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而一直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采取轻蔑和否定态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障碍。具体体现在,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观上消解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从意识形态上摧毁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从核心价值观上破坏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内核,从青年入手毒害文化自信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2.
王岳川 《前线》2017,(1):36-39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世界格局出现了全新走势,国际间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正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因此我们要在世界视阈下重建文化自信,从而消减文化自卑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中,使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世界化,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必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时代使命。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我国展现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故事是最好的载体。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直  相似文献   

4.
张晓光 《前线》2016,(12):17-19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兴盛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针对文化自信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牢牢秉持文化自信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  相似文献   

6.
李春良 《前线》2017,(9):83-86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葆有的持久信念和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更加深刻的阐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战略,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证。当前,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11)
文化自信之深层意蕴,乃一国家、一民族、一政党之于既有文化价值及自身所具禀赋的深透体悟、高度认同、充分肯定。"四个自信"中,新增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他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三个"更",充分表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是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辩证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对一个民族创造文化的能力、结果以及创造活动本身的自信。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核心精神体系,即价值观体系。文化的核心是价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首都文化是立足于首都定位,植根于首都特色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建设中起着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代表性文化。新时代,弘扬和发展首都文化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要义,对北京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首都文化的功能定位2017年8月,蔡奇书记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首都文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自信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推动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成就非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和经济快速增长同步,贵州文化建设精彩纷呈,为贵州跨越发展凝神聚气、增添活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月17日,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省委书记孙志刚批示指出,贵州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7,(6)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以"告别革命""重新评价"历史为由,否定革命、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丑化正面人物,曲解民族文化,胡乱改编历史文艺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四个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基于对国史、党史、中国近现代史正确认知基础上的自信,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和削弱了"四个自信"的认知基础,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的新的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从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的视角,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一、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1949年9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庄严宣布:"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这既是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展望,也是对此前文化发展情况的总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理念,既是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回应和文化发展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文化虚无主义的彻底否定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凝练升华。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关联。充分了解文化自信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精准把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面貌、精神特质和价值优势,提升文化自信,助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并能以自知之明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兼收并蓄"他者"文化优势之长以补己之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作为价值导向,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以历史眼光、文化自觉、国际视野,努力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铸造着国家和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九大,从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文章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结合职业院校的发展历程、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国内首家文化产业类高职院校为例,初探培育新时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古往今来,任何民族的发展与国家振兴,归根结底都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的。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发展和振兴的。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文化是支撑国家政治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复兴、崛起的先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高度的文化认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理性""包容"和"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第一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既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更趋成熟,又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路上的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