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清县孝里镇的孝堂山上,有一座形体不很大的石结构房屋建筑。相传这座建筑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孝子郭巨而修建的,从魏晋以后的史书中更多有记载,故又名曰“郭氏祠”,孝堂山及孝里铺均因此而得名。又因祠内的墙壁上布满了丰富多采的画像,从宋代以后便备受金石学者的关注。宋代和清代的学者对画像内容均有著录,建国前也多有学者光顾于此,进行考察临摹,以作研究,其中不乏一些外国人。建  相似文献   

2.
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处的尖草坪区上兰村。窦大夫,名,字鸣犊,春秋末期晋国大夫,因兴修水利有功于民,后人遂立祠于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窦大夫被宋神宗加封为英济侯,祠亦有被称为“英济祠”。祠创建年代不祥,原建于汾水河畔,唐人李频《游烈石》词有“驻马看窦像”句,可见唐代已有此祠。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6月,祠为汾水所淹,遂北移重建于此,历代都留有碑记。祠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山门、献亭、大殿,均为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重修之物。两侧有钟鼓楼、厢房、窑洞、戏台…  相似文献   

3.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是山西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之一,并为历代游人赞为“三晋第一名胜”、“山西小江南”。现在,晋祠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晋祠古称晋王祠,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周成王胞弟、晋国开国君主姬虞而建立的祠堂。周成王曾封弟于唐,人称皇叔,故又称唐叔虞祠。据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北魏时已有“唐虞祠,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曾改称大崇皇寺,后复称晋祠。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现存楼、阁…  相似文献   

4.
孙启新  张军 《春秋》2010,(6):55-55
博山范公祠范泉西岸,有"山高水长"石碑。严格地说来,它是一个石影壁。清乾隆八年(1743年),赵执信扩修范公祠后并将其改为文泉院,在祠内奉祀文昌神,同时把石影壁也移至祠外河沿上。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登莱青道道员沈廷芳令人恢复了范公祠,  相似文献   

5.
风文 《中国减灾》2007,(12):44-44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撰有天文著作《灵宪》,研制了浑天仪、地动仪,对历法颇有研究。公元132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地动仪,而欧洲人在1700多年后才制造出"第一台"地动仪。  相似文献   

6.
早就闻说安徽合肥有个包公祠,然而游“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谒包公祠却是去年金秋的事。合肥城南包河之畔,有一狭长小岛,在竹树荫翳中,隐现着一座白墙青瓦、古朴典雅的古建筑,这就是闻名已久、享誉神州的包公祠。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066年,即包公逝世后的第四年,家乡人民为缅怀包公,即在城内建祠,时运变迁,世事沧桑,包公祠屡废屡建。明弘治年间,庐州(合肥古称)太守宋克明择地香花墩筹建包公书院,明嘉靖己亥年(公元1539年)御史杨瞻重修并定名为包孝肃公祠。太平天国毁于兵燹。清光绪壬午年(公元1884年),身为合肥人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捐资白银2800两,重新修葺,并立碑纪念。风霜高洁的十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祠内。迎面殿檐下,“高风岳立“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敬题的对联“凡吾辈做官、须带几分骨气;谒先生遗像、如亲三代典型“赫然入目。入得殿堂,只见  相似文献   

7.
《乡音》2010,(3)
近年来,随着不少有识之士的研究和考证,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中国第一佛塔当为河北省南宫市普彤寺内的普彤塔,第一佛寺为普彤寺。据史料记载,普彤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比著名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早建一年。  相似文献   

8.
<正>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魏国建立。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通缉,是一种重要的侦查措施。刑事诉讼法学界,尚未对它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填补这个空白,特作如下探讨:一、关于中外法律规定的通缉及比较通缉,在我国,古以有之。据考证,我国最早的通缉开始于东汉桓帝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曾采用通缉令(即“刊章”)通缉被通缉的人。此时,通缉被称为“刊章”。据《后汉书·党锢传》记载,汉灵帝二年(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发生后,侯览乘机勾结同乡朱并,上书诬告张俭,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博士弟子景卢从伊存受浮屠经。公元65年(汉明帝永平八年),汉明帝给楚王刘英的诏书里褒奖他“尚浮屠之仁祠”,并将诏书宣示各王,可见朝廷提倡佛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中国化;梁武帝时期,南朝佛教登上了高峰。唐、宋、元、明、清时期,佛教有了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佛徒、居士在我国众多,僧、尼各得其  相似文献   

11.
《永乐大典》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其珍贵世人共知,不赘述。这部大书有两部抄本,即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抄录完毕的原本,世称“正本”或“永乐抄本”;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至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2—1567年)的重录本,世称“副本”或“嘉靖抄本”。副本据正本抄录完毕后,收藏在皇史宬,到清明康熙年间才被重新发现,并已有  相似文献   

12.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的时间内,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据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据匈牙利一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  相似文献   

13.
鲁立智 《求索》2012,(3):169-171
"房中祠乐"最早见于《汉书》,为汉高祖唐山夫人的作品,至迟在汉末,世人对其来龙去脉以及应用场合等问题已不甚了解。本文通过详审的考辩,解决了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创作时间,房中祠乐创作于汉高祖六年前后。第二,施用地点及应用场合,房中祠乐最初是宫中举行"杂祭祀"时使用的音乐,所祀之神种类繁多;其后成了朝贺置酒之时使用的音乐,属于宴飨音乐;至东汉时,随着西汉礼乐的凌迟,房中祠乐方成为宗庙上的祭祀音乐。第三,房中祠乐与周之《房中乐》并无关联,作为其源头的古乐,应该是周代的《大武》。  相似文献   

14.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乌份县西南地置长山县,为建县之始,隶会稽郡。以后,长山县名曾有几次更改,一直到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才正式命名为金华县。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记载了一位年轻时足部受伤致残,后来成为大将军的残疾人事迹,这个人的名字叫留赞。留赞是会稽长山(今浙江金华境内)人,字正明,生于公元182年,卒于公元255年。留赞生活的年代,正值东汉末到三国鼎立这一纷乱时期。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擅权,政治极其腐败,民不聊生。公元184年,也就是留赞出生后的第3年,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却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权。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牧守和豪强大族如袁绍、曹操、孙权、刘备等,先后乘机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连年争战不止。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也纷纷投身到这场斗争中,以求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留赞年轻时在官府中当差。在一次作战中,他的足部受了重伤。因为没有及时治疗,伤处溃烂,久久不能愈合,等到渐好时,伤处的筋肉竟长成一团,无  相似文献   

16.
史书记载,明嘉靖年间,句容有一位清官名叫徐九思,江西贵溪人。嘉靖之后的万历年间,江西铅山也有一位清官名叫笪继良,江苏名容人。这两位清官都与“白莱碑“结下了不解之缘。徐九思是在嘉靖四年即公元1525年于原籍考中举人后调任句容知县的。徐知县在任职期间,于县衙前竖立一堵石屏(碑),石上画了一株大白莱,在菜的两侧题写了一幅楹联: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于,不可令有此色。随后请石匠将白莱和楹联细心镌刻。徐知县的意图很清楚:告诫当政者,教诲年轻人。他为官清廉,自奉节俭,办事公正,不徇私情,处事恭谨,反对谀奉。他逝世后,句客民众怀念这位清官,经常来到白菜碑前,一边抚摸石碑,一边喃喃怀念。后来,百姓捐资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予以供奉。新编《句容县志》和《句客古今要览》中均有徐九思传略。遗憾的是,白菜碑、遗爱祠在句容早已无  相似文献   

17.
大约是公元十世纪末叶,四川成都市场上出现所谓“交子铺”,发行楮币——交子。一○二三年冬,即宋江宗天圣元年十一月,宋廷诏置“益州交子务”,统归官中发行。这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初有纸币之始。其所以始于此时此地,已有拙文陈述管见。现在拟进面考究一下,益州交子务建置的经过,它的制度,以及北宋百余年间交子钱引发行和流通的状况。一、从交子铺到交子务交子铺始于何时,史无明文。据杨仲良《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十一淳化二年十一月已  相似文献   

18.
公元纪年的那年,也正是中国西汉倒数第二个皇帝刘衎继位的第一年,仅过5年,这位只有14岁的刘邦后人,就被他的岳父王葬杀死了。作为现代汉字的第一种字体隶书,也是在那一时期完成了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蜕变定型,之后,经过东汉近200年的发展,在书写技巧和审美情趣上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地步,随着东汉王朝的覆灭,隶书在实用性上,被逐渐演变出的另一种字体楷书所代替,而隶书因其完善的审美性被后人保留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9.
审计监督制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有文字的记载,约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的萌芽。到了北宋淳化三年,即公元九百九十二年,朝廷设置审计院,负责掌管军队粮草、俸禄的审核。这是我国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乐昌市位于广东省最北端,韶关、郴州、赣州"红三角"腹地,是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和内陆各省区经济进驻广东的"桥头堡",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乐昌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因南越王赵佗曾在此筑"赵佗城",故有"千年佗城"之美誉。南朝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正式建县,时称梁化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境内有乐石、昌山两山而改称乐昌县,1994年撤县设市。大革命至土地革命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