的主要特点。本文从学校、学生、教学质量、家长 4个指标对这种模式进行分析 ,发现它影响了外来人员子女向上流动和与当地社会整合的机会 ,代际传递明显 ,不利于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阶层与群体和缩小事实存在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阶层分化的速度明显放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社会阶层结构固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阶段,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过渡阶段以及社会阶层结构与阶层位序的定型化。不合理的二元体制、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和改革开放以来允许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是造成社会阶层趋固化的主要原因。打破阶层固化、建立公平合理的阶层流动机制,需要制衡权力、驾驭资本,化解阶层矛盾,顺畅各阶层表达意见的渠道,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底层阶层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和空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大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调查"(JSNET2009)数据,本文重点研究了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城市居民的教育机会获得状况变迁,以及教育对职业获得与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与个体属性特征对教育机会获得具有持续性的正向影响,其中父代教育水平、性别与地域因素的时代影响效应最为显著;教育对向上职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其时代效应存在差异,中等或大专学历对进入精英职业影响的时代效应逐渐减弱,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影响效应则日趋增强;最后,教育水平对精英阶层自身地位的稳固及其阶层间的内部流动具有重要作用,优质教育获得已经成为精英阶层实现社会地位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弱势人员,环卫工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类群体。在对郑州市环卫工人群体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当今社会环卫工群体在生活工作中面临工作权益受侵害,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代际向上流动困难等困境,尝试提出建立工会组织,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能,给予环卫工公平的机会等措施,希望对帮助环卫工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幸福生活、良性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Z1)
<正>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转型、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城镇体系不合理、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城镇化,成为除生态环境脆弱、老少边穷地区集中等基本制约因素之外的新"门槛"  相似文献   

12.
我是谁?:流动少年的多元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环境急剧变迁的当今中国社会,个体的认同不再是赋予和给定的,而处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城中村"流动少年多元身份认同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发现在城乡身份方面,大多数流动少年认为自己是"农村人",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了的"流动少年。流动少年的籍贯身份并不是确定无疑的,它受到情境和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而在社会表征性身份方面,流动少年并不认同"农民工子女"称谓,对"流动人口子女"身份也提出了质疑。多元异质的流动少年群体可以统合在"外地人"的社会范畴身份之中。  相似文献   

13.
张乐  张翼 《青年研究》2012,(1):1-12,94
市场转型期,精英阶层的更替过程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和高等学历的作用。但这种机制并不排除精英再生产逻辑的运作,政治精英和技术精英都可以将自己的阶层优势传递给下一代。只是精英阶层的再生产规模和阶层固化的程度都是有限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对青年成为精英的作用是基础性的,而不是无限制扩大的。较高学历、中高级职称与高行政级别等阶层身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具有代际再生产的特性。数据分析表明,在市场转型的头20年里,精英阶层的固化程度还不足以影响社会流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90后"流动青年以其特有的代际特征吸引了广大学者的研究热情。本文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总结"90后"流动青年的群体特征,研究各因素对"90后"流动青年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性别、民族、户口、婚姻、教育程度、流动范围、流入区域对"90后"流动青年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的差异化影响。拥有较高的城市生活保障能力、较高社会资本的职业就业身份,能够显著地提高"90后"流动青年的城市长期居留意愿。在此基础上,以促进"90后"流动青年融入城市为目的,提出全面提高青年人口教育程度,鼓励以家乡为原点进行近距离流动,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改革等启发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年群体已成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其身份认同对实现自身在流入城市的继续社会化、流入城市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通过代际比较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存在等级递进:"融入于人"意愿最强、长期居留意愿次之、本地人身份认同度最低;青年群体的认同意愿和认同结果均弱于老生代,但差距在制度约束低、人文环境浓郁、发展机遇多的城市缩小,且代际差异在户籍的互动作用下消失。这说明,客观户籍制度下的"内外之别"对两代群体的认同极具约束力,但青年群体身份认同建立在流入城市对自己接纳的基础上,外在环境的变化易导致其心理冲突甚至行为冲突;年长者的城市阅历使其对自我的身份认知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衡阳是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但衡阳资源的开采是“先城后矿式”模式,所辖的未阳市和常宁市已相继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资源枯竭垂城市。衡阳市资源型产业发展经历了兴起期、发展期、衰退期三个阶段,目前衡阳发展绿色经济在社会氛围、产业结构、绿色绩效评价机制和核心技术人才四个方面面临着挑战,打造“绿色衡阳”需要采取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代际收入传递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对子代人力资本形成及其转换为收入阶段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子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家庭和公共教育投资的增加均有利于代际收入的向上流动;然而受教育投资差异及劳动力市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群体间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及教育收益的不平等并不利于中国整体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改善。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教育政策,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教育财政支持,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不断削弱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带来的行业壁垒和收入差距,降低父代社会资本对子代就业的影响力,不断推进就业机会和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8.
如何才能通过制度安排,缩小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从而弥合分歧,化解矛盾,控制冲突,降低风险?拼搏不如拼爹?合理、充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只有实现社会的良性流动,社会才能在飞速前进中保持稳定与平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城市工作并逐步摆脱农民身份是二代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的主要有效途径,以"工作耐受力"为准将二代农民工与一代农民工,城市80、90后居民进行对比,重新分析二代农民工的特点从而探索一条农二代城市归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陆文军  黄安琪 《瞭望》2011,(10):30-32
近年来,"顶替入学"、"萝卜招聘"等有违社会公平的事件屡遭质疑;官二代、富二代等"二代"群体的形成,引发了新的社会关注点.接受<嘹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尽管我国社会的向上流动通道渐趋明朗与透明,但还存在着些许有违公平的灰色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