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5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视察调研,第一站来到了我们大同市云州区。在唐家堡有机黄花种植基地,由我向总书记作了黄花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总书记从车上走下来,带着慈祥的微笑走向我们,我的感觉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心情十分激动。我们陪着总书记走进黄花基地,他亲切地与正在劳作的农民交谈,详细询问土地流转、黄花收益、务工、保险、浇灌、旅游等情况。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坊城新村,他观看了全村新旧对比图、黄花相关产品展示、技能培训服务站,到贫困户白高山家中走访,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对广大基层干部所做的艰苦努力表示肯  相似文献   

2.
开心乐园     
私房钱狗哭丧着脸说:“考古学家在我主人的花园里发现了大量的骨头!”猫说:“那是新发现啊!你怎么这么悲伤啊!”狗大声哭道:“那是我的私房钱啊……”喝醉了大约凌晨两点半,6个喝得酩酊大醉的人在大街上踉踉跄跄地走着。他们笑着唱着来到一座房子前,其中一人吃力地来到门前连续地按门铃。楼上窗户灯亮了。这个人作为他们的代表大声说:“这是约翰?史密斯的家吗?”“是的,你想要干什么?”“你是史密斯太太吗?”“是的,你想要干什么?”“你能下来将你的丈夫挑出来吗?我们好回家。”魔术师魔术师变新戏法,把妻子变成沙发,把3个孩子都变成椅子,却…  相似文献   

3.
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有一个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博欣 《人民公安》2021,(3):59-59
1月10日,是个星期天。正值冬运,学生返乡,外来务工人员回流,防疫和安保的压力都很大,像往常一样,我拿起相机就赶到车站采拍去了……来到车站,见到了当日的值班民警。他看到我手中的相机,显得有些许拘谨,连说:"我这正常开展工作有啥好拍的,不每天都一样吗?现在好人好事也没那么好做了,抢不过客运……"听他喋喋不休地说着,我打断他的话问了一句:"今天过节跟平常有什么不同吗?"他愣了一下说道:"啊,你要说有什么不同,咱过节又不放假,没什么不同,不过早上接班的时侯,安检班长带头给我们民警唱了首《感恩的心》。"说着他也哼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相似文献   

5.
史海一勺     
《乡音》2012,(3):47-47
毛泽东怎样以飞机起落讲哲学1957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起程赴苏联,这是他唯一一次坐飞机出访,也是最后一次走出国门。专机在南苑机场起飞后,毛泽东心情很好,笑着问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你是位哲学家,又是老朋友。我给你出一道题目怎么样?"尤金笑着说:"是的,我是研究哲学的,我们也是老相识了。我争取及格。"  相似文献   

6.
正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当我走上授勋台时,习近平总书记满面笑容,与我握手。这一握,万千感言。我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总书记,军门社区的党员和百姓们都想着您,百姓们都交代我,到北京见到您一定要代他们向您问好。"习近平总书记说:"你回去的时候,一定给百姓说,我也向他们问个好。"我说:"我一定会转达您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将沉甸甸的勋章挂在我胸前,我握着他的手说:"总书记,谢谢您!"习近平总书记说:"你要多保重。"  相似文献   

7.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4,(16):61-61
正一个访客问禅师:"我奋斗多年,却总是不觉快乐,这是怎么回事?"禅师说:"这样吧,你与我一起出去走一走。"禅师带这个访客来到一个驿站,他取出随身携带的茶具,叫访客坐下一起悠然冲茶喝。访客感觉禅师多此一举,问他:"小小的一个旅行,我们何必如此复杂呢?"禅师笑道:"旅行难道不是我们的生活吗?在这点时间里,你也可以享受自己的快乐啊!"平实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认真过好每一天的人,才算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什么是快乐人生?心平气和感受生活,应该学习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首次访华参观西安历史博物馆时,邂逅西安市雁塔区艺术小学7岁女孩壮壮,并与她进行了短暂的交谈,他俩的对话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其中有一段时话是这样的:克林顿问:“你很想看见我吗?”壮壮答:“是的,因为你是美国总统。”克林顿问:“你知道美国总统是做什么的吗?”壮壮答:“美国总统是管美国人的。”克林顿用手托着下巴沉思了一下.很认真地对壮壮说:“应该说是美国人民管美国总统。”一问一答中,至少从表面层次上反映了克林顿的公民意识。其实这也难怪,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11):91-91
##正##1939年8月8日,希特勒密使戈宁来到重庆黄山官邸,要与蒋介石密谈,蒋介石却叫宋美龄接待,说是"凡我夫人的谈话,一概就是我的谈话"。戈宁说他是代表希特勒前来斡旋中日之战以便双方求和的。宋美龄问他:"你们取得了日本方面的同意吗?"戈宁说取得了。她问:"怎么个和法?"戈宁说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我信步来到二楼行政部门的办公室,向一听到我的脚步声就已经仰起脸对我微笑的那位女同事问:请问是徐小姐吗?是在这里领办公用品吗?女同事站起来,说:是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6)
正记得贫僧还是儿童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孩子?"我说:"万福新村的。"我父母的故居就在万福村。到了扬州,人家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仙女镇的人。"到了南京,出家以后,经常有人问起贫僧哪里人?我说:"我是扬州江都人。"后来有因缘到了其他省份,每当人们问起贫僧哪里人?我就回答他说:"我是江苏人。"四五十年前,贫僧周游  相似文献   

12.
明红 《传承》2010,(1):57-57
<正>我们队伍人太多了转战陕北时期,一天夜里,毛泽东与十多个同志一起挤在一座窑洞里睡,房东大嫂不安地一再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依着大嫂说话的节律喃喃:不是地方太小了,是我们队伍人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说得大嫂和同志们哈哈大笑,大家会心的笑声打消了大嫂的顾虑。  相似文献   

13.
正"4年来,我们一直在进步。"捷佳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标堂自豪地说。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温标堂作为创新企业代表,向总书记介绍了产品情况。听完捷佳润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管理系统的介绍后,总书记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个成本要多少,老百姓用不用得起?"这一问,一直被温标堂记在心上。4年来,温标堂和他的伙伴们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怎么样把成本降下来,让更多老百姓用得上这个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的一天,哲人独自到某一深山里考察,看到两个石匠正在挥汗如雨地敲打着石头,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脸上布满了石粉和灰尘。哲人问石匠甲:“你喜欢这项工作吗?你这样辛勤地敲打石头难道不觉得劳累吗?”那个石匠点了点头,一脸无奈地说:“是的,我每天都要面对一些毫无生命的石头。为了完成一件雕塑,有时不知要磨坏多少根铁锥。”说着,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掌给哲人看,“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我恨不得现在就放弃这份工作。”哲人同情地望了望他。  相似文献   

15.
服务站小憩     
正八月的午后,一辆小型面包车行驶在西班牙南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车窗是暗色的,除了司机之外,剩余四五乘客,有些在低声闲聊,有些在闭目酣睡。车内播放着西班牙古典吉他曲,有一首尤为动听。我轻轻地问擅长吉他的朋友,朋友说,这首曲子叫做《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阿尔罕布拉宫,不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吗?"我问道。朋友点点头:"再过两小时我们就到那儿了。"这首  相似文献   

16.
四月的北京,风和日丽。一天下午3点,我来到通向钓鱼台国宾馆的三里河大街北面南沙沟住宅区,敲开了一号楼三楼的一家房门,出采迎接的是一位女青年,她操着四川口音回答我,这里是林蓝的往处。客厅迎面的墙上,挂着我们熟悉的周立波同志的遗像,像框下面是一排整齐、简朴的书架。我问:林蓝同志在家吗?女青年回答说:老人家正在楼下树林边休  相似文献   

17.
西方有一位哲人叫苏格拉底,身为哲人的他却经常遭人破口大骂,骂人者的目的就是想激怒苏格拉底.但是无论对方怎么骂,苏格拉底从不还口.那个人觉得很奇怪,便问苏格拉底,难道你真的喜欢我骂你吗?苏格拉底一笑说:"我问你,如果你要送给别人一件东西,别人不要,那么这东西在什么地方?"那个人说:"你不要,当然在我的手中."苏格拉底说:"这就对了,你骂我,我不接受,你想想,你骂我的那些话在什么地方呢?"那个出言不逊的人听后羞红了脸.这是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想不到,常常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使自己和对方都不愉快.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5,(7)
<正>味觉是一个人最久远的记忆,远离家乡的我们,怀念的不过是儿时的一道豆腐汤、一碗阳春面,吃过无数替代品之后,我们还是抱怨:"怎么不是以前的昧儿?"谁也说不清楚,"以前的味儿"到底是个什么味儿,这,就是乡愁了吧!然而,在南京城东40公里的地方,江宁汤山七坊农家乐因为它独特的味道,吸引着都市人的心。来到汤山七坊农家乐门前,著名书法家孙晓云的题字"汤山郄坊"  相似文献   

19.
正三月的一天晚上看非诚勿扰,忽然发现在24位女嘉宾中站着的雷庆瑶——那个永远笑吟吟的雷庆瑶,那个没有双臂、演过电影《隐形的翅膀》的四川女孩儿。她也来相亲?这个疑惑在脑中一闪,接着便是自问:什么叫"也"?她为什么就不能来?因为她不完整吗?难道你就完整?当然,与我有同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要说的是,  相似文献   

20.
春节,我回到老家。一天晚上,正和父母摆龙门阵,忽听外边传来一阵熟悉的舞稻草龙灯的锣鼓声。咋个,现在村里还舞稻草龙灯吗?我问父亲。父亲笑着说:是的。你小时候见过的,只能在晚上舞。父亲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春节期间,穿行在乡村夜幕中的草把龙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