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整个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思考而发出的负责任的宣示。这种使命感在外交实践上具体体现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人类和平进步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不仅指引和规划中国未来的外交实践,而且将会对世界的发展产生积极而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外交的新发展,对于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治理全球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面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强力挑战,在中国成为全球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情况下,要把和谐世界从理念上升到现实层面,思考中国的外交战略便成为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卢静 《前线》2023,(2):29-3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竞争更趋激烈,全球发展赤字加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世界呼唤新责任新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胸怀天下,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破解挑战的良方,汇聚了广泛共识,促进了共同行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底色和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点,对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和世界秩序建设具有积极的独特作用。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旨在发挥政党在新时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独特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诉求。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体系,加强和优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运行机制,彰显独特的纽带、渠道和保障功能,提升制度化合作水平和议题引领能力进而为维护世界和平、提升全球治理水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金灿荣  刘冰若 《前线》2020,(1):15-19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是成功的,为我国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外交事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接续奋斗,服务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进程,实现了从巩固独立、融入世界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将和谐理念拓展到国际事务领域,把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与新中国的和平外交传统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和谐外交和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而“和谐世界”则是我国外交理念的新发展。由于当前世界矛盾错综复杂,构建和谐世界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其实现需要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刘恩东 《党课参考》2023,(Z2):92-1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科学、客观地审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与前进方向,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张,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紧扣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抓住经济全球化战略机遇期,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更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火车头。开展全方位的外交,实现"合作共赢",成为2002年至2012年中国外交的特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9.
建国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动,用人们熟悉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建国初期的“一边倒”,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的“反两霸”,70年代的“大三角”和80年代以后的“全方位”。本文扼要分析了这四个阶段外交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在每一格局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及所受的局限;指出,外交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受到国际形势变动的影响,一方面又与中国内部的发展变化有关。可以看出,在从新生的革命国家向成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发展,中国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同现存世界的关系在不断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以实现"中国梦"为统领,以联通世界梦为着眼点,倡导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义利并重,增强国家亲和力;以包容的思想、开放的胸襟和积极姿态建设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安全体系,护航中国梦与世界梦。其突出特点是融外交战略与策略于一体,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勾画了新的秩序蓝图。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是我国在应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时代之问时作出的中国回答,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是研究重点,也是理解人类社会普遍关切的逻辑起点。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的辩证发展关系,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国际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对日外交的主线是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通过中日两国的和平友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两国的"合作共赢".新中国对日外交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民间外交走向官方外交的开拓阶段、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拓展阶段、"和谐世界"理念中的合作与竞争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对日外交从理论到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将"和谐"理念拓展到国际事务领域,把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与新中国"和平外交"传统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和谐外交"和"和谐世界"理念."和谐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而"和谐世界"则是我国外交理念的新发展.由于当前世界矛盾错综复杂,构建和谐世界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其实现需要中国和各国人民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颜旭 《前线》2018,(1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它源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对全球化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历史性地超越了"泛道德主义"倾向明显的中国传统外交文化,超越了"西方中心论"色彩浓厚的西方国际关系理念,超越了"非世界历史性"特征突出的传统社会主义文明观。面对时代潮流、世界大势,必须坚定理念自信,坚持合作共建,着力发展自己,以实际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15.
陶德臣 《唯实》2015,(1):73-76
中华民族最早利用茶、栽培茶,发展了茶产业,形成了茶文化。千余年来,中国茶伴随着中华文化不断对外传播,对世界人民的饮食结构、经济发展、文化礼仪及其宗教、交通、军事、政治、外交、民族、语言、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改善各国饮食结构饮茶自中国传向世界,从首先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到风靡世界,从一种时髦的珍贵饮料到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从身份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对外工作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2018年伊始,博鳌亚洲论坛先声夺人,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受到来自美、苏的双重压力。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它标志着中国外交已从过度强调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义务转到强调国家安全及和平发展为第一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战略和指导原则的根本性转变。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理论思维模式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基本趋势,过度夸大世界战争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交呈现出道义理想主义的思维逻辑。从中国政治史自身演变逻辑看,它呈现出由闭关锁国到开放发展的变化轨迹。从外交思维的演进观察,它显现出承认强权政治前提条件下,基于弱者的道义取向,以及崛起状态下,自认大国基点上的强者道义逻辑。这两者是基于同一逻辑的翻转。中国外交所展现的深层理念的道义优先特质,让其难以展现长袖善舞的一面。这是德性因素刚性主导中国外交的结果。中国外交试图与国家疾速发展局面匹配,必须作别政治化僵局:不以国内政治,尤其是意识形态取向的内政决断,直接延伸到外交领域,才足以理性确立外交思维,并真正开拓左右逢源的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刘恩东 《前线》2022,(11):128-13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国际主义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联系,开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新内涵和新路径,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20.
孙向阳 《党史博采》2008,(12):31-32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基于国家的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作出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真实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