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遵循。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能够展现制度根本优势而优化治理结构,能够提升制度执行能力而优化治理功能,能够促使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充分结合以及制度建设和治理实践有效互动,从而整体上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遵循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一实践取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依托由最大优势和显著优势共同构成的制度基础、由制度完善和现实发展共同构成的价值基础、由治理经验和主体创造共同构成的实践基础,坚持科学的实践进路,突出治理实践这一关键环节,通过"三个阶段"推进实践过程,基于十三个"坚持和完善"把握任务重点,不断实现制度优势更好向治理效能转化。  相似文献   

2.
张晓明 《求知》2020,(4):34-37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充分证明了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等13个方面,首次系统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要求"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是一个没有主语的要求,而是党领导人民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之治的内在根基,中国制度内蕴多重优势因素,整体上可划分为基源性、运行性和保障性三层优势架构。从政治系统论的视角看,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主要基于三重实践模式,即执政党的"主导推动型"模式、民众的"参与推动型"模式,以及执政党同民众的"协作推动型"模式。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主导推动力和外部环境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但在具体转化中依然存在精准性、规范性和协同性不足的现实短板。推动中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仅需要在政治系统的"输入"环节做好制度优势因素的转化发力,也要强化对政治系统内部的科学管理和实践衔接工作,并做好政治系统"输出"环节的反馈和评估,由此才能在不断提升内在转化效率的基础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内法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这意涵着党内法规不仅对政党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效能。通过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效力,实现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良性互动,是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基本逻辑。在深入分析党内法规执行逻辑和问题症结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提高党内法规制度质量等路径,进而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原因可能很多,但从制度机理的角度分析,主要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成,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保证.然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不直接带来治理效能,只有借助制度改革和创新,将制度势能转化为制度性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优性,进而实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目标.于是,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无比优势,但制度优势还有待于转化为治理效能,治理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实现现代化,当务之急是积极促进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此,应当加强和改善党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确保治理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应当充分发挥人民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立法和决定功能、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作用;应当改革和创新治理的体制机制,优化行政决策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行体制机制,加强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行政监管督察体制机制,加强决策监督、执行监管督察、效能监管督察,实现监督督察的制度化、程序化;应当正确处理和理顺各种治理关系,特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应当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不断提高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国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的明显短板和不足。深入反思这些短板和不足,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五治融合",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优化治理结构,促进社会合作治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八社联动",打造有温度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7)
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国家治理的基本依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做保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我们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05-112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其内嵌于中国国家治理之中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有着复杂的内在机理,既需要制度支撑,也需要组织载体。民主集中制是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形成和完善的决策原则,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高效运转的制度内核,同时为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集中体现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构建"一核多元"的国家治理模式,贯彻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治理理念,提高以执政治国为重点的国家治理能力,健全强化制度执行的国家治理监督体系,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国家治理的复杂性要求政府治理体系所展现的功能与外在复杂性相适应:一方面,政府治理体系优化要根据"递归结构"实现体系纵向结构的科学定责、合理赋权,使每一层级的政府责任契合于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要实现横向结构中不同主体的功能协同、资源整合,使政府在处理跨地域、跨领域问题上能够有效地集中其他治理主体的力量,实现公共治理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应急治理效能是摆在应急管理工作面前的新的时代命题。本期,《中国应急管理》杂志以"制度优势转化为应急治理效能的方法与路径"为题,邀请了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温志强,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学术委员会成员、教授董传仪,广东南方应急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杰,吉林省行政学院教授黄凯,山东省应急管理厅调研员刘桂法,中国应急管理报社党委书记崔涛,以及天津师范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康伟、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处置中心主任郑大鹏,天津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张金宽,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韩玲梅,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郝雅立,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李永俊、博士曾关秀、博士胡峰等,从理论依据、行动原则和方法路径方面进行分析研讨。本文由温志强教授组织、撰写。此课题已列入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津的对策研究"(TJZK21-23)。  相似文献   

12.
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服务于政党治理国家的根本目的,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彰显制度优势和制度效能的过程。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展现出三个层面的制度优势,即多党合作、利益代表、民主协商。进而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巨大效能,即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并通过领导、合作、协商及监督等四大机制的相互作用予以保障,从而彰显出新型政党制度独特的效能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而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强力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大量繁重的制度改革与建设任务很难完全按照设计者的理性预期推进实施,而当这种系统的制度规划通过压力型体制落实与执行时,又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形式主义问题。就此而言,一项制度要想成为具有优势的制度,制度优势要想转化为治理效能,首先必须对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落实机制本身进行审视,推进设计机制和落实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悠久的协商思想为基层协商民主奠定了政治文化之基,而新时代则赋予了基层协商民主以新的内涵和实质。基层协商民主的演进发展之路,不断凸显出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基层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形式,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有:坚持党对基层协商民主的领导,更好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执行力;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自信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积极参与基层协商的意识;建设高素质基层协商人才队伍,为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制度定型、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制度效能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国家制度资源的存量,实现职工代表大会与企业工会的有效对接,从而在生产领域中创造出劳动者的民主管理权,通过行使民主管理权实践基层群众自治,是将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本路径。同样重要的是,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有效对接有赖于一系列具体机制的运转,只有在有效机制的支持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彰显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逻辑与社会结构的伟大政治创造。新型政党制度所具有的利益代表优势、多党合作优势和民主协商优势,集中彰显了凝聚国家治理目标和道路共识、提升国家治理主体的社会整合力、保障国家治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国家治理效能。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优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需要秉持制度内在特质发挥执政党治理核心主体的坚定领导力,激发制度活力优化参政党国家治理重要主体的凝智聚力功能,巩固长期稳定和谐党际关系凝聚国家治理效能强大合力,提升制度执行力完善多党合作治理效能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这一重大政治问题鲜明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在国家制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个至关重要问题上的担当和探索,谋划和推进。全面理解这一重大政治问题,深刻把握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逻辑,需要深入分析其时代背景、首要遵循、深刻内涵、价值导向和思路布局。  相似文献   

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一系列显著的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复合治理结构,从而形成了治理主体的合力效应,能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理效能发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其中,选举制度改革、会议制度改革、人大预算监督职能、发挥联系制度的作用等都是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当下,我国正面临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矛盾与问题交织叠加、社会需求升级、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等复杂形势,社会治理面临严峻考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依靠制度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遵循。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基层协同治理、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法治反腐作为腐败治理的一种理性选择,其规范意蕴在于以“法”为据、以“治”为功,通过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从法治反腐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质是从党内腐败治理检视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建设状况,以此检视是否形成了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化,是否有效遏制了腐败,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内法治反腐,须从体系化与效能论视角,更好地思考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问题,即秉持法治的精神高质量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坚持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推动实现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化,形成制度整体效应;妥善处理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更好地推动党内腐败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