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今年将全面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提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思想内核,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将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在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正>"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要对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及精神文明等方面加强分类指导,把每一个美丽乡村作为全域旅游的点,引导村庄根据自然禀赋、文化特点、发展水平,结合村庄实际,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定安县副县长符策表示。自启动美丽新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工作以来,定安扎实推进相关建设工作,通过规划引导、集中投入、重点建设,结合村落风貌、乡村特点及特色文化,差异化打造特色小镇、美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振兴涉及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各个重要方面,既面临原有矛盾的累加,又存在新的挑战的增长,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瞄准重点,注重选择,在关键领域和重点方面率先突破,实现循序渐进的稳定推进。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应当以构建四大机制为突破重点:第一,以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为先导的约束机制。当前一些地方乡村发展之所以乱象丛生,在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风貌是美丽乡村之"形",是乡村振兴最明显直观的表现,也是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抓手。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塑造美丽乡村之"形",广西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动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步伐,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离不开资源要素保障,依托乡村规划统筹谋划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提升用地保障能力,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愿景实现。江苏自2019年开始,高效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构建了“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规划体系,确定集聚提升、城郊融合和特色保护等发展型村庄类型,有序组织发展型村庄规划全覆盖,在用地保障、涉农政策及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倾斜。充分依托“江海河湖汇聚”的平原水乡基底,开展“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工作,通过派遣驻村规划师、  相似文献   

7.
正要进一步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优秀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更好地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建立农林、文化、文物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部署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相关事宜,梳理好乡村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性规划,构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  相似文献   

8.
正努力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9.
高淳县紧紧围绕建设"城乡环境最优美、富民强县最协调、社会关系最和谐"的幸福城市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强基工程"、推进生态县镇村创建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初步建设成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近年来,高淳县政协每年都组织委员进行视察调研、跟踪督查,提出针对性、务实性建议,为提升全县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一、突出自然生态特质,彰显村庄景观效应保护和建设好自然生态,是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塑造农村生态特质的精髓。要突出自然生态意识,科学规划,合理搭配,力求做出顺乎自然、协调美观的村庄景观景致,彰显村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梓口坊村地处明溪县沙溪乡,近年来,如何让这个客家文化和侨乡文化交融的村庄实现振兴发展,成为乡人大和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2010年,梓口坊村按照县里"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围绕"侨"字做文章,规划建设欧陆风情金井小区,以彰显海西新侨村特色。为满足小区建设,梓口坊村需征地拆迁230亩,并建设配  相似文献   

11.
崔曙平 《江苏政协》2013,(12):45-46
<正>我省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乡村地区仍保留着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前,在大规模村庄环境整治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保护和延续乡村优秀历史文化,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紧迫任务。从乡村风貌特色的构成因素、受工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历史文化遗存现状看,目前我  相似文献   

12.
正慈溪市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以全线景区化为理念,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全力打造南部沿山精品线。精品线全长约33公里,西起横河,东至达蓬山,横跨6个镇、20个村,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窑遗址、重要水源保护地上林湖水库以及鸣鹤古镇、五磊寺、杜湖、白洋湖、方家河头古村等名胜古迹。2012年,慈溪市以荣获省第二届"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规划评选一等奖的《慈溪市南部沿山  相似文献   

13.
民俗风情对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前,农村居民开发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商户、民众的联动协作能力不足以及旅游项目种类不够丰富等短板,是制约民俗风情融入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从健全农村民俗风情的保护、传承以及推广制度等方面着手,努力促使农村民俗风情融入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1,(21)
正三晋大地的红色乡村,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穿过历史,这些有故事的村庄,正不断拓展延伸红色文化乡村产业链,努力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中条山麓,涑水河畔。仲夏时节的河东大地处处绿意浓浓,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柳庄村,绵绵细雨过后,庄稼地里的农作物更加生机勃勃。进入村庄,面前是规划齐整的巷道、粉刷一新的房屋、设施一应俱全的党员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呈互融共振关系。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制度建设,地理标志保护为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制度支撑。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数量增长迅速,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制度安排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应该进一步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三个方面更好地融入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4)
正近一段时间以来,"乡村建设行动"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的高频词。"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建设"……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引人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乡村建设需要动用公共资源,全国各地村情及农民需求差异大,要确保乡村建设取得实效,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一个有效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至关重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等重点工作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这一战略的铸魂工程,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日,海南印发《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力海南乡村振兴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融入于海南乡村振兴的各阶段、全过程。这要求乡村振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尤其是乡村文化自信。近年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文化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徐琴 《电子政务》2023,(5):16-28
分类推进是全面建成数字乡村的重要实现路径。以村庄本位为逻辑起点,通过建立村庄需求、社会基础和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阐释数字乡村分类实践的理由、经验和困境。研究认为,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由数字乡村的价值定位、社会基础和目标导向共同决定的。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文化和数字生态四大建设领域,多地建构了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应用场景,为数字乡村分类实践提供了先行经验。从试点经验来看,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可能面临瞄准性困境、发展性困境和现代性困境。未来,需要调适好政府与社会、先发与后发、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最大限度纾解数字乡村分类实践的可能困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是丰富农民生活的精神食粮,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源泉。守护乡村文化的根脉,应加强保护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努力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对构建"美丽乡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