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也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实践创新。纵观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等关节点上,曾产生过分歧和斗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遇到的挫折,是脱离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和绝对化的结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密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鲜明特点是:以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为地基,以分析改革开放中的问题为中心。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点,以借鉴吸收、综合创新为方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以贯之;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着眼新实践新问题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二十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主要体现为:系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光辉典范;凝练概述“六个坚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两个行”揭示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逻辑,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所在;“两化”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时空坐标;“两个结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各国各民族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奥妙之处,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其继承体现在: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其创新主要体现在: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为解决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以整体性思维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的整体性内在要求基础上,既用马克思主义整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整体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整体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不断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要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必须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思想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理论;列宁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走出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新路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贯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贯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范畴,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和党建学说的创新 ,对国家学说和创新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一个能否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良好学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是在反对主观主义学风提倡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需要一大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它在解答人类社会问题过程中产生,也在解答人类社会问题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对当代中国及相关世界问题的解答,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当代中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所有制发展规律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理论设想,这一基本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过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具有了新的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发展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逻辑时期,即继承探索期、发展创新期和整合凝聚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对人的关切,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在。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证明,每一时期的指导方针只有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产生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理论创新有求真性、实践性、开拓性、开放性和人民性等主要特点。这一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普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需要,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前瞻性。新时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包括理论创新、传播方式创新、重视隐性教育、完善理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两个大局,既直面当代中国,又面向当今世界,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破解了系列具有总体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为创新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  相似文献   

20.
必须区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个概念 ,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按实践阶段的展开而形成阶段性的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它的新阶段。邓小平作为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 ,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 :开辟社会主义实践的崭新阶段 ,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的课题和任务 ;更新党的思想路线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新找准了核心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重新确定了基调 ;集中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智慧 ,为新哲学观念打下了基础。邓小平在总体上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其创新集中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历史的“历史创造论”上 ,这是全新的实践论 ,它把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认识论、历史观融为一体 ,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