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穿着一双漂亮的鞋子走遍各地,把足迹留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这是我自年幼时就拥有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刘虔 《福建乡土》2009,(6):24-24
那是永远生长稻花、豌豆、流泉、峭崖与绿荫、贞洁与荣誉的土地。  相似文献   

4.
怀念母亲     
蔓琳  凌影 《福建乡土》2011,(2):25-26
关于母亲,我一直很难提笔,那种亲人逝去的悲哀和苍凉,仿佛一块沉重的石头,久久地压在我的心头,从少年一直到今天。此刻,夜有些凉意,《念亲恩》的曲子在清冷的夜色里飘溢出来。一瞬间,泪水喷涌而出,那些不愿重复的情节,那些被母亲泪水滴落的黎明黄昏,  相似文献   

5.
我的小村     
滹沱河两岸,零零散散坐落着许多村庄,我们的小村就在河的北岸。远远望去,绿树环绕,蓊蓊郁郁,仿佛有云气蒸腾。  相似文献   

6.
我的轮椅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一一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去世已经15年。他慈祥的面孔,他朴实的性格,他诸多的往事,让我时常忆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残疾人》2014,(9):19-19
我们希望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征文启事,能听您讲述“父亲”、“母亲”的故事。亲情,是人类情感中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而一个有着残障人士的家庭,会有着更多的人性瞬间。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曾描述母亲,“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9.
符伟韬 《今日海南》2013,(12):47-48
我是很有红薯情结的人,五谷杂粮中尤喜薯食。在我的内心深处,总飘着丝丝缕缕醉人的薯香,纵然久居都市,吃惯了细米白饭,远离薯香和乡土的气息。多年来躲在嘈杂的市井背后,红薯情结总时不时撞击虚掩着岁月的门扉,让我回味起薯食留香的日子,让我时常返回薯蔓延畦的薯园,听一听薯苗滋长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薛飞 《台声》2013,(7):102-103
阿公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再是阻隔;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梦到老母亲那慈祥的微笑  相似文献   

11.
李辉 《乡音》2014,(6):49-49
父亲,站在我家屋后洒满阳光的山坡,一个多月后,那里将鲜花盛开。“我得为蜂箱选个合适的位置。向阳,背风,花草树木要多。以后这就是蜜蜂的家了。”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眼泪     
广敏 《人民政坛》2012,(6):42-42
我从来没有见过母亲流过泪水,但使我终身难忘的是母亲在弥留之际那从眼角渗出的一颗晶莹的泪珠,不知那是在悲伤、难舍,还是满足、欣慰……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生中有三个阿妈,这是我的不幸,也是我的万幸。我的三个阿妈,生母给了我生命,继母养育了我,义母则锻造了我的品格。在义母的再三叮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去看望了我的生母,对我的继母也孝敬有加。生母给我生命我的第一个阿妈,是我的生母,一个大山里的彝家妇女。阿妈18岁生下我,我吃母乳长大。山里生存条件恶劣,我阿妈和阿爹要早出晚归劳作,养家糊口。6岁那年,阿妈说,我们得盖院新房子,要不儿子长大了讨媳妇没有住处。从此,每天天还没  相似文献   

14.
龙年牛日,我出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缅边境的一个叫南段的拉祜山寨。按拉祜族的习俗,我有了第一个名字:扎努。读书那年,老师给我取了一个学名后就有了两个名字。从1971年六岁半父亲带我走进小学校门至今,转眼间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来,拉祜山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通了公路,昔日的黄牛运输队永远成了历史,人们的身上再也找不到我童年穿过的那种自己织染的土布衣服,草房渐渐减少,甚至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学校也由低矮的草房成为那里最漂亮的房子,读书的拉祜族子女越来越多……在党和国家的扶持和培养下,我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成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拉祜儿子。我为生长、生活和工作在日益发展的国度而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15.
叶昊 《台声》2013,(7):100-101
我盼望,姥爷能和我一起回到故乡花莲,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吹着潮热的海风,呼吸着故乡味道的空气  相似文献   

16.
我爱保安     
《中国保安》2013,(1):27-32
回首保安服务业所走过的风雨岁月,一次次荣誉的时刻让我们激动振奋,一件件动人的事迹让我们潸然泪下,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让我们记忆深刻。是谁用笔墨和镜头记录下这无数精彩的瞬间?是谁为保安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是笔耕不辍的保安宣传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我从小活在父亲的影子底下,内向、胆子小。听大姑说。我爸小时候跟我一样。后来才变了。  相似文献   

18.
叶昊 《台声》2014,(5):90-90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在我年少岁月中,这首诗对我而言只是一幅路人撑伞漫步街边的画面,恬静而安逸。然而,今年清明,又是一片湿雨。我心底原有的那幅诗中画面,却被无尽思念和哀愁模糊了双眼。今年清明,我在人间这头,姥爷却在天堂那头。87年前,我的姥爷陈水清出生在台湾花莲玉里镇西郊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阿美部落,乳名叫齐洛,族名尕治  相似文献   

19.
寻找母亲     
张小平 《创造》2009,(7):82-83
滔滔江水何来?生命源头何在?我沿着千里长河拾级而上,穿过密布的河网,越过叠水千障,涉过清流激湍,追根溯源,走进云南,走进曲靖,走进逶迤葱笼的马雄山,以一个游子的情怀,来寻找一位从未谋面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苏一 《中国减灾》2010,(4):16-17
在做了19年母亲之后,我第一次如此深深地迷惑不解,甚至感到绝望和恐怖,我忽然问自己:“一个母亲需要怎样的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