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夏之夜的广州,一灯火辉煌。置身其间,宛若来到一座光芒四射的不夜城。灯火烂漫处,文化夜市最令人流连忘返。在广州,开设文化夜市的除了电影院、剧场外,还有宾馆、公园、游船、工人文化宫、青年文化宫、街道文化站等一百多处。文化夜市的活动种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夜经济发展无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还是地方城市文化建设都有重要价值。河北省发展夜经济以石家庄为重点逐步向秦皇岛、邯郸、唐山、保定、承德市发展,夜市是夜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河北省夜市成绩斐然,涉及形式和领域不断扩展,基本实现从规模和质量的同时进步,而同时也表现出其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本身存在的问题,经营者和管理者乃至研究者关注得出对策如下: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基本配置,延长相关公交路线运营时间,便于市民出行;合理规划选址夜市,既要在居民接受范围内,步行可达,又不能离居住区太近,加强环卫工作和环保宣传;河北省政府及地方政府领导下的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环卫部门、治安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政策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和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3.
张志强 《求知》2008,(9):37-38
我市提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战略,对天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个层面中,中心城区经济是天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天津城区经济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4,(28)
这组专题报道,共四篇文章和一篇摄影报道。举办文化夜市,是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本刊记者的一篇调查附记,介绍了北京市举办文化夜市的有利条件,说明只要认真加以组织,解决某些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是可以克服困难,使人民在夜晚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关于广州举办文化夜市的报道,介绍了以广州文化公园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夜市活动,文字旖旎有致,颇富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任务来抓。 坚持正确导向,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自国际上企业文化热传入我国以来,有些企业认为只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不必再讲思想政治工作了,这种认识是个误区。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夜市”的定义及其对城市的意义 “夜市”起源于北宋东京(现河南开封市),为主要于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贩售杂货、饮食小吃、游戏等.夜市是许多城市的重要观光景点,在我国大陆及台湾、香港等地更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大约有40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房山区五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把"弘扬龙乡文化",作为全区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之一,在房山的发展史上是个创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努力实现房山区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对"龙乡文化"进行探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龙乡文化",打造"文化名区"品牌,从而提升房山区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房山区的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作出重要指示,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关于创新发展、发展实体经济、生态环境建设、高校建设发展、社区治理、城市规划建设等六个方面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实施的重要指针,是对天津"三个着力"要求的延展和深化,为天津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9.
李靖  陈希 《理论探讨》2020,(6):176-182
社会关系嵌入于"三不腐"机制各个环节运行过程中,对"三不腐"机制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嵌入性理论框架审视,社会关系通过角色认知、协同保障制度和廉洁文化等三个方面嵌入于"三不腐"机制运行过程中。在社会关系嵌入的背景下,"三不腐"机制因角色转化机制降低腐败成本、协同保障制度漏洞降低信任水平和内外部文化因素提供腐败动机生存空间而面临功能困境。以社会关系模式优化为导向,从以重构"利益—情感"共同体明确角色认知、以协同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多元合作、以精神趋同消除腐败动机等三个方面构建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应当建立"文化和谐指数"作为监测和评估"文化和谐程度"的总体指标.应当依照科学性、目的性、绩效导向性和实践性原则,将"文化和谐指数"划分为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公民的个体文化和谐、文化先进性、文化传统与创新、文化安全等六个不同的维度,并在六个维度下用25个指标作为"文化和谐指数"的基本构成,为"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参照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事在人为     
《瞭望》1984,(28)
在北京市开始设立商业夜市之后,本刊收到读者来信,希望举办文化夜市,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人们不仅要求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也同样要求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当同步进行。现在,农村的大量事实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生产愈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2.
卓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有效传播、规范运作的结晶。如何促进企业理念传播,把理念传播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真正体现其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笔者以为,理念传播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对内通过舆论引导,潜移默化,群体认同,形成凝聚力,使企业理念"人心"、"落地";对外通过弘扬企业价值观,塑造个性化品牌,让社会和顾客认识企业,加强外部市场开拓,促进企业理念"定格"、"升华"。  相似文献   

13.
"国学"是国家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全民的"精神血脉"和"悟道之母"。传承先进国学思想与发展当代国学理念同样重要。而实践国学思想,有赖于全民的文化自觉。要使"国学之树"常青,需要把构建"当代国学思想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使之真正生化为"民魂国魄"。  相似文献   

14.
双艳珍 《求知》2020,(3):19-22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正抓紧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卫东。记者:"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建星 《求知》2010,(5):19-20
<正>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立足天津的长远发展,作出了加快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确定了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的重大战略任务。最近,市委、市政府又专门召开推动会,对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进行部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5,(7)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天津由美丽社区体现,美丽社区是美丽天津的缩影。创建美丽社区是实现天津定位、加快"首善"之区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天津市河西区东海街位于河西区东南城郊接合部,辖区面积为2.12平方公里,居民2.6万户,常驻人口7.2万人,共有15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筹备组。河西区东海街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天津建设1  相似文献   

17.
连连 《理论探讨》2001,1(6):91-9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断,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其最高层次和核心是指导思想一元化,基本内容和重心是两个文明建设,根本前提和任务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民主性以及革命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则构成其内在丰富的特性和活力.这一论断深刻体现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本质及其规律,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万希平 《求知》2024,(3):43-4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谋篇布局中,把文化建设上升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城市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责任。一座城市的文化不仅孕育着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根脉,也蕴藏着城市通往现代化之路的持久创新活力和不竭发展动力。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明确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要求天津“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这一重要要求为天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文化建设新篇章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  相似文献   

19.
某地有一处自发兴起的夜市 ,市管部门屡禁不止 ,便挂出一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夜市”的牌子 ,承认其“合法性”。接着 ,一些新闻媒体便大肆炒作 ,“夜市使多少多少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是为下岗职工办了件大好事”等等。而实际上 ,这个自发兴起的夜市里 ,再就业的下岗职工连20 %都占不到。确切地说 ,通过多种渠道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的机遇 ,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媒介报道过多过滥 ,并不利于再就业工作的深化。像今天报道这里为下岗职工办夜市 ,明天报道那里组织下岗职工“赶集” ,后天又报道某官员下基层慰问下…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4,(30)
本刊关于开放文化夜市的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光明日报》作了大量报道;《经济日报》发表评论表示支持;本刊也不断接到读者的电话与信件,认为开放文化夜市是广大群众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