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青文 《今日海南》2006,(10):42-42
他不是医生,可他在奋力抢救,抢救世代相承的黎族文化;他不是运动员,却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保护挖掘传统艺术;他不是教师,却殚精竭虑,培养造就年轻传承人,为民间文化留住血脉。他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一名黎族汉子——黄照安。黄照安只是保亭县工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但从1997年开始,黄照安就深入保亭、五指山和陵水等民族市县的黎族村寨,搜集、挖掘各种黎族传统乐器。每每听说哪里有乐手,他就往哪里跑,希望从那里淘出“宝”来。走进黄照安的家,只见地板、床边和墙挖掘乐器,不辞辛苦上,放着、摆着、挂着各种黎族乐器。这些乐器有牛…  相似文献   

2.
周文斑 《新东方》2008,(7):43-47
所谓“土本文化”,在此主要指海南的“黎族文化”这一特殊的含义,但并非说海南黎族是由本土直接衍化而成的人类族群。海南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移民岛,而最早迁居海南的就是黎族。海南黎族在本岛生生不息的历史最迟不晚于旧石器时代,已穿越了五千多年的漫长时空。  相似文献   

3.
在海南省的屯昌县,提起郭义兴,残疾人及其家属无不称赞他是一个热心为残疾人服务的好干部。对残疾人事业,他是如履薄冰,不敢懈怠,用心想事情,身体力行做事情。他提出了8字新思路;“爱心、关心、诚心、真情”。屯昌县最边远的南笼村黎族残疾人陈兰香因为土地纠纷长年上访。郭义兴一上任就帮他把问题解决了。陈兰香逢人便说:“这个老郭好啊。他来了,残疾人有了‘家’了。”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3) 黎族打柴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贤武 《新东方》2008,(8):F0002-F0002
打柴舞是海南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家也叫“跳柴”,黎语叫“转刹”或“卡咯”。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古代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若干天后才入土为安。  相似文献   

5.
《今日海南》2008,(5):4-5
5月4日,北京奥运圣火境内首站传递活动,在祖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正式启动,开启了中国境内历时97天、行程4万公里的火炬和谐之旅。上午9时40分,我国获得冬奥会金牌第一人、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从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手中接过“祥云”火炬,奥运圣火在三亚市开始长达30.9公里、208人次的传递接力。18时,华人。功夫巨星”成龙和三亚市天涯镇黎族女镇长蒲慧芳一起高举着奥运火炬“祥云”,跑进三亚站火炬传递的终点——著名的“天涯海角”景区,在天涯石厂场点燃圣火盆,奥运圣火传递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王献军  苏丽萍 《新东方》2009,(11):24-26
黎族自称为“赛”,而在古代的汉文典籍中,则有“骆越”“里”“蛮”“俚”“僚”等各种称谓。唐代后期,“黎”这一族称开始出现。到了宋代,“黎”这一族称固定了下来,成为海南岛上黎族专用的名称,其他称谓基本上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7.
黎族蛙崇拜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黎族女性的文身图案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仿生形象就是蛙纹。不仅如此,“在各支系的黎族筒裙、铜鼓、皮鼓及各种日常用具上,都绘有各种青蛙图案,黎村必有一个以青蛙做形象鼓耳的大皮鼓。黎族人民认为青蛙有很神秘的效能,它能呼风唤雨,保证粮食的丰收,是黎家的崇拜对象,因此,不能捉食青蛙。”在黎族各个文化艺术表现方面,只有蛙形象贯穿了所有的领域,如织锦、文身、刺绣、铜鼓(锣)、甚至水缸、米缸等陶器。  相似文献   

8.
<正> 他,是解放军驻五指山某师一位并不富裕的军官; 她,是出身在五指山黎族贫穷家庭的一个孩子。于是,一位军官与一个孩子的故事在五指山麓演绎,军官奉献出的是爱心,孩子升腾起的是希望……孩子的处境深深触动了唐仁安的心,他对小女孩的父母说:"让孩子去上学吧,没有钱,我来资助!" 军官名叫唐仁安,1989年,他在  相似文献   

9.
马莉 《今日海南》2005,(5):37-37
黎族是海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居民。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黎族先民最迟在距今3000年前就已经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即使在今天,黎族仍以117.22万人成为全岛第一大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黎族创造了灿烂而独特有的文化,这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分布又仅限于海南岛,加上地理位置偏远,黎族文化一直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位置的边缘化至少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至今,黎族文化为众人所熟知的也仅限于“三月三”、“竹竿舞”等民俗,潜藏于黎族文化表层符号背后…  相似文献   

10.
高和曦 《新东方》2009,(3):29-33
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几千年来黎族社会的发展就是自身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因此,文化变迁永远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海南岛的五指山中部地区,即当时保亭、乐东、琼中3个县的交界地带(现大部分为五指山市辖区),仍保存着黎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带有浓厚父系家庭公社色彩的“合亩制”。实行“合亩制”的地区被称为“黎族合亩制地区”。  相似文献   

11.
黄友贤 《新东方》2008,(10):60-64
黎族群众认为世间万物诸如日月、山川、江河、树木、风雨、雷电等都有灵魂,因此产生了以“万物有灵”观念为主的原始宗教信仰,衍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宗教信仰意识。黎族社会中蛙崇拜的产生也是源于“万物有灵”观念,主要表现的是对蛙魂、蛙神的崇拜。和广西壮族社会的蛙崇拜相比,黎族的蛙崇拜没有种类繁多的祭祀方式,也没有宏大的祭祀场面,而是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存在于黎族社会中。  相似文献   

12.
谢东莉 《前沿》2014,(13):189-192
在黎族的社会文化中,始迁祖是黎族峒寨祖先崇拜对象的起点。峒寨始迁祖先迁移的原因有自然灾害、战争、家庭矛盾、游耕生产、仇杀“避鬼”等多个方面。黎人对始迁祖先崇拜从形态类型上可以分为始迁远祖崇拜、始迁近祖崇拜两种,人们对其的信仰已经超越了黎族家祖崇拜中对“祖先鬼”的信仰局限,把其作为神圣的力量进行看待了。  相似文献   

13.
笑面人生     
《笑面人生》的作者姜昆是大家熟知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如此照相》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了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相声使他大放光彩,并找到用武之地。他的这篇文章是他在今年即将出版的自传《笑面人生》一书的开场白,说的是他那张尽人皆知的笑脸背后的痛苦与欢乐。他告诉大家:“我一个凡夫俗子,也没什么更大的抱负,只觉得我生就个欢乐的性格,喜欢自己高兴,也乐意瞧人家开怀。”  相似文献   

14.
沙洋县人大代表、后港镇委书记伍应彪时刻不忘肩上的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既然人民选择了我,我就要为人民铺就一条致富路。”就沙洋县而言,后港是大镇,是强镇,尽人皆知。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守业中创业难上加难。前任留下来的业绩如何发扬光大,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他深知,作为人大代表、党委书记,不仅要履行好一个代表的职责,同时要尽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15.
当你踏上海南这片热土,那淳朴而真诚的黎族民歌将使你感动,浸泡到歌的海洋中……黎族民歌自然流畅,优美动听。黎族人民离不开歌,生产劳动中唱歌,喜庆婚事上唱歌,远方客人来了以歌问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以歌为谋。海南黎族“哈、杞、润、赛、美孚”五支系,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各支系方言差异较大,黎歌唱法也不相同。如乐东的“千家调”、三亚的“吗哑调”、保亭的“罗呢调”、东方的“滚龙调”、陵水的“罗咧调”、琼中的“四亲调”等等,都具优美和谐的音乐快感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吟是唱,都能琅琅上口。黎族民歌多为七言句,四句一首。也…  相似文献   

16.
台商在海南     
90年代初,当“千军万马”涌向海南大搞房地产时,一批有目光的台商也悄悄斥资在海南开发农业。他们有的种花植果,养猪养鱼,从事高科技农产品加工;有的引种育苗,开发休闲度假农业,投资领域覆盖海南省19个市县,很多人还在这里安家落户。今天,当房地产市场不够景气之时,这些投资农业的台商却硕果累累。“天涯海角”是吾家在素有“天涯海角”之称的三亚市崖城镇生活7年之后,46岁的台商洪肇铭已是彻底的海南农民模样:黝黑的皮肤,沾满土灰的凉鞋,闽南普通话接近海南音调。洪肇铭说,早在1988年他就来大陆,先在广东开发农业,觉得那里…  相似文献   

17.
明朝后期的黎族起义与苗族迁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雄峰 《新东方》2001,10(3):94-96
苗族迁居海南是黎族社会矛盾和黎族起义的产物,其迁移过程是封建统治者制定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以夷制夷”政策的产物。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黎族起义之后,入琼驻防的苗族屯田兵,是苗族迁居海南的最早先民,其祖籍当源于广西。  相似文献   

18.
五指山下访黎乡陈日浓五指山雄踞于海南岛中部,是中国黎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茫茫林海中五峰耸立,犹如巨人立掌向天,巍峨壮观。在海南全省600多万人口中,有100多万人是黎族。黎族人认为五指山是他们先祖生衍的圣地,因而奉它为“灵山”。在五指山的南麓有一座美...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新东方》2009,(3):F0002-F0002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  相似文献   

20.
杨莉川 《新东方》2013,(5):25-29
黎族是一个生活在海南岛上能歌善舞的民族。黎族传统舞蹈丰富多彩,渊源流长,久盛不衰。文章探讨了黎族传统舞蹈的起源,并分析了黎族传统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